随着中美力量的不断逼近,亚太地区的二元博弈格局日趋清晰。 在美国系统性衰落的背景下,其亚太战略逐渐演变为以美国及其盟国为主导的模块化合作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在维护其战略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亚太地缘政治中制造了“破窗效应”,将该地区推向了战争的边缘。 让我们先看看发生了什么。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新任外务大臣上川洋子近日代表各自国家与德国驻日本大使格泽签署了《关于相互提供物资和服务的协议》。 虽然协议的名称试图避免使用“军事合作”一词,但协议的内容实际上触及了军事领域,包括共享粮食、燃料和弹药等军事物资和装备,以及相互使用港口和军事基地等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已明确表示,此举旨在实现以中国为核心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事实上,这意味着日本国内政治力量已经达成共识,未来的战略方向不言而喻。
从实际情况来看,两个“失败者”、地域横跨半个地球的国家之间的这种合作,似乎缺乏具体的战略意义,更令人作呕。 但从政治角度来看,在美国推进亚太战略的背景下,日本和德国两大“轴心国”再次联手,实质上是美国领导下的“新北约”在行动。 作为美国领导下的“新北约”的“次核心”,日本正在逐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初步建立“军事网络”。
事实上,这并不是日本第一次签署这样的协议。 近年来,日本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6个国家签署了相互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协定。 在美国的纵容下,这在亚太地缘政治中制造了一种“破窗效应”。 随着欧洲国家逐渐卷入亚太地缘政治而不受遏制,这势必会激发更多的欧洲国家重新参与亚太利益的竞争。 在短期内,这种第三国的介入可能会要求美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势力范围,从而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对中国施加遏制压力。
随着“破窗效应”在亚太地区蔓延,更多的西方国家将卷入其中,战争似乎不可避免。 这一形势给亚太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和平与战争的界限更加模糊。
以上内容信息为**上网,如有侵权等问题,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