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陶朱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成为国家级干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感到非常担心,并特意写信给***说自己深感愧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启阳县,6岁时随家人移居武汉,在武昌的一所私立学校就读。 然而,第二年,父亲因为产业计划失败,不得不回到祁阳老家生活,进入文昌阁小学担任校长,陶珠也跟着父亲读书。
1918年,陶朱的父亲被杀,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辍学谋生。 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从未放下手中的书本,他坚信只有知识才能真正改变命运,正是因为从未放弃学习,他才能够接触到进步的思想,确定自己的目标。
1925年,他来到广州,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第二年,他顺利考入黄埔军校,在那里进行了系统的军事化学习和训练,为他后来的革命战斗生涯奠定了基础。
在深刻理解了共产党的宗旨后,他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的现状,因此在黄埔军校期间,他果断地加入了共产党,为之奋斗了一辈子。
1933年5月,陶朱在上海开展革命工作,却遭到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监禁四年。 不过,这四年来,他的斗志从未被敌人打败过,对他来说,这只是换个地方打仗,但这个打仗的地方比较有限。
他极力把狱中党员们联系起来,一起互相鼓励,一边与敌人作斗争,在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为此,他曾开玩笑说自己是“监狱大学毕业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组织的积极抢救下,陶竺顺利出狱,再次投身抗日战争,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南军区、广西省、广东省担任要职,出色地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务,为地方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西土匪猖獗,陶朱奉命解决广西土匪问题。 在担任广西省委书记期间,他大力整顿军事,加强训练,采取强硬措施迅速镇压地方土匪。 在他激烈的军事行动下,广西在哄匪方面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也得到了第一党的极大赞扬。
之后,他被派往广东主持工作。 在他的领导下,广东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反对一切空谈和夸大其词。 当时,有一股夸张之风,各地粮食生产的好消息频频传来,但到了年底,各地征用粮食不符合要求,连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广东也是如此。
对于这种行为,陶竺在一次群众大会上直接指出:“我们应该过现实的生活。 ”
为了真正不脱离群众,凡事脱离实际,每年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深入工厂、学校,甚至山区、海岛,亲自调查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
1966年8月,在***的建议下,陶竺成功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仅排在***之后,成为当时的中共第四人。
约定后,陶竺显得很是不安。 为此,他还特意给***写了一封信,说他“深感内疚”。 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志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次任命他其实是有压力的。 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排得太高,他应该落后于***。
看了信,明白了他的想法,还是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个任命,于是回信说**已经决定了,他不会改变,所以他不会不辞职。
陶竺心中的愧疚其实是出于谦虚,他的能力其实值得**对他的信任,也值得同志们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