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大邑县花水湾镇天宫庙村,毗邻西岭雪山风景区,中国邮政快递员吴凯和家人每天做一次快递分拣。 正月,这里的气温比成都凉爽多了,雨夹雪落在吴凯家的瓦房顶上,一家人在屋檐下的地上铺了一块地毯,以免弄湿包裹。
在过去的20年里,这项工作几乎从未中断过。 从母子到子,吴凯家两代人见证了山脚下的巨大变化,也给居民送来了无数个包裹,至今没有差评。
西岭脚下的送报员
一次两代是 25 年
赵先生,请你今天带上你的报纸和快递。 ”
吴凯在天宫寺消防队送报。
吴凯来到华水湾镇中心的学校门口,将报纸和快递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 接下来,他要骑车绕镇转,然后每天去离镇子几千公里外的山上送货。
他说自己是“送报员”,但吴凯的工作远不止是送报。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上购买的快递包裹、信件、录取通知书都在他的送货范围内。
十多年前,这项工作是由他的母亲完成的。
当时天宫庙村附近的煤矿企业簇拥,店铺众多,是当地居民中的“小成都”,对报纸和包裹的需求量很大。
1999年,年幼的杨玉珍承揽了天宫庙邮局的投递工作、附近矿山的报纸和包裹、山区居民寄给亲朋好友的当地特产、儿童入学通知书等。 山内山外,杨玉珍是一座断不了的桥。
吴凯和杨玉珍正在整理包裹。
在接下来的13年里,这座牢不可破的桥梁从未被打破。 “我们山里的学生娃娃考上大学真的不容易,看到娃娃们收到通知,我也很高兴。 谈起自己的工作,杨玉珍笑容满面。
天宫庙村一带是大邑县最偏远的地区,山水高,除了矿山,当地的原住民大多分散在山里,要爬山涉水,才能把包裹和信件送到家里。 对她来说,徒步几公里并不少见。
2012年,杨玉珍的儿子吴凯接过母亲的工作,成为新一代的“送报员”。 自 1999 年以来,两代人已经工作了 25 年。
这是一个快递站
其中一家为周边地区的 4,000 多人提供服务
大邑县大双路现在是一条风景优美的旅游公路。 拐进天宫庙村十字路口旁边的小巷子,是吴凯家的小院子,也是天宫庙村的邮局。
农舍的小院子,后面是青山,是快车站。
吴凯家是典型的川西山区农舍,院落有点旧,但也很整洁安静,春节期间,屋檐上挂满了山上的腌肉。 屋檐下,各式各样的快递包裹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等待送达。
临近春节,川西腌肉挂满了屋檐。
除了吴凯和母亲杨玉珍之外,家里其他成员也经常从事快递工作。 中午时分,吴凯准时在天宫一带拿到了报纸和信使。 母亲分拣、父亲登记、吴凯打包搬运、送包裹,是这些年来家里最默契的事情。
山区居民生活分散,快递需求不密集,从收入角度看,实在不算什么好工资。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的跋涉,让杨玉珍的身体有些难以忍受。 2012年,应老两口的要求,儿子吴凯接手了这份工作。
吴凯一家在自家院子里搭建了快递站,既方便省费,又方便打理。 “现在我们基本上要把它送到周围的三个村庄和大约4000人的地区。 吴凯告诉记者,自从母亲杨玉珍开始送快递以来,他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投诉和差评。
见证山岳大蜕变
从泥泞的小路到“金通路”。
吴凯,你的包裹到了! 让我们来帮忙吧! ”
在吴凯家门前的路边,一辆“小黄车”停了下来,司机打开后备箱,清点了包裹,一一递给吴凯。
客货两用,穿梭乡村“小黄车”。
在成都的远郊,这样的“小黄车”经常穿梭于城镇、村庄、田野之间,既是农村客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又承担着小货运的功能。 吴凯告诉记者,以前寄包裹的时候,要骑着自行车到县城取包裹,再送回村里,然后村民们就地取。有了“小黄车”,特快专递就可以直接送到车站门口。
伴随着“小黄车”,还有宽阔平坦的道路。
从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上旬,天宫庙一带一直是成都煤矿的主要产地。 在煤矿开采业的鼎盛时期,有一个市政煤矿和几个小煤矿。
煤矿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 道路被大型运煤卡车碾压,靴子曾经是镇上最抢手的商品。 2009年,成都最后一个煤矿——天宫庙地区的楚江煤矿正式关闭,逐渐转变为旅游胜地。 如今,泥泞破败的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漆黑宽阔的道路,这也让吴凯的送货之旅轻松了许多。
在当地,建立了多个“金通邮政快递站”
据大邑县交通局介绍,目前,全县已像吴凯家一样设立了21个乡镇快递物流运营中心和47个村级“金通快递驿站”,实现了全区村级物流节点的全覆盖。
成都 ** 金冠新闻 记者 陈旭阳 摄影 ** 陈旭阳 李东 主编 何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