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的一天,小平同志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他转过头,只见是吴秀泉夫妇带着一个陌生的女人来找他。
吴秀泉走上前来,对***说:“小平同志,我今天给你带来了一位特邀嘉宾,她......”
听了这话,他立刻对这个陌生的女人产生了好感,他走上前去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说:“你长得像你爸爸。 丛丹闻言痛哭流涕,进屋时依旧没有冷静下来。
卓琳同情地抚摸着她的头,但***却让她心满意足地哭了起来。 当女方的情绪稍稍缓和时,**详细询问了她的家庭情况和是否参党,并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她坚强起来。
在谈话的最后,**写下了自己的地址,并深情地对女人说:“你要坚强。 ”
丛德子,一个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市的普通农民,因天赋异禀,精通钢琴、棋书画,性格乐观豁达,深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然而,在第一次内战期间,他意识到,要推翻腐朽的规章制度,创造一个新世界,就必须打败压在他们身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于是,他投身于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员。 曾任教于凤城第二师范学校,后考入沈阳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历史和地理。
“918”事件爆发后,他和东京大学的校友们踏上了去北平复课的路。 他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缩影。
丛德子的弟弟丛润子也跟着他到北平关注国家大事,晚上读《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 他们结识了萧仁峰、邹璐峰、邹大鹏等许多有志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丛德子积极参加抗日救援活动,甚至带领同学们写传单、张贴标语,号召更多人投身革命斗争。
1933年,丛德子毕业于东北大学,被分配到东北军北平军支部政治训练室工作。 同年,由于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越来越高,蒋介石担心东北军造反,于是调到鄂豫皖方面军与红军作战。
1935年2月,丛德子在上级的带领下前往湖北松埠,批评东北军纪律败坏和蒋介石制定的反动政策。
这些文章使他处于越来越危险的境地,同年6月13日,他被反动派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逮捕入狱。
好在张学良欣赏他的性格,把他救了出来。 同年9月,蒋介石命令张学良赴陕西设立“西北土匪剿总司令部”,丛德子也被调到这里担任总办办公厅秘书。
翌年4月1日,丛德子创办进步报《西北香岛》,发表了以《西北知识演讲》为主题的文章23篇,积极表达了东北军队和全国人民反对内战、团结一心、赶走侵略者的迫切希望。
同年6月18日,丛德子再次出任《西京民报》主编。 当时,我们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进步主张,这一主张在东北军部队中广为传播,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丛德子也更倾向于用全力抗日救国,所以他后来在《西北香岛》和《西京民报》上发表的文章都包含了这一方面的思想,这让看到这些刊物的有志青年更加坚定了他们的革命信念。
最后,在大家的推动下,1936年12月12日,习安事变爆发,东北军在临潼地区逮捕了蒋介石,与此同时,十七路军也解除了驻扎在习的国民党反动派全部武装,蒋介石企图投降的计划被宣布失败。
习事变前,习还有一家国民党机关报,叫《习安**》,报社社长叫丁禄金,除了担任《习安**》社长外,还是国家通讯社社长。
习安事变爆发后,我们党随杨虎城将军的部队接管了陕西国民党总部,逮捕了反动的丁禄金。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决定将“习安**”改名为“解放**”,并让丛德子亲自撰写刊头。
经过一番筹备,《解放报》于12月13日正式创刊,丛德子被任命为该报总编辑。 然而,由于1937年国民军进入习,“解放”不得不停止运作,丛德子丢了工作,不得不另辟蹊径。
2月9日,他离开习,开始探望上海和北平的同学和朋友。 在上海,他结识了东北大学的老同学王文杰,并结识了自己的侄子竹清皇后。
当时,王竹清正在庐江大学读书,每天晚上她都会到我们党开办的工人夜校给工人讲知识。 王先生的感同身受深深地打动了丛德子,他对共产党的好感度不断增长。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轰炸上海时,丛德子和王竹清感到不堪,他们决心以强烈的爱国之心保卫上海,反击日军。
然而,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较大,上海最终被日军占领,不得不暂时返回王竹清故乡避难。 当时,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最终决定结婚。
巧合的是,当时八路军司令部就在王竹清的家乡附近,他对共产党有很强的好感。 他们立即与八路军取得了联系,并结识了***同志。
丛德子虽然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的爱国热情和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赢得了***等领导人的赞赏。 之后,他被安排到兰州与谢觉雅、吴秀全等同志一起工作。
丛德子不仅是一位进步的文化人士,还是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书记、设计委员。 凭借这两个身份,他投身于抗日事业和秘密情报工作。
为完成党组织任务,他提出成立通讯社,并亲自与甘肃省委书记赵庆政协商,顺利通过了通讯社的考核。 1938年,“人民通讯社”正式成立,丛德子夫妇热情招待进步青年,各有所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在报刊上宣传党的进步政策,揭露国民党的精华。
他还参与营救了吴渤和失联的红军战士,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革命精神。
他们立即请他们上车,并紧紧地盖上车篷,让士兵们安全快速地来到兰州。 盛健特意吩咐司机晚上把车开到人民通讯社附近,在里面找到丛总。
丛德子接到消息后,立即和夫人热情接待了这些从虎口中逃脱的英雄。 第二天清晨,丛德子亲自将他们送到了八路军的办公室。
不久之后,这些战士陆续投身抗日斗争。 通过这些活动,组织深刻体会到丛德子投身革命的决心。 1938年10月,中共批准他成为中共特派员,谢觉雅、吴秀全命令他从事情报工作。
在随后的漫长时间里,丛德子完成了组织交出的许多艰巨任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就在他以为后续工作也会顺利进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重要会议,会后,反动派决定实行“防共”“限共”政策。 这些政策落实后,人民通讯社也受到影响,被迫关闭。
这还没完,1940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遭到反动派的袭击,负责该地的同志李铁伦、林义清等同志被逮捕。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指示党员迅速行动,但当消息传到丛德子的耳朵里时,他坚定地表示希望留在这里继续工作。
不久,党组织决定将吴秀全同志调回延安工作,在吴秀全临走之前,他特意找到丛德子,对他说:“现在情况不好,外面的风很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他本来是想让丛德子跟他一起走的。 丛德子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为了革命,他还是坚定地说:“你可以放心走了,我会留在这里,坚持一天。 ”
吴秀全见劝不动,叹了口气,劝道:“需要去别的地方躲藏的时候,记得离开兰州。 就这样,在白色恐怖时期,丛德子依然坚持革命。
丛德子的勇敢和无畏令人钦佩,但命运却无情地折磨着他。 1941年1月20日,他被捕,被关押在兰州郊外的大沙沟秘密监狱。
反动派试图用名利引诱他屈服,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无论反动派如何劝说他,他都置之不理。
于是,反动派开始对他施以酷刑逼供,把他关在一间小牢房里,折磨他,折磨他。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丛德子也没有妥协,他的坚强和乐观令人钦佩。
在行刑间隙,他会向其他难民同胞发送信息,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但是,反动派不愿意让他继续下去,于是在1942年4月19日,他们给丛德子浇了一碗有毒的洗菜污水,让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死去。
丛德子虽然战死,但他的贡献却被每一位领导人深深铭记。 1951年11月,人民颁发了由***签名的革命烈士“光荣纪念证书”,以纪念他的英勇事迹。
正是在这个时候,丛德子的女儿丛丹得知了父亲的真实身份。 那天晚上,她的母亲王竹清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她和她的弟弟丛乾,并决定恢复他们的名字,以此来安慰丛德子的灵魂。
据丛丹介绍,解放后,**军委开始多方寻找他们,尤其是丛德子的老上司谢觉爱同志,时刻关注他们的孤寡。
在他的努力下,他们的下落终于找到了,他们来到了兰州。
丛德子的孩子还活着,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给王竹清写了一封信,请他拍照。 王竹清听从了他的建议,带着姐姐和弟弟到附近的照相馆拍了一张黑白一寸**。
谢老看到**的时候,心里都快要碎了:两个孩子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丛丹的脚趾头还露在外面。 于是,当**计划对烈士家属实施政治待遇时,谢老想到了丛德子的家人,给***写了一份报告,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看完后,也想起了这位在革命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烈士,并亲自在“烈士家属证明第00001号”上签了字。 从1952年11月开始,兰州市人民开始对丛丹和她的弟弟给予优待。
丛丹在女子中学读书时,每月给她14块钱的伙食费,哥哥上小学的时候,她每个月能给她15块钱的伙食费。 此外,每年将为他们提供两次衣服、鞋子和袜子,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提供文具。
丛丹、丛干于1952年患上肺病,住进省人民医院治疗。 在此期间,**为他们支付了300多元的伙食、营养等费用。
得知他们的身份后,医院免除了280多元的医疗费,并承诺他们出院后,医院每季度为他们做一次免费体检,以防患病**。
1953年,王竹清在**的介绍下进入文教委,从当年5月开始,年收入80多元。 因此,在**和人民的呵护下,丛丹和她的弟弟得以在非常优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977年,丛丹专程到北京处理一些事情,到达目的地后,吴秀全夫妇亲切地接待了她。
丛丹傍晚被吴秀泉夫妇邀请到院子里散步,没想到被带去见***听完吴秀全的介绍后,回忆起自己和丛德子一起工作的日子,和丛丹聊了聊。
他说:“孩子,你以后有事可以直接来找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