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短信吴杰
1932年,来到上海的曲秋白遇到了相识多年的鲁迅,两人相识后,就爱上了对方的才华。 他们在领导左翼文艺运动的斗争和工作中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在文化战线上进行反对“围剿”的斗争,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进世界进步文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上帝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朋友
曲秋白(1899-1935),原名双,后改为曲爽,曲爽,字为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31年1月,曲秋白在中国共产党六中四中全会上遭到以王明为首的“左派”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抨击,被排除在领导职务之外。 会议结束后,他因肺病发作留在上海,直到 1934 年 1 月离开。 “走出政坛”,他又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读书写作,而让他感到“最舒服”的是,他能够见到鲁迅,诚心诚意地成为朋友和同志。
不久,曲秋白和杨志华一起在上海临时**局宣传部工作。 1931年5月,上海**局宣传部被敌人捣毁,曲秋白夫妇暂时避难于毛敦家。 一天,担任左翼同盟党团书记的冯雪峰将新出版的杂志《前哨》第一期的几份送到毛敦家,第一次见到了曲秋白夫妇。 曲秋白读了鲁迅在《前哨》中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先行者之血》,说:“写得好,是鲁迅! 曲秋白还表示,他打算趁着在上海休养的机会,准备开始写作和翻译一些苏联文学作品。 很快,在冯雪峰的帮助下,曲秋白就住进了南城紫霞路68号的谢玉茹家。 谢玉茹喜欢文学,同情革命,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冯雪峰比较放心地安排曲秋白住谢家。冯雪峰经常把左翼同盟编印的刊物寄给曲秋白,向曲秋白汇报左翼联盟和革命运动的工作和情况,他们在谈话中经常提到鲁迅; 同时,冯雪峰在向鲁迅汇报左盟工作时,经常提到曲秋白,因为冯雪峰的关系,在鲁迅和曲秋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曲秋白虽然在政治上受到打击,但在进步文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早在五四时期,曲秋白就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 1920年11月,当他为文学社做准备时,他已经作为《晨报》的记者去了苏联,所以他没有被列入文学社的创始人名单,但文学社一直把他当作会员。 他的《饥国志》和《红都之心史》均被列为“文学研究学会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所以,当冯雪峰将曲秋白对翻译的意见转达给鲁迅时,鲁迅并没有先回答和解释,而是像怕错过机会似的匆匆说道:“咱们去抓他吧! 我希望他能从原文中翻译更多这类作品! 在他的俄语和中文中,确实是最合适的。 (冯雪峰的《鲁迅回忆》)共同的兴趣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 此后,两人一直依靠冯雪峰的帮助,开始了“不见面”的密切合作。
1931年秋,曹京华将他翻译的塞拉菲莫维特的《铁流》从苏联寄给鲁迅。 鲁迅查了一下译本,却发现序言没有翻译,心里很不稳,如果没有《铁流》的序言,那可是一部有缺点的作品,在写的时候,远在列宁格勒的曹景华是不可能补译的, 于是鲁迅想到了曲秋白,他让冯雪峰让曲秋白翻译。曲秋白爽快答应了,把手里的事情放下,赶紧把聂拉托夫的序言翻译了过来,签了名,成为石铁儿。 鲁迅看完后非常满意,在给曹景华的信中高度赞扬了这部译本,他说:“这部译本,在迄今为止的汉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鲁迅在《铁流》编辑的后记中也称赞道:“这本书虽然只是一种翻译,但却是三个人,——的翻译,是补充的补充,是校对的,他们都没有借此自娱自乐或趁机哄读者的意思。 他还说:“没有木刻插图也没关系,但缺少好的序言,实在是有点欠缺。 幸运的是,斯蒂尔居然为这次翻译翻译了内拉托夫的文章,将近2万字,这确实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文本。 ”
曲秋白
1931年10月,曲秋白应鲁迅的要求,翻译了**作家卢那察尔斯基的《解放的堂吉诃德》,连续发表在左翼同盟的机关刊物《北斗》上。 本来鲁迅把第一幕从日文翻译过来,用隋洛文笔名在《北斗》上发表,但是拿到俄文原文后,鲁迅觉得不如让曲秋白直接从头开始翻译原文,曲秋白也欣然答应,立即动手。 不久,《北斗》被当局查禁,鲁迅将曲秋白的译本转给上海联华图书公司出版一本书,鲁迅补充了《作者传》的译本,写了《后记》,他在译文中称赞:“注释详细清晰,是一本非常值得信赖的书。 他还说,看完译本后,“我当时的喜悦真的是'说不出'。 ”
鲁迅曾将《毁灭》的日文版翻译成中文,特意请曲秋白对照俄文文本进行校对,曲秋白校对后,给鲁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高度评价了他翻译这本书的意义,并举例讨论了翻译中的一些问题。 信中直接称呼他为“敬爱的同志”,并说:“您翻译的《毁灭》的出版,当然是中国文艺生活中一件非常值得纪念的事情。......他还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后期相见的简单感受:“所有这些话,我都说得那么不客气,仿佛自称自称是自称自称,对于一群庸俗的人来说,这自然是'不礼貌'的。 然而,当我们不见面时,我们是如此亲密的人,如此亲密的人。 这种感觉让我和你说话,就像我和自己说话一样,我和自己讨论。 鲁迅非常高兴地读了这封长信,立即给曲秋白回信,瞿秋白于1931年12月11日和25日以《论翻译》为题发表在《十字街》第一期上。 鲁迅的回信也被称为“亲爱的J.K.同志”。(J.K是曲秋白写这封信时的笔名),信中说:“看到你关于翻译的信,我很高兴。 事实上,关于“毁灭”,“正如你在信中所说的那样,我爱他如我自己的儿子。 现存的鲁迅1700多封信中,只有一封称对方为“同志”。 两颗心越来越近,都热切期盼着早日相见。
第一次会议
1932年初夏的一天,曲秋白在冯雪峰的陪同下来到鲁迅家,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像是久违的朋友,亲切自然,奔放,没有矜持和尴尬的表情。 他们畅所欲言,从政治到文艺,从理论到实践,从希腊到苏联,甚至谈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不知不觉,已经是中午了,鲁迅特意准备了酒和菜,两人边喝酒边聊,仿佛说了没完话,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告别。 许广平还在女子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听了刚从苏联回来的曲秋白的讲话,现在她看到曲秋白看起来比以前更老了,更成熟了,这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时,她是一个英勇的青年宣传鼓动动员者, 但在1932年,我看到一个剃光头,圆脸,表情沉稳稳重的士兵,显示出他深思熟虑和完美,我几乎认不出他。 “(徐广平:《曲秋白与鲁迅》)。
第一次见面后,曲秋白还期待着与鲁迅见面,继续他们未完成的话题。 9月1日上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鲁迅特意选择这样的雨天摆脱间谍监视,他和徐广平带着小海英来到了曲秋白的住处。 鲁迅一家的到来,让曲秋白夫妇非常高兴。 两人见面后,难得客气,很快就切入正题。 曲秋白拿出自己正在写的关于汉语和汉语方言问题的书稿,和鲁迅讨论语言改革和方言发音。 曲秋白对广东话不熟悉,因为许广平是广东人,所以曲秋白还特意找了几个词,让许广平用粤语发音来证明。 杨志华特意去了餐厅,点了几道菜。 当大家坐下来吃饭时,他们意识到食物是冷的,味道不好。 杨志华很是不安,但鲁迅却不介意,他和师傅谈笑风生,十分亲昵。 鲁迅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载:“中午前,佟广平带着海英去看望何家夫妇,在他们的公寓里吃午饭。 这对何家夫妻暗指曲秋白夫妇,由曲秋白笔名何宁演变而来。 为了曲秋白的安全,鲁迅在书信和日记中从未直呼曲秋白的名字,而是用笔名、化名或单姓来称呼,贺宁、魏宁、宁华、他的兄弟、苏冰、一斌、萧沈、陈杰、何库、石铁儿等,给人一种不同的人的印象。
四次疏散
曲秋白夫妇在上海期间,正是蒋介石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国民党地区也血雨腥风,共产党人和革命党人随时都有被攻打的危险。 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鲁迅不顾家人,把自己的家当成了曲秋白夫妇最靠拢的避难所。 从1932年11月下旬到1933年9月,鲁迅四次接纳曲秋白夫妇,让他们在自己家中避险。
第一次撤离发生在 1932 年 11 月下旬。 曲秋白夫妇被警觉起来,说有叛徒盯着杨志华的尖端。 曲秋白要马上被调到鲁迅家,杨志华甩了甩“尾巴”才赶到。 此时,鲁迅因为母亲生病探望北京,不在上海,于是徐广平热情地将鲁迅的写作室和卧室以及鲁迅和许广平的双人床腾出给曲秋白夫妇。 过了几天,鲁迅回到了上海,对徐广平的安排非常满意。 两家人生活得很和睦,关系极为亲密,鲁迅和曲秋白日夜相处,似乎天天话说不完。
12月7日,曲秋白送给鲁迅一本他年轻时写的一本旧著。 原诗是:“雪忧心傅,江南旧梦如烟。 天寒地冻,长安城里有酒,梅花还在喝醉睡。 在这首诗旁边,还有一段题词说明,这首诗写于青年时期,所谓“忏悔贵族”的心情,这种“颓废的唐气,今天的思想就像是天壤之别”。 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曲秋白的母亲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自杀,她的家庭一片废墟,她的前途令人担忧。 他在失落和犹豫中写的这首诗,有一种阴郁的“颓废气息”。 15年后,虽然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却被排挤、被打、受屈,此时的他心境与15年前十分相似。 他把这首诗送给鲁迅,就是要向鲁迅敞开心扉,充分信任这位年生的朋友。
鲁迅
鲁迅也把曲秋白当成了唯一的知己,1933年春天,他写下了清代何瓦琴的对联:“一生有心知己就够了,天下要一心相待”,曲秋白十分珍惜这副对联,一直挂在新房的墙上, 表达了他们以诚相待、患难与共的宝贵革命友谊。
年底,外部形势有所缓和,曲秋白夫妇离开鲁迅的住所,为革命事业打工。 临别当天,身为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的**前往鲁迅住处接曲秋白夫妇回紫霞路。 因为担心战友的安危,鲁迅让妻子亲自叫了三辆人力车,临走时,他一再对曲秋白说:“等你安全到达后,请人告诉我,免得我担心。 鲁迅夫妇默默地看着战友们的身影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
第二次撤离发生在 1933 年 2 月初。 该组织接到消息,国民党间谍当晚要破坏紫下路的一个中共机关,经过分析,很可能是曲秋白夫妇的住所。 于是,上海临时**局组织部部长黄玉然赶到曲秋白的住处,要求他们立即搬家。 匆匆忙忙中,曲秋白决定再次投靠鲁迅家。
在这次撤离期间,英国左翼作家萧伯纳访问了上海。 2月17日,萧伯纳在上海会见了中国民权保护联盟的宋庆龄、鲁迅、蔡元培、杨兴福、林玉堂等成员。 傍晚鲁迅回到家里,和住在家里的曲秋白谈起了这次会面,他们都觉得萧来中国,不会接纳其他人,见的人也不多,只有这几个人。 他们感叹中国媒体报道太慢,肖离开得太快,这位伟大的讽刺作家的到来将在瞬间从媒体上消失。 所以,最好有人把当日报刊的褒贬不一、冷热相得益彰,把各方态度的文章编辑成书,纪念中国文坛的这一大事件。 他们一拍即合,于是迅速投入工作,先由徐广平到报摊,把当天的所有相关文章都收集好,回家后由鲁迅和曲秋白两人商量,确定使用的材料,再由徐广平和杨志华两人剪下文章, 然后由鲁迅和曲秋白编辑,最后由鲁迅写序言,曲秋白写序言,署名“乐温”,书名《萧伯纳在上海》,定稿同月送上海野草书屋出版。它是如此快速和协调,令人印象深刻。
这次撤离期间,曲秋白与鲁迅深入交谈时,用10个Q字组成了一幅“阿Q拿着钢鞭”的漫画,并在阿Q经常得意唱的画旁边写了一句台词:“我要用钢鞭打你! “这部动画片构思独特,简洁,逼真有趣。 曲秋白精通鲁迅的作品,从小就擅长画画,这幅漫画或许就是这种功夫的自然流露。
曲秋白夫妇一直待到二月底才离开鲁迅的家。 由于追敌,曲秋白的身体又病了,从一处躲到一处,四处奔波,吃不下饭。 鲁迅也很着急,他不得不想办法帮他找个更安全、更安静的住处。 就这样,1933年3月,鲁迅的日记继续出现在鲁迅家的记录中:1日,“我和内山夫人一起去东召里看房子”; 3日,“下午,我去Toteruri看房子”。 有日本人租的房子,鲁迅就让他的日本朋友内山万三夫人和他一起去东照看房子给曲秋白看房子。 在内山夫人的帮助下,日本人同意将展馆租给中国人。 4日,曲秋白夫妇搬进了东兆里12号的新房子。 于是6日的日记又出现了:“下午,我去看望了魏宁,送给他妻子一盆紫罗兰。 “恭喜他们搬家。 住在日本的房子里比夹在中国人中间要安静得多,避免了被质疑的麻烦,降低了暴露的风险。
很快,鲁迅也从川北路公寓搬到了大陆新村9号,志高塔路住,两人刚好在同一条路上,一个在马路南边,一个在马路北边,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鲁迅和曲秋白的联系人,所以更近了。 鲁迅几乎每天都去东照看望曲秋白,曲秋白一见到鲁迅,立马就改变了不爱说话的性情,和鲁迅热情地聊起了时事、历史、文学等话题。 有时,曲秋白会去鲁迅家谈话。
第三次撤离是在 1933 年 7 月初。 6月初,时任上海临时**局中宣部通讯社社长冯学峰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 为了方便上班,曲秋白和妻子搬出了东召里,和冯雪峰一起住在当时江苏省委所在地王家沙明玉坊一家花店的楼上。 但很快,省委机关就被敌人发现,牵连到他们的住所,不得不尽快撤离,情况十分危急。 “我们去周先生家吧! 曲秋白和冯雪峰几乎同时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这样的话。 于是他们冒着大雨,坐上人力车,来到了鲁迅的寓所。 这也在《鲁迅日记》中留下了痕迹。 当时,曲秋白住在上海,经济比较困难,鲁迅除了要求曲秋白编纂他的杂文集外,除了提前支付编辑费外,还经常以版税的名义给曲秋白、杨志华一些稿费,7月10日《鲁迅日记》记载: “下午,我从良友书店收到了240元的版税,付给温寅和静华各三十元。 用《选集》的200编辑费付疑问。 “这里的景华是曹景华,温寅和苏冰是杨志华和曲秋白的笔名。 梁友寄来了鲁迅编纂的苏联短篇小说集《竖琴》的版税,其中拉普列涅夫的《星花》由曹京华翻译,所以应该连同版税一起发行。 这本书没有被温尹翻译过。 如果《一天的工作》和《叉子经销商》的版税是在 1932 年 11 月 4 日支付的。 因为7月10日,曲秋白夫妇匆匆跑到鲁迅家避难,鲁迅当即以支付版税的名义给予支持。 《选集》就是《鲁迅杂义选集》。 这一天,他没有从出版商那里收到这本书的版税,鲁迅支付了编辑费,这也是对曲秋白夫妇的经济援助。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决定由黄玉然仍护送曲秋白夫妇到上海临时**局内部交通局局长高文华家中。
第四次撤离发生在 1933 年 8 月下旬。 曲秋白在高文华家住了一个多月,突然传来警报,高文华的住所有危险,曲秋白想连夜撤离。 已经是傍晚2点了,又下起了雨,大街小巷呈现出一天中最诡异的寂静。 曲秋白和杨志华各自坐上人力车,终于顺利到了鲁迅家。 不过,由于马车夫的速度太快,一个被拉到了鲁迅家的前门,另一个被拉到了后门。 曲秋白先到了,慌乱中忘记了一切,敲了敲前门。 鲁迅和许广平听到半夜的敲门声如此急促响亮,以为出事了。 门一开,就看到曲秋白突然提着一个小袋子走了进来。 他刚一进门,后门就传来了敲门声,也是急切而响亮。 奇怪,难道是间谍来了? 打开后门,却是杨志华带着一个小女孩闯进门,这个十几岁的女孩是高文华的女儿,是怕半夜被审问特意带进来的。 原来是虚惊一场,却让邻居们纷纷打开窗户,参观了这个不寻常的事件。 9月前后,曲秋白夫妇搬进了位于英租界新闸路的白俄公寓。
足以流传下来
1933年底,中共临时从江西苏区打来电话,请曲秋白赶赴六中五中全会。 1934年1月4日,曲秋白到鲁迅家告别。 为了表达自己的遗憾之情,鲁迅特意让出床让曲秋白安然入睡,他和许广平睡在地板上,“我觉得这样,我可以让自己多一点无限的友谊。 曲秋白还把自己的《随机子弹》手稿和关于文本改革方案的手稿交给了鲁迅保存。 没想到这次两人聊了一整夜,却成了永久的秘密。
在前往瑞金的艰难旅途中,曲秋白一直为鲁迅担心,1月9日,鲁迅的日记里有《宜宾夜信》,内容是关于曲秋白给鲁迅的告别信。 1月28日,鲁迅“拿到宜宾信”,讲的是曲秋白已经到达苏区的信! “一斌”就是曲秋白。 此后,《鲁迅日记》中再也没有与曲秋白通信的记录。
鲁迅一直担心曲秋白的安危。 他对留在上海的杨志华说:“像秋白这样的身体,怎么能在那里长期生活呢? 如果他留在上海,他一定会为民族文化做出很大的贡献。 像他这样的人很少,他是一个少说话多做事的年轻人。 鲁迅还把曲秋白避难时用的房间和陈设按原样安排好,时不时忍不住去亲亲见人,以安慰拳头的苦心。
鲁迅在报纸上读到红军长征的消息,担心曲秋白的健康状况,他写信给曹景华说:“嫂子平安无事,但哥哥和仆人在路上,不知道尸体在干什么。 “它嫂子”指的是杨志华,“它的兄弟”是曲秋白的常用笔名。
事实上,曲秋白是不被允许参加长征的,他被留在江西,以虚弱多病的身体对付疯狂的国民党军队。 1935年2月24日,曲秋白**,在真实身份尚未暴露的情况下,立即用“林启祥”的化名,立即给鲁迅、周建仁发信,请他们设法找到坚固的摊铺机,以便取保候审。 鲁迅看了这封信,特别着急,立刻给杨志华寄了50块钱,让杨志华寄给曲秋白在监狱里用,并与周建仁一起试图从各方筹集资金,打算买一个铺子作为与狱管局谈判的担保,取保候审。
鲁迅曾经住过的北川公寓。
但当时很难找到店保,经过多番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店铺做店保。 杨志华立刻把给曲秋白做的两条裤子和鲁迅给的50块钱,连同店铺担保,从邮局寄了出去。 但发出后的第二天,报纸就公布了曲秋白**的消息,说明曲秋白的真实身份已经被敌人掌握,生命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现在他要通过蔡元培,试图在国民党的上层救他。
在得知曲秋白的真实身份被曝光后,鲁迅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他有一种预感,他无法救出曲秋白,失望和遗憾的心情在许多信件中表达出来。 5月14日,他在给曹京华的信中苦涩地说:“听说哥哥病重,很是真的,恐怕很难治好。 5月17日,他在给胡凤的一封信中说:“这个消息非常真实,很遗憾。 5月22日,他在给曹京华的信中说:“说得无比准确,我哥哥上个月就信服了,可是他怎么能做到呢。 这是一种文化损失,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徐军已经南下,细节可能交给他去采访。 ”
这里的“其他东西”指的是曲秋白**,“徐军”是鲁迅的朋友许寿尚,当时是蔡元培的秘书。 鲁迅从他口中得知,在国民党高层干部会议上,曾专门讨论过曲秋白的问题,蔡元培提出,像曲秋白这样的天才作家在中国很少,应该公开进行,不能滥杀滥杀,但遭到戴继涛等人的坚决反对。 曲秋白必死无疑,鲁迅深感悲痛,他在曲秋白义正前7天给曹景华的信中说:“他哥哥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我还能说什么。 ”
鲁迅特别称赞曲秋白作为俄语翻译的才华,在曲秋白被杀后,他在给萧军的信中非常遗憾地说:“中国人先杀好人自己,秋天就是其中之一。 小神是他用的笔名,还有很多。 他有一本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在生活书店出版,后来被禁。 还有其他人,但化名不同。 他还翻译了格拉特科夫的《新大陆》,手稿后来在商务印书馆被烧毁,很可惜。 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很好,像(像)他一样,我认为现在中国很少。 ”
瞿秋白在狱中写了《多余的话》,说要“再读一遍”文艺作品,包括《鲁迅的《阿Q正传》。 1935年6月18日,曲秋白用俄语演唱《国际歌》,用中文演唱《红军歌》,在福建长亭罗汉岭脚下勇敢地伸张正义。 当曲秋白牺牲的噩耗传来时,鲁迅无比伤心愤慨,“我伤心了很久,连用笔写字都振作起来。 “(徐广平:《鲁迅回忆录》)。 他在写给曹京华的信中说:“其实中国大事早就记在心上了,热心人不是杀了就是关了,早就收拾好了,这很像宋明末年。 但我觉得哭是没有用的,所以我还是要有一部分力气,做好自己的本分,一会儿不用很生气,事后悠闲地。 ”
1936年,《海之林》正式出版,这是鲁迅对曲秋白最好的纪念,也是鲁迅生前编辑的最后一本书。
鲁迅从怒火中起身,实实在在地干活,全力编辑已故朋友的译本,并让内山书店将手稿寄往日本,印成两卷精美的《海与林》,他以为这是对曲秋白最好的纪念, “如果他活了下来,他应该很高兴看到它,现在他已经回到了这片土地,唉。” ”
曲秋白**之后,为了给曲秋白留下永久的纪念,鲁迅与毛敦、郑振铎等人商量,计划为曲秋白出版一本书。 为此,筹集资金从现代图书公司赎回了曲秋白的《高尔基选集》和《现实马克思主义》。 曲秋白牺牲后,鲁迅也病重奄奄一息。 他忍着病痛,竭尽全力,亲自设计封面、编排校对、绘制插画、选纸等,凡事一丝不苟。 鲁迅编纂的《海之林》不是普通的编纂,而是带着极其悲哀的心情,目的就是为了纪念战友。 他说:“我出版他的作品,是纪念,也是**,示范!......人若被杀,作品就杀不了,杀不了!“(冯雪峰:《鲁迅回忆》)。
鲁迅亲自撰写了《海之林》一书的书名。 第一卷出版时,鲁迅还活着。 《海之林》只印了500册,其中皮脊麻布、金顶、金字100册,蓝色全麂皮、蓝顶、金字400册,全部印在厚重的道林纸上,曲秋白喜欢的插图全部收录在内。 这两本书都是精装本,非常漂亮。 鲁迅非常高兴,立即将这本书分发给他的朋友和年轻人,他们喜欢阅读曲秋白的作品和翻译,但买不起。 他还特意让人从上海带了两本书到延安,分发了***和***鲁迅也急于看到《海之林》的下一卷,于是他让毛敦联系出版社,“于在方便的时候或者给能得到主意的人写一封特别的信, 并尽快结束它。鲁迅在《海之林》的广告中说:“作者不仅是大师,还是翻译家和名手,没有别的......在世界上足以造福人们,足以传递给世界。 ”
《海林》出版时,署名“竹夏怀双社”,“竹霞”是中国,“霜”是曲秋白的原名,“竹霞怀霜”寓意着中国人民永远怀念曲秋白。 年底《海之林》第二卷印刷时,鲁迅已经去世,可惜没能看到它问世。
《海之林》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极为珍贵的一部著作,也是鲁迅生前编辑的最后一部著作。 曲秋白和鲁迅之间,他们的情谊真是深厚无比。
本文为《党史》原文。未经许可,不允许**。
必须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 维权支持:河北济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