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从马季的儿子到“最赚钱的精彩”,马都经历了什么?
央视春晚最想念谁? 不是冯公和牛群的相声,不是赵本山,宋丹丹,应该是马东。
马曾在2009年担任央视春晚语言节目导演,也是在那一年,他发布了一部无与伦比的热门小品《不亏钱》。 那一年,马东不仅当了导演,还亲自上阵说相声《五感新说》,向父亲马致敬。
而且,近两年最火的喜剧节目,《少爷和我》《先生请出山》都是马东“年度喜剧大赛”推出的作品,金晶、傅首尔、江龙也是马东旗下的艺人。
自从马离开央视成立米维传媒以来,他制作了《妙语》、《乐队之夏》、《年度喜剧大赛》等多档热门综艺节目,不仅发掘了众多才华横溢的艺人,甚至改写了娱乐圈的喜剧格局。
很难想象,如果马东再次成为春晚的导演,这部剧会有多好。 不过,如果你了解马东的一生,你就会知道他不会回到央视,更不会参加春晚。
马无疑是二代明星,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马东1968年出生于哈尔滨,当时马已经成名,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相声作品。 但马东出生时,马在北京被诟病,不仅不能演出,还要每天打扫厕所、画标语。
于是马姬的妻子余波跑回东北老家生下马东,让母子俩过上几年安稳的生活。 后来,马被送到了武奇干部学校,第一次见到儿子的时候,马东刚好能说话,见到他,就理智地叫了一声'叔叔'。
当特殊时期终于过去,马东母子俩被带回京城,马又成了受人尊敬的相声大师。 但马吉还是怀念马东的童年,因为他爱相声到骨子里,天天忙着在全国各地演出。 一路走来,他也收了很多没有机会的天才徒弟,冯功、刘伟、小林都是被他发掘和培养的。
明星二代马没有感受到父亲带来的灵气,得到的只是压力。 小时候,邻居们都知道马东的爸爸是马,孩子们经常把他堵在角落里,说完相声才放他走,马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马教了那么多学生,却从来没教过儿子,他说,'学相声,没用'。 马吉自然不是看不起相声行业,反而觉得儿子学相声没用,不想让儿子活在他的阴影下。
马东不仅没有得到父亲的遗产,还因为父亲而遭受了很多苦头。 在学校里,马东会被要求问父母是否犯错,他不能问妈妈,他必须问爸爸。 其实,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想认识马,见见大明星。
马吉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表演,好不容易赶上在学校见老师,忍不住说,当着老师的面给了马东一个大大的耳光。 这一巴掌让马东感到委屈,老师也感到愧疚,以后他绝不会让马东邀请家长。
马对徒弟更像是儿子,他经常让徒弟上门吃喝,帮他们检查作品,把他们一个个送去春晚,带他们出去演出赚钱。 而且,马不让徒弟叫马东兄弟,他坚持让马叫江坤叔,请马尊重这些前辈。
据说,马东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曾经在一家酒楼点了三两个包子和一杯酒,借酒来淹没他的忧愁,过上小大人的生活。
1986年,马18岁,马送他去澳洲读书,也是这一年冯功和刘伟第一次出现在春晚谈相声《虎年虎》,由此走上了成名之路。
马东独自一人来到澳大利亚,意识到国内外的巨大差距,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民还没有赚钱。 像马姬这样的相声高手拿出家里的钱送儿子出国留学,但出国的生活费和学费还是难以承受。
所以马东除了读书还要工作挣生活费,他做了很多工作,刷碗、搬运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澳洲一个独特的职业,揉皮。 袋鼠是澳洲的标志性动物,袋鼠相关产品非常受欢迎,尤其是袋鼠袋制成的钱包,揉皮就是其中一道工序。
马东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工作,当时腾讯和阿里巴巴在中国正处于酝酿阶段。 马东这几年在澳大利亚过得并不开心,不能经常回国,除非父亲来澳洲演出,父子俩才能匆匆见面。
马在异国他乡最大的安慰就是台湾的综艺节目,胡瓜和吴宗贤还年轻的时候,创意节目很多,类型多样,风格各异。 马东也看过很多日本和香港的综艺节目,他意识到自己的爱好不是电脑,而是电视节目。
1996年,28岁的马回到中国,进入北电学习电视,再次接过马季儿子的头衔。 然而,马东的事业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前两年他一直在流浪,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时广告公司很赚钱,于是顺势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当时电视剧很赚钱,《环珠格格》火爆,于是就和团拍了一部电视剧,但最终都完蛋了。 1998年,马东才加入湖南卫视,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马参与湖南卫视制作的第一个节目叫《有话要说》,一档注重事实、话题非常大胆、措辞非常犀利的节目。 这部剧曾经和李银河**有过同性恋话题,可想而知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做这样的先锋节目,一定压力很大,但好在马不仅践行了自己的梦想,还遇到了自己的爱人。 节目组里有个编舞叫彭晓生,能干的湖南姑娘,她和马东并肩作战,工作能力强,大方大方,性格好。
两人日日夜夜相处,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彭晓生知道马其实是马的儿子,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她退缩了。 彭晓生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她不想爬上高枝,也无法想象两个家庭之间的差距。
彭晓生的拒绝让马东心痛,只能请父母帮忙。 马吉亲自为儿子的婚事请彭晓生吃饭,在饭桌上,他就像一个普通的父母,亲切热情,没有任何明星架子,像女儿一样疼爱彭晓生。
正是这顿饭,让彭晓生放下了心结,决定和马东聚在一起。 而马东很快离开了湖南卫视,加入央视担任《挑战主持人》的制片人,彭晓生也跟着他从湖南来到北京,进入央视工作,两人再次并肩作战。
本来马东只是一个制片人,但节目很久没有找到合适的主持人,所以马东只好赶上货架上的鸭子,背后还是彭晓生鼓励的结果。
《挑战主持人》从2000年开始播出,每年都有不少优秀选手入选,于池林佳、杨凡、李思思、张磊都来自这个平台,他们经常在比赛期间得到工作机会,不是留在央视,就是被每个大卫预订。
但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压力最大,既抢不了选手的风头,也不能拉扯臀部,主持人兼制片人马在这档节目中瘦了不少,幸好有彭晓生的支持和鼓励。 2004年,两人低调举行婚礼,没有消息,没有大宴会,也没有明星阵容,马家族悄悄做了一件大事。
当时,马东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成为《文化访谈》的制片人和主持人,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就在马东终于摆脱了父亲的光环,即将成为家族的骄傲时,马突然去世了。
本来马第二天还有采访工作,但即使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他还是像陀螺一样到处表演,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2006年12月20日,马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毫无准备的马东接到消息后急忙回家,悲痛欲绝,在父亲的葬礼上哭得走样。 传奇表演艺术家马的葬礼非常隆重,他的徒弟帮忙支持葬礼,文艺界的明星都来吊丧,也有粉丝自发前来,葬礼现场一片水汪汪。
马去世后,彭晓生主动辞掉工作照顾身体不好的婆婆,一手打理家里的事情,让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 2008年,两人的女儿出生,马东很好地保护了家人,女儿从未**过。
然而,马东却没有时间享受亲子的乐趣,在女儿出生后的第二年,他就成为了春晚语言的导演。 每年春晚最难的就是语言节目,不管是赵本山、宋丹丹这样的前辈,还是贾玲这样的菜鸟,在除夕前的作品都没有底。
这些小品和相声要一遍又一遍的复习,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一遍又一遍的试镜,演员的心总是在嗓子眼里,被折磨着。 是导演比演员更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语言节目决定了一场派对好不好笑,也可能成为争议的焦点。
马东第一次当春晚导演,连续20多天不回家,每天在单位加班,编节目的彭晓生不仅理解丈夫,还成了最强的后盾,马根本就不用操心家事。
2011年,马东再次成为央视春晚总导演之一,并兼任语言总监。 事业走得更远,但没想到的是,马东突然急转弯,从央视辞职。 不久后,马东加入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两年后成立米维公司,开始自己策划制作综艺节目。
马离开央视加入网络平台的原因不难猜测,网络平台比传统电视平台空间更大,更自由,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这才是马东真正想做的。
马东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米薇推出的首档综艺节目《妙语》一炮而红,衍生出“精彩系列”节目。 这档节目形式新颖,规模大,选嘉宾没有门槛,只看艺人,几乎打破了所有传统电视综艺的规章制度。
随后,米薇制作了《乐队之夏》,让乐队的小众形态成为最受欢迎**。 乐队之所以小众,是因为个性突出,很多乐队宁愿不赚钱也不愿参加综艺**,以迎合主流市场。
但是很多乐队给米薇面子,因为这个团队太真诚了,整个制作团队也太用心了,从乐队前期调研、邀请,到后期制作,现场设备标准基本都达到了一流水平,让乐队们真的信服了。
别说这两年最好的“年度喜剧大赛”了,马东让观众看到了真正好看好笑的喜剧作品,不是春晚的作品不好笑,而是搞笑的作品不能上春晚。 喜剧大赛的参赛者都是无名小卒,在圈子里爬来爬去,坚持自己的梦想,一边跑戏一边写笑话。
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春晚,也没有机会成为主角,但幸运的是,马东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马东虽然做过喜剧比赛,但从未碰过相声。 马东曾经帮德云社当过系列主持人,但是他从来不做相声相关的综艺节目,因为父亲太推重这门艺了,不敢碰。
这些综艺节目的主持人都是马东,他在舞台上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这与央视时期的稳定无关,他很容易开玩笑,经常笑得满脸皱纹,央视时期的严肃就像两个人一样。 马想做的事情,央视和传统电视平台真的做不到。
不过,马东私下里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参加聚餐,生活和工作也不喜欢笑。 米薇的团队都是年轻人,为了让大家打成一片,马东在公共区域没有办公室,他和财务总监都是开放式办公桌。
2016年,米维刚刚成立半年,估值就已经高达20亿。 马肯定不会回到春晚,因为他已经打破了自己的局限,没有打破局限的是春晚,他依旧是用传统的套路,请会猜的明星,做大锅菜。 期待今年的春晚有一点突破,有一点新意。 我更期待马的米薇,明年会制作出什么样的热门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