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中东是一片蔚蓝的海洋,但海洋是有限的。 只要我们能得到有效的数据,现阶段,中东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数量非常少
在 2022 年全球电动汽车就绪指数中,阿联酋是唯一跻身前 10 名的中东国家。 即便如此,阿联酋有轨电车销售的渗透率仅为3%,远低于16%的全球平均水平。 包括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在内的海湾国家电车销售渗透率不到1%。
新能源汽车数量少,渗透率低,中东市场无疑是中国车企的一片蓝海。 但是,低渗透率和所有权是否必然意味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片蓝海的前景如何?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一份报告,2023年中东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约为27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767亿美元5亿美元。 与中国大陆、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中东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和增长预期相对有限。
中东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限,可归因于以下几个“历史”原因:
低油价和低关税对应于低购车门槛
荷兰、挪威和芬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有趣的是,这些国家的油价也跻身世界前十。相比之下,中东国家的低油价对应的是燃油车的购买门槛相对较低: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国家的油价在世界上相对较低,进口汽车的关税不高,炎热的气候使汽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所有这些都促使大多数有条件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燃油车。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国家中唯一的例外是以色列,那里的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大约是海湾国家的三倍,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是中东地区最高的。
极高的人均汽车保有量
在海湾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普遍较高:例如,迪拜在疫情前宣布注册车辆总数为180万辆,预计到2023年底,汽车总数将超过200万辆。对于一个没有完整汽车链、人口只有300万的城市来说,200万辆注册车辆意味着平均为0六个人拥有一辆燃油车。 相对成熟的燃油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如何打动车主购买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东国家的市场差异很大
与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高速渗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相对统一的市场条件,中东国家的市场分化更大
以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为代表的海湾国家人均消费税水平较高,但燃油车渗透率高,对车辆要求高,新能源基础设施刚刚起步。
约旦和埃及是传统的中东国家,人口众多,但人均消费量低,市场准入门槛高,区域市场分化大。
面对这片海域“有限”的蓝海,国内车企在进入中东市场时,需要有清晰的宏观布局。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公司面临的实际挑战。
l基础设施和有轨电车配套环境
目前,中东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分布不均,建设门槛高。 从整体布局和充电桩数量来看,各国的充电基础设施仍处于起步阶段:
公共充电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渗透率。 从中东国家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实际经验来看,由于公共充电设施的便利性仍有待完善,大多数车主仍主要依靠家庭充电桩进行充电。
由于充电基础设施较差,这对充电桩运营公司来说是一个机会吗?
事情没那么简单:目前,中东地区还没有统一的充电桩建设政策、法规和标准。 充电站的审批流程因国家/地区而异,甚至因酋长国而异。 例如,在迪拜和阿布扎比,迪拜的所有商业充电站都必须获得迪拜电力和水务局的批准,而在阿布扎比,充电服务许可证由经济部颁发,没有能源部门的参与。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充电桩建设者不仅需要与监管部门协调,还需要与物业和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要协调电力改造的建设,另一方面, 计划收益分成。此外,移动支付在该地区的渗透率有限,多渠道支付尚未全面落地,极大地影响了充电桩的收益效率。 布局门槛高,让很多有能力参与建设的企业望而却步。
更重要的是,虽然以阿联酋为首的海湾国家已经设定了碳排放目标,但尚未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补贴政策。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购置税减免、欧洲国家的税收补贴和使用补贴、家庭充电桩政策补贴等措施,对新能源汽车的采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迪拜曾短暂免除新能源汽车的停车费和停车费,但即使是这种微不足道的补贴也在一年后被取消。
最后,对于中东国家的保险公司来说,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物种”。 在燃料汽车的漫长时代,中东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燃料汽车保险体系。 熟悉的原厂、辅厂,甚至国内的拆解零件,在中东也都娴熟。 但由于缺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链和维修经验,当地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仍持保守态度,尚未推出相应的保险策略,导致新能源汽车保险成本高,保险服务体验差。
充电基础设施匮乏、补贴不足、保险政策不完善等挑战,反映出中东国家需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顶层设计,从各个方面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创造更好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国家的力量,大多由**控制,相关政策也是自上而下制定的。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通过PPP(公私合作)模式快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 我们期待2024年中国企业在PPP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提升当地新能源基础设施水平。
l中东地区新能源汽车国产化
在中东地区,高温强沙是新能源汽车国产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汽油车时代,“中东”汽车的流行反映了这些车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卓越性能。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必须针对中东的特殊气候条件进行优化,特别是在制冷系统方面。 例如,需要增加空调出风口或遮阳帘,优化空调智能温控系统,提高电池冷却效率。 此外,中东的高温也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构成严重挑战。 据测算,在35°C的高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可能比常温降低14%-31%。
大多数中东车主习惯于驾驶大排量、大油箱的燃油车,这加剧了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担忧。 根据通用汽车的一项调查,阿联酋77%的新能源车主同时拥有两种燃料汽车,而在沙特阿拉伯,这一比例高达81%。 前面提到的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和空调持续冷却的需要使里程焦虑成为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车机系统是其一大优势,但仅阿拉伯语的语言障碍就给车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中东国家的英语熟练度很高,但阿拉伯语仍然是当地消费者的首选语言。 让车载系统支持阿拉伯语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语言障碍和完全不同的互联网生态下构建本地车载生态系统,更是难度更大的任务。
产品国产化的“最终目标”是与当地一流商家合作,建立完善的备品备件仓库和售后服务支持体系。 随着销量的稳步增长,车企需要逐步从单纯的一流车型向营销与服务并驾齐驱的车型转变,这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挑战。
石油暴君和中国有轨电车的束缚
市场规模有限、国产化门槛高、基础设施不成熟,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中东市场必须面对的挑战。 此外,高人均收入、大量外籍白领、年轻的消费群体、对豪车和沙漠越野的热爱,造就了中东地区独特的汽车消费观。 对于首次购买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仅仅是性价比,更关心的是产品质量、用户体验、电动汽车带来的附加值、社会属性。 随着中东地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强化,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性正在成为中东地区第一批电动汽车车主的重要方面。
长期以来,中东的汽车市场由日本和韩国品牌主导。 丰田和雷克萨斯在中东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30%。 即使在像中国这样的汽车消费大国,国产品牌的流行也只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 在中东地区,欧美、日韩品牌深深扎根于民心中,影响力不容小觑。 尽管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创新设计、豪华内饰和智能配置方面表现出色,但如何有效地向中东消费者推广,如何塑造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度认同,将是中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