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克钦族是中国的景颇族。 目前分布在克钦邦、缅甸掸邦、印度阿萨姆邦、中国云南省等地区。
1. 从历史上看,克钦族从未与缅甸有过民族认同
公元7世纪,克钦人从青藏高原出发,向南穿过印度的阿萨姆邦地区到达缅甸,定居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恩梅凯河和迈利凯河之间的山谷中。 由于历史上英国殖民主义者对缅甸的入侵和殖民统治,这个民族分为景颇族和克钦族,在地理上属于中国和缅甸两个国家。 在克钦邦以外,一些克钦族群还散布在摩谷的九江和瑞丽河流域,以及掸邦北部的腊戍、掸邦南部的京东和中缅边境地区。
在古代,克钦族和缅甸**王朝等少数民族只保持着贡赋的附庸关系。 由于地理因素和交通不便,北部山区的克钦族等少数民族长期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落后阶段,处于封闭的环境,一直实行部落土司族统治,这与缅甸民族居住地区的行政制度大相径庭。 克钦族抵达缅甸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缅甸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缅甸南部和中部,缅甸***从未对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进行过有效的统治。 克钦族人大多生活在山区,处于自然封闭的环境中,他们的领袖和领袖的权威远远大于**王朝。 在英国殖民者进入缅甸之前,克钦族基本上是多部落和分离的,每个部落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
从历史上看,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从未真正统一过,克钦族有自己的行政、司法和文化体系,不承认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没有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2. 现代西方传教士改变了克钦人的信仰,创造了克钦文字
1867 年 11 月,仰光的美国传教士大会派遣泰勒斯·罗斯和朱辛作为传教士前往掸邦。 在被掸族打败后,聚新等人将注意力转向了克钦族,克钦族首先在巴莫学习了克钦语,然后在1877年带领一些克伦族的追随者加入了克钦传教团。 直到1882年,克钦人才皈依浸信会。
从1896年到1898年,英国和美国的新教传教士人数从前一年的寥寥几人增加到110人。 他还在密支雅、桂桂、八莫、南坎等地建立了教堂和学校。 1893 年,传教士汉森和库森用拉丁字母创造了克钦文字,并开始推广它。 1906年,汉森翻译的克钦圣经出版。 此外,传教士在克钦地区开设了大量学校,向克钦人传授克钦语和教义。 进入20世纪后,克钦族皈依基督教的人数迅速增加。 1901年,克钦族有184名信徒,1914年有872名,1931年有6,090名,1941年有11,844名。
在美国浸信会教徒在克钦人中传教的同时,罗马天主教徒也派遣了传教士。 仅在 1872 年至 1892 年间,就有八名天主教传教士(主要是法国血统)在巴莫地区传教。 从1881年开始,一些克钦人开始皈依天主教。 1936年,又有七名天主教传教士抵达巴莫地区,主要是爱尔兰裔。 在密支那,到 1940 年,有 8,955 名缅甸人(主要是克钦族)皈依天主教。 到1947年,缅甸克钦地区有37名天主教传教士,其中约2名是克钦族**50,000人,约占当时克钦族总人口的10%。
* 教传教士传授克钦文字促进了克钦族的文化发展,开创了克钦族学校教育的先例,也培养了第一代克钦族知识分子。 同时,传教士利用缅甸封建统治者长期的统治和压迫,宣传克伦族、克耶族、克钦族等少数民族的救赎论,不仅扩大了宗教的影响力,而且加剧了少数民族与缅甸人民的矛盾,提高了克钦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3. 以美国为首的克钦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 - 101特遣队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后,克钦族所在地区被反法西斯联军用作对日军发动**的基地。 1942 年,美国人卡尔·埃弗勒 (Carl Effler) 率领只有几十人的 101 特遣队进入缅甸。 埃夫勒招募了人来扩大他的队伍,其中最大的是克钦族。 当时,美国训练的200多名勇敢好斗的克钦族战士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为特遣部队带来了古老而实用的战争方法,使用祖先传下来的狩猎方法来对抗日本人。 此外,克钦族在茂密的森林中生存能力很强,能够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在缅甸3年多的丛林战斗中,仅克钦族就歼灭了5000多名日军,造成1万多名日军伤亡或失踪,而他们自己则损失了100多人。
为了“感谢”克钦人对盟军的贡献,统治克钦邦(英印军事当局下属的缅甸内政局)克钦族地区的英国人**宣布,克钦族地区将在战后不与缅甸联合,并承诺战后对克钦族地区进行政治改革。 1946 年 1 月 14 日至 19 日,在克钦族的第一次群众大会上,这也是克钦族的传统节日,———木脑节,英国人表彰了克钦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盟军的贡献。 克钦族领导人杜瓦·辛瓦瑙等人提出了克钦族人民要求完全独立和建立克钦邦的要求。
4. 克钦独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950年,缅甸**军克钦族第1营有一位名叫罗翔的克钦族上尉,他叛逃回国参加克伦族战争。 还在读高中的克钦族学生赵赛跟着罗翔四处走动,成为他阵营中的重要人物。 1951年,罗翔逃往国外避难,兆赛叛逃到“克伦民族自卫组织”。
1960年2月5日,克钦独立组织(克钦独立组织)恢复了武装斗争。 1960年,他的兄弟们劝说被**军队开除的克钦邦第4营下士拉蒙·杜杰、拉马拉加入该团伙,成立了“克钦独立组织”,赵赛任主席,赵都任副主席,拉玛拉任总书记。 他们趁着宪法重启时的宽松环境,弄了一批**,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1961年2月,克钦独立军(KIA)正式成立,赵赛担任总司令。 同年7月,克钦独立军组建第1营、第2营,8月,以反对缅甸乌努将翩马、古浪等地归还中国,反对乌努宣布佛教为国教,展开大规模武装斗争。 克钦独立军(KIA)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并通过反对“大缅甸主义”来追求“建立克钦共和国”的目标。
1967年,缅甸爆发排华运动,缅甸共产党与克钦独立军建立“统一战线”,在缅甸共产党支援480支冲锋枪后,克钦独立军再次壮大到2200多人,编成9个营。 1975年,兆赛三兄弟因内陷内敛被下属杀害。
1976年1月,克钦独立组织**委员会和克钦独立军司令部重新成立,布朗森担任主席兼总司令,拉蒙杜杰担任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从那时起,采取了联合缅甸共产党和其他***组织共同反对缅甸的战略。 与CPM合作至1983年。
到20世纪初,克钦独立军已发展到7000多人,编成4个旅和21个营,管辖4个县和12个县。
第五,独立建国的目标已转变为真正的自治
自1988年9月以来,克钦独立组织的政治目标也从“反对大缅甸民族主义,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克钦共和国”转向实现“真正的克钦自治”。
1989年,由于缅甸最大的武装力量“共产党人民军”的崩溃,克钦独立军被切断了与国家高层的联系,并受到缅甸军队的严重打击,其兵力从6000多人减少到3000多人,控制区域缩小到10000多平方公里。
1994年2月24日,双方正式签署和平协议。 缅甸军队**承认克钦独立军(KIA)的法律地位,并决定在密支那东北部建立“克钦自治区”(克钦邦第二特区)。 克钦独立军同意放弃武装叛乱路线,进入由**主导的法律领域。 不同意该协议的克钦人组成了泛克钦集团,也称为克钦邦联盟。 就这样,克钦独立组织在布朗森主席的领导下,成为第10个与**达成和解的民族武装团体,从而结束了30多年的武装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