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爱好者”喜欢剪报
作者:李有鹏。
这些年来,我养成了看书看报纸的习惯,每天看报纸是必须要做的事,如果不看报纸,似乎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
这20年来,我一边看书一边痴迷于剪报,这是谚语记录的延续,只是篇幅较大,但比做笔记省时省力,现在我已经剪贴了19本书,保留了数千万字的信息。
剪报用的物品极其简单,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份报纸,不管是《济南时报》还是《济南商报》,还有在街上散发的宣传海报,只要我觉得有价值,就会剪下来贴在我的笔记本上。 报纸每天都出来,几乎每天都有需要剪切粘贴的内容,所以为了保存粘贴的版面,我尽量把空白部分剪掉,只留下有文字的部分粘贴在剪辑上。
我觉得在我的文字宝库里,这是继字典和字典之后的第三本宝书,集知识、兴趣、思想、实用于一体,涵盖时事政治、轶事、名言集、生活方式、保健、疾病防控等,真是包罗万象,包罗万象,集百派精华于一体, 更像是一个充满东西的“宝藏部队”和“数据库”。“她”成了我情绪的载体,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查阅什么信息,触手可及,类似于词典和词典的作用,方便快捷,我从中受益匪浅。
这些资料是我长期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剪报丰富了我的知识,增强了我的修养,提高了我理解问题的能力,极具收藏价值。
剪报还在收集一段时间,收集他们过去的时光和快乐,这是一项高品位的活动,也是撰写回忆录等手稿的重要参考资料。
剪报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体现着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剪报汇集了各种知识,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知识,丰富生活,是老年人退休后的消遣。
出于专业原因,我特别注意剪裁方面的保健知识,这是我剪裁的主要内容。 如果这些保健材料在报纸上看完后被扔掉或当废品出售,可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剪贴在一起发挥最大的作用,可以自己反复阅读,可以反复阅读,也可以自己阅读,也可以阅读给家人,也可以阅读给朋友看, 而且可以边看边用,对保健非常有益。
过去,剪报是近几年的一个行业,但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逐年减少,剪报机更是凤毛麟角,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自从我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剪报的习惯以来,我并没有受到电脑和智能手机进入我生活的影响,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除了剪裁和粘贴之外,我还创建了一个文档集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文档数据采集适合较大、不方便粘贴的信息,看到有价值的信息即被收集和保存,这种方法比剪报粘贴更方便、更实惠,不粘贴还省胶,而且长度越长越大也无害,可以整页或半页放在文件夹中保存, 方便将来咨询。
剪报的最大作用是使用报纸。 每当遇到人生困难时,我都会拿出剪报,读一些励志故事,讲述老人不依旧卖旧,奉献余热。 尤其是当我在写作上有问题,想搁浅时,我会用他们的行动来激励自己。
以下故事是我特别关注和收集的一些剪报的典型例子,为了读者的利益,我们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比如济南市洪家退休女工苏宝珍,病死不渝,文志永不停歇,连续出版了三本书;
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仁街道冷水沟村老农李彦和痴迷于诗歌,自费出版诗集;
赵梦婷,原济南市黄屯族人,十几岁就开始写诗,发表过数百万字的诗歌和报告文学。
济南高新区居业河街道办事处残疾农民杜继敏,在因脑瘤几乎失明时,写了一篇30万字的剧本故事;
87岁高龄的中医大师张灿佳,住在济南千佛山脚下,行医67年,三年写出400万字的杰作,至今还在写故事;
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退休干部王澍辛苦耕耘六年,写出了一部320万字的抗战历史文献故事;
老姬在等候,少华老了; 不忘初心,争写新篇章。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寻找自我。 这些老人的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各有各的优点,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也迫使我写下自己的新世界。 我要继续走写作的路,路线图是——
第一步:我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回忆录;
第二步:写了30多万字的中医临床经验笔记;
第三步:我创作了30多万字的保健科学文章,发到今天的头条等相关**上,供大家阅读;
第 4 步:为电影或电视剧创作剧本,该剧本正在进行中,目标是在您的有生之年完成。
通过剪报和写作,我深刻体会到,工作越忙,这个人的寿命就越长; 你工作越忙,你的身体就会越健康; 当你想到积极的事情时,你的担忧就会减少,甚至疾病也会退居二线。
关于作者:]李有鹏,知名中医师,北京名医师、名方研究推广中心特邀研究员,河南中京药学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特效医疗技术发掘分选委员会专业委员。他来自山东齐河,现居山东济南。 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心公益事业,注重食疗,注重中医健康研究和疑难杂症研究,已发表学术和诗歌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