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是死物”谈高启峰的绘画思想和艺术风格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2-05

本文摘自《书画世界》杂志2020年1月刊。

著名。

快乐。 迎接。 拉。 用。

欢迎学者和艺术家引用本文,本文后参考文献条目的格式(参见国家标准GB T 7714-2015《资料文献-著录项目规则》)如下:

1]陈国辉.“绘画不是死物”——论高启峰的绘画思想与艺术风格[J].书画世界, 2020, (1):23-28

“绘画不是死物

浅谈高启峰的绘画思想和艺术风格。

文字:陈国辉。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岭南三侠”(又称“两高一陈”,即高建夫、高启峰、陈树仁)时代,正处于清末民初政治社会空前剧烈变革时期。 他们在辛亥革命期间的言行,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体现。 辛亥革命后,“岭南三英雄”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早年跟随孙中山革命的“岭南三英雄”从政治舞台转向艺术舞台。 广东收复后,继之全国收复后,高健的父亲勇敢地退却,“从来不当官”; 高启峰是“小冉外物,不问政事,画得利”,自建“自家”,教徒弟自给自足,后来又在珠江沙头岛建了一座名为“天丰楼”的建筑,同样具有超凡脱俗的模样。 对于高启峰对艺术的执着,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他在上海主持《真相画报》时,娶了苏州女子杨翠星,两人相处得相当和睦,但第二年不知怎么的,那个女人留下了一张纸条,带着年幼的女儿再也没有回来。 高启峰遭受了情感上的创伤,决定不再有结婚成家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中。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岭南画派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高氏兄弟的画作注重写实主义,色彩鲜艳,题材通俗,不仅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也得到了外国人的广泛接受和肯定。 本文旨在分析20世纪20世纪20后岭南画派“艺术应反映时代”、“中西结合”的代表人物高启峰,以及他对不同题材的艺术风格探索,以呈现高启峰艺术的魅力。

一、高奇峰的绘画思想

1.艺术应该反映时代

20世纪20世纪20年代左右,高启峰在岭南大学的一次讲座中指出“绘画不是死物”,并明确阐述了艺术要反映时代精神、履行教育人民的应尽职责的思想:绘画要表达时代精神的特点和经验。 高启峰经常告诫同学们,学画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拥有世人苦、饥、寒、吃穿等丰富的情感,树立自我成就、自我利益的观念。 除了掌握解剖学、色彩学、光学学、自然主义和中国古代绘画“六大”的源头外,还要学清楚社会学和心理学,了解社会现象的一切需求,以“真善美”的标准作画,美化社会,舒缓生活,修炼气质。 “图咪、邢、傅的画作,就是感受浑浊的社会,抚慰枯燥的生活,修炼淑女的灵魂,让它产生一种高贵祥和的观念。 颓废懦弱者有志向,藐视信仰者归光明,暴力者回归博爱,高尚者越纯洁。 我们绘画的目的,是要确保时代的机器有了新的方向,让后人看到今天留下的作品,能够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美德和文化史。 ” 1]

高启峰的提出是人生的艺术主题,也与他爱国主义、关心人民的进步思想和高尚人格密切相关。 这种以艺术服务生活、以天下事务为艺术家自身责任的思想,是“岭南三爷”的一贯信念。 他们所倡导的艺术教育的作用,不是使人民保持旧道德、旧时代,而是唤醒人民群众的热情,引导人民突破旧时代、旧意识的牢笼。

高启峰,孔雀,143cm,80cm,日期不详。

高启峰在1932年写过《群力振兴图》:“丧国之日邋遢,痛哭谁来帮忙; 只有自强不息,葛根依然能守根; 联手建造一座城市,提升我众神之国的灵魂。 [2]对于1931年中国“9·18”事件和1932年“一·28”事件后中华民族面临的内外矛盾,画家忧心忡忡,有时希望唤起人民的爱国之心奋斗。因此,高奇峰认为绘画是“可以随着生活而改变的东西”,主张描绘时代精神和美德,“提取中西绘画的长处,相互微妙结合,参与自然美、万物的本质和自我的精神,并将它们转化为我现在的作品”。 这种用意在他的《海鹰》、《秋河白马》(1924)和《狮子》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孙中山认为这些作品是“一个能代表革命精神、具有新时代之美的人”,画风高雅。 表现作品如《白鹭》(1922),意为“白鹭高贵洁净,绿水清澈”,也是“格格感情浑浊社会”的一剂良药。 辛亥革命前夕,高奇峰敢于睡在满是炸弹的密室里,在编辑《真相画报》时,总是随身携带手枪防敌。 当他投身于革命事业,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时,在早期的作品中反映出他画的狮子、老虎、鹰等,象征着中国的觉醒。 比如《老虎》这幅画的自题:“鲁莽鲁莽,世界独自咆哮; 峦嶙峋峦林,英雄的写照。 “国民革命刚成功的时候,高启峰就以艺术家的眼光看穿了官场。 作为一个以创新国画为使命、个性鲜明的画家,他选择不进入争斗、争夺权利的官场。 后来,他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失望,使他和高建福都使用了“乱世潦草”的印章,也让他对禅宗产生了兴趣,除了为了自给自足而绘画,画了“菩提达摩”、“沐雨和尚”等禅宗宗教人物,“救世”的念头,转化为精神上的“慈悲天下”和“出生”。 在他后期,有许多追求道德完美的作品,比如他画的《娇杰》画,自称:“月挂在树枝上,梅花如雪。 它明亮而清晰,千里闪耀。 当他画出自己的题目《霜马色》时,他说:“白马闲着,不受**接触。 安布走到秋林面前,毫无怨恨地甩了甩身子。 这反映了他看穿喧嚣的舒适心态和感受。

高奇峰,马,138cm,95cm,年龄不详。

2.“不拘一格的中西合璧”绘画理念

早年,高氏兄弟直接或间接师从强调写实趣味的朱派,开辟了岭南绘画的清新靓丽的风格,后来得以在日本开阔视野,并受到西方和日本绘画风格的个人影响,后来提出了“古今合一, 兼收并蓄的中西合一“中国画。以高氏兄弟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画家,强调接受东西方绘画方法的科学因素,以整合和发展中国画的传统。 他们不鄙视中国古代传统的精髓,但也借鉴别国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板,他们的目标是“折中西合一,开创绘画新时代”。 此外,除了向传统和西方学习外,高奇峰还非常重视向自然学习,坚持写生。 有《奇峰素描》《如见故写》等题词不多,他的印章上还刻有“奇峰素描”等题词。 1931年,叶公邀请高奇峰一起到桂林考察,两人进行了大量的写生和摄影活动,高奇峰的写生充满了自然的兴趣。 之后,两人联合出版了《柱集》,其中高启峰的《柱林独秀峰》和《花桥烟雨》两幅画,尤其受到世人的好评。 他画的山水画不多,但他的画作《山与水》获得了比利时百年独立国际博览会的优秀奖。 对于“古今合一、中西兼收并蓄”的艺术命题,高启峰曾在《学画自述》中详细论述过,他的艺术改革是经过仔细探索和思考的

以前单纯研究中国古代画,很用心临摹唐宋时期的作品,但后来觉得有很多美点,但是我偏向于哲学,也容易患上神秘的病。 而且,学习就像逆流而上,我觉得如果不汇集别人的长处,就无法丰富它的进步。 汉明帝在位时,西域画风是进口的,艺术受到国外潮流的调和,所以画很发达,很兴盛,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我研究西方绘画的素描方法,几何、时间、距离和比较,并利用自己的经验保留中国古代绘画的最高艺术成分,如笔法、韵法、墨水、着色、比较、抒情、哲学和诗歌。 [3]

纵观高启峰一生的作品,山水、花鸟、动物、人物虽然都很精致,但花鸟、动物却是最为突出的,在写生上尤为突出。 他所画的动物、花鸟,其表情和形态真实、自然、充满生机。 而它的背景染得更恰当,各有各的坠落。 这与他倡导的“学真善美”有关。 他认为,绘画是一门审美科学,要用“绘画之美感人,其力量最大”,“绘画足以恢复美感,足以教育”。 与高建夫、陈树仁相比,高启峰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日式绘画和西方写实主义元素,较少受儒略花鸟画的束缚。 虽然在题材和内容上不如高建福那样广泛多样,但相比之下,他似乎有着更精致的技艺,更优雅的语气,更和谐的风格,更优雅的魅力。 虽然他英年早逝,享年44岁,但他的艺术成就却不亚于高建福和陈树仁。 这与陈树仁追求的简约优雅和空灵、诗意之美不同。 高启峰的艺术有高建福和陈树仁的一些长处,但他也有自己浓郁帅气的画风,对西方绘画有更细致的消化吸收。 他的着色不仅具有油画的丰富层次、深度和变化,而且具有西方水彩画的明亮效果,善于运用丰富微妙的色彩渐变来创造图像和空间。 他特别注重背景的渲染来表现主体,通过对象与背景的统一,自然而然地展现出魅力和意境。 他能创造性地将菊派的水粉手法与西方水彩画中色彩和水的运用相结合,将“二居”花鸟画技法注入水白粉(铅粉或蛤蜊粉)中,发展成色水和调色剂的注入,使画面更加和谐赏心悦目。 而且,他还将这种技法的发展从朱利安和朱巢画的花、鸟、草、虫推广到猛禽(如鹰)和动物(如狮子、老虎、猿等),以重笔和骨法改变了中国画的原理,获得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高启峰,《白鹭莲花》,41cm,184cm,1912年

前辈们谈起高启峰的艺术世界时,都说“笔灵巧,色彩鲜艳,十二生肖妙,韵韵好玩”[4]。 高其峰与陈树仁不同,对色彩的偏爱,他注重环境渲染与绘画场景的统一,尤其擅长运用浅棕色调,营造出简单、华丽、沉稳、丰富、微妙的艺术效果。 他喜欢以此作为渲染的背景,使画面丰富和谐,画中的动物充满了生活的韵律,他擅长用墨绿色或深棕色的色调渲染它们,也能让人感到温暖。 高启峰的画作更加鲜艳,善于烘烤和染色熟悉的玄气,用墨粉描绘造型和品质,多带日式和西式画的写实因素,细腻的工艺擅长剑父。 高启峰在《两高一陈》中尤其以阳刚与帅气兼备的风格而闻名。

在高启峰的作品中,经常有月夜、雪景、各种背景的渲染。 虽然这是从宋代到清代画家不断改进的传统技法,但在整幅作品的色彩处理上,他独树一帜,注重环境渲染与画景的融合与统一,以及运用层层叠叠的烘染手法来展现特定时空环境的变化, 并以浅棕色为基调,营造出沉稳而新近、简约而丰富的艺术效果。

高启峰的笔墨手法,既有马和夏一路砍杀的技法,还有源自云南天和《二居》的那种优美、婉转、活泼、蓬勃的韵味。 看他的笔法,既有皮、老卡达那样辛辣的霸权,也有春柳秋蝉那样细腻的描写,不正式,而是因题材内容和胸情而变化。 它画的山坡上,有传奇; 它的羽毛、花朵和果实的画,清澈而美丽:它们都深深地包含在天机中,精神在尽头,没有僵硬和停滞的缺点。 在强势大胆、大胆奔放中,有一种流畅自由的韵律,这大概就是奇峰之于奇峰的独特之处。

2.从主题的角度窥视

高的艺术特色

1.人物画创作

高启峰的画作人物很少,但却极为精细,非常难得。 《菩提达摩》这部作品是一部杰作,其表达的内容与自称的《七独》十分贴切:“坐忘形忘墙,十年心空山”。 性本源是干净的,一切都是干净的,所有众生都在手指中。 [2]它描绘了祖师菩提达摩在少林九年的故事。山空静,崖石、枯藤、秋叶之间,菩提达摩坐在崖上,眼睛圆圆的,浑身紧紧包裹着,健忘,说忘了,空了,干净了。淡赭色的峭壁,略显稀疏盘绕的藤蔓和树叶,以及身披白袍的菩提达摩和他身后的白色月光圈,共同构成了一个十分优雅圣洁的境界。 画面下半部分的岩石是用厚厚的墨斧凿出的,与安静、健忘、专注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人物内心另一边徘徊的静谧氛围。 它能够以一种强烈而令人满意的方式传达忘记空虚和忘记纯洁的喜悦。 高启峰后期的作品有时透露出参佛的意向,如他在人物画《木鱼和尚》中的自题:“失眠常有,人无休止。 当法律的心脏被扣住时,它扰乱了尘土和空虚。 ”

2.山水画创作

高启峰创作的山水画虽然不多,但却有一种气势磅礴、别致的气势。 《山高水起》是他的代表作,在比利时建国一百周年博览会上获奖。 作品用辛辣的笔触,简洁的墨迹拓印和水冲击渲染合二为一,分别展现了陡峭的山石和盘绕的老树的形态和质感,气势磅礴。 叶公先生的题目是旗峰先生的《山河》,他说:“山峦凄凉,水波涛汹涌,人民正直美丽。 美丽的山川水光,如来来回回,没有安宁。 老子舒缓,用大刷子磨,与人截然不同。 美丽的山川。 [5]当时叶公觉得当时国山破河,重读了旗峰山水的画面,发出了千情百感。高启峰的《云山》《烟庙晚钟》看似是随便的山水素描,但其格律和韵律也极为优美。 他在桂林游历的山水素描,如《独秀嫣兰》《花桥上的烟雨》等,都是用自由自在的笔触制作的,水粉画的轻松和明亮融入传统笔法中,充满趣味、平和、优雅的艺术效果。

高奇峰鸳鸯 285cm×82cm 1916

3.花鸟画的艺术

高启峰最擅长画花、鸟、动物,他早期的画作往往以鹰、虎、狮等巨鸟巨兽为题材,通过象征性的形象来表达革命者的英雄野心和英雄气概。 他不同时期的花鸟画,或优雅灵动,或雄伟帅气,或简约自由,反映出他不同时期的心情和艺术追求,在岭南乃至中国画界各具特色。

(1)羽毛动物的主题

高启峰的画作喜欢用鹰、狮、虎等为题材,而这些雄伟的物件,其实都与他对时代情怀的表达和时代的感伤情感有关,能够传达出一种强烈而略带感伤的英雄气概。 在这方面,代表作品有《嚎叫的老虎》《松鹰》《愤怒的狮子》等。 《嚎叫的老虎》描绘了老虎站在高坡上回望长长的吼声的威猛气势,为粤西灾民救助而作。 为了刻画“愤怒”这个词,《愤怒的狮子》选择了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被誉为“百兽之王”的狮子下山时的威严姿态,尤其是狮子生气时的头和爪子,愤怒的眼神、锐利笔直的胡须、锋利的巨爪和蓬松的鬃毛都集中在画面最突出的部分, 给予准确精细的表达,用细腻、均匀的丝笔来表现披裳的鬃毛,质感极为真实自然。这种利落有力、真实而又具有艺术魅力的笔触风格,在传统的羽毛动物画中是罕见的,也是岭南画派羽毛动物画的一大特色。 看着这幅画,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在内外纷争、愤怒和呐喊的情绪和思想。 而且,通过愤怒的狮子叩头的强劲气势,岩石下半部分形成的强烈冲突,对觉醒后的人们的英雄精神的赞美非常清晰和热情。 孙中山生前曾称赞《愤怒的狮子》等两部作品代表了革命精神。 这幅画于1926年被选入中山纪念堂收藏。 1927年,高奇峰应门的要求重新绘制了这幅画,叶公轩题写了八云:“大震千,怒鸣出三界。 我只担心身上的虫子,随意打扰你。 《松鹰》并没有着重表现老鹰的凶猛和锐利,而是表现了老鹰站在松树上,仿佛在寻找什么,在思考。 松树的绘画方法是用力有力的毛笔书写主干和树枝,然后用水粉打法处理纹理,非常逼真地表现树皮和老茎的不均匀和凸起的鳞片。 这种手法也是岭南学派的共同特点之一。 作者在图上题词:“英雄年老时依旧坚强,俯视浩瀚,深思熟虑。 “以鹰和老松的象征意义来表达革命精神,英雄是老而强的。 评论家说,岭南画派擅长以野兽为题材,大体上都是这样。

猿猴是高启峰羽毛动物画中一个独特的主题。 他经常喜欢把猿猴放在某个时空环境中,猿猴似乎与枯藤、雪景、夜月、长江武侠有着天然的联系。 典型的,比如他的《寂寞的猿哭泣的雪》《武侠飞雪》《晨猿看月》都是用无骨画来布置猿猴的脸、身体和毛发,雪景反映出猿猴攀爬或嚎叫的情境,在寂寞凄美的雪国,让人仿佛听到了雪声,看到了看月亮的真实感受。 此外,在《霜马色》《唐梨双鸡》《娇杰》《白马》等作品中,高奇峰先生的高贵自由情怀尽显于众。 在《霜马色》中,他意在染一个晶莹剔透的洁白世界,力求用尘土飞扬、清澈见底的艺术世界传递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情怀。 他给自己题词:“白马闲着,不受**接触。 安布走到秋林面前,毫无怨恨地甩了甩身子。 2]清澈纯净的平原只存在于胸膛里,现实的喧嚣常常让人厌倦露营。然而,琪峰先生却秉承着一种淡然、娇生惯养、不为所动的心态,是那么豁达、自由奔放! 《白马》通过色彩煞费苦心地管理着一片宁静的白秋森林,所有的操作都隐藏在感人的真情叹息中。 在《唐梨和两只鸡》中,自上而下的水晶光被水笔染在纸上,体现出极致的自然和极致的美,这是高奇峰艺术完美的一大特点。 在《皎节》中,题词是“月亮挂在树枝上,梅花如雪”。 这不仅是一种古老而又不断新的欣赏,更是作者的理想境界。 在这类作品中,除了情感的高贵和工匠的管理,绘画的语言和技巧也是对作者的严谨和真诚的考验。

(2)花鸟虫

如果将高奇峰的花鸟画与高建福、陈树仁对比,可以看出高建峰的笨拙笨拙,陈树仁的优雅从容,高奇峰的艺术风格既强势又帅气。 早年,他模仿日本绘画风格,探索中西绘画相结合的中国画改革实践。 《白鹭莲》和《鸳鸯》是高启峰早期模仿日本风格和探索“革新中国画”的例子。 在这两幅作品的画面中,艺术家在煮熟的宣纸上渲染墨粉和墨水,形成明亮、柔和、细腻、朦胧的效果,充分表现了光色的变化和空气的雾气。 在大表面的显色性上,精准描绘白鹭、莲花、鸳鸯等花鸟的形状,甚至细腻逼真,呈现出清新饱满的生活感。 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加强了显色效果,使画面充满优雅细腻的魅力,具有诗意的意境,还加强了中国画固有的线条表现,既有东方的美感,又有西方严谨的写实造型。 风格相近的作品,也可以入选“三高遗作集”中高奇峰花鸟画的第一辑,如《和声》《秋音》《黄丽》《崔玉钱》《明》《娇杰》《紫薇鸟》《群力回春》《越秀高标》《竹》《悠》《落花游鱼》《风香蕉》《风香蕉》, “松越”(上述画作的年代、质地、大小、收藏不详)等。实质上是竹内素府的日式风格,结合了大和绘、汉画、西方写实画的光气表现,与横山大观、久田春佐等日本画家的“朦胧风格”绘画手法的结合,削弱了线条的表现力,加强了融合的效果。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高奇峰就完全抛弃了细腻的写实主义和精湛的日本染色技法,用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笔法来描绘花鸟。 《兰花》《香蕉螳螂图》《花》展现了高奇峰花鸟画回归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图式。 画面构图简洁,造型概括,兰花、芭蕉、白蝉等大形态用宽阔的笔触涂抹,笔法的有趣表现超越了形状的精准再现。 饱满、舒适的笔触呈现出独特的韵律感和韵律感。 随着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图案的回归,高启峰后期的作品大多是粗犷豪气的写意作品。 比如《白莲花》的自题写着“白莲香初下雨,红蜻蜓弱不住风”,用浅色和墨水染上婀娜多姿的花瓣,用圆润有力的中心写出独立的长茎,然后用浸水法的几笔覆盖荷叶, 以及在图片上素描和徒手的兴趣。图画的素描也指出了雨后香味的趣味。 他的《舞鹤》和《竹子》简洁而丰盛。 这种写意画生机勃勃,刚好柔和,男性美,具有独特的美感。

3.对后世的赞美

1931年,举行比利时独立百年庆典,举办国际博览会,高启峰作品获得世博会国际美术展优秀奖。 1933年,高启峰被任命为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特使,邀请他于10月13日抵达上海参加筹备会议,然后出国。 高启峰从广州乘船北上,在船上,乘客得知他是艺术大师,于是要求展示他的所作所为,谁知道他生病了**,不幸晕倒在地,然后于11月2日下午3点05分在大华医院去世,享年44岁。 在他的遗言中,天丰楼永佐旗峰画院,所有作品都捐赠给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 1933年12月7日,高启峰在中国殡仪馆被追悼。 12月9日,由游轮“Pias**”运往广东。 12月19日,国民**发令:“番禺高启峰,早年参加革命,胆大妄为,志存高远,不敬容容,一生专攻画画,新旧交融,不走异路。 由行政院转交。 [6]行政院将2000银元的丧葬费转交给财政部,派吴铁城前去参拜。1934年2月10日,遗体由高家人安葬在广州河南新凤皇岗**教堂公墓。 1935年12月17日,孙可、蔡元培、孙济、于友仁、孔湘喜、吴铁成等,在高启峰逝世两周年之际,生前为党和国家立下了不少功劳,是一代宗师。 1936年2月3日,高启峰灵柩启程前往南京; 1936年12月27日,葬于南京七霞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林森亲自为他墓碑题词:“画圣高其峰先生墓”。 在《献给高启峰先生的民族祭》中,“革命之初,不怨恨,不求,不围剉,不留怨”[7]是对高启峰革命生涯的肯定和赞美。

高启峰去世后,国内政府和在野民众纷纷哀悼。 国家**主席林森说:“放眼世界,晴朗多风。 [1]而蔡元培先生的挽歌总结了高启峰的一生:“革命精神从来是明朗的,政治潮流和艺术都是成功的。 怎么能轻轻一推,笔底烟云充沛。 如果去过天丰楼,就没有机会再相聚了。 黎明过后,孤星诞生,还有千年。 1]1934年6月,齐峰的遗作被编入文集,由国家**出版,他的许多朋友都有题词和诗歌来支撑他们的悲痛,其中陈树仁的《邦奇峰先生》云:“三十三角同辛苦,丹清宁计划许晃。 著名画家徐悲鸿题词“发扬真艺,引领画界”[8]对他敬佩。

引用。 1]高启峰.美学与教化[G] 《汉语大辞典》编辑库. 高启峰先生的《光荣哀悼》第一卷。 广州: 旗峰图书馆, 1934

2]高奇峰.《齐峰绘画与题词散文选》[G] 岭南画派研究:第一卷。 广州: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87:1

[3]郎少军, 水天忠.《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选集》第一卷。

g].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126

4] 李公明.高启峰的艺术理论[G] 岭南画派研究:第一卷。 广州: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87:1

[5]赵志昂.高启峰先生传记[g] 黄晓庚, 吴进. 广东现代艺术圈实录。 广州: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0:10

[6]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M].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6:12

7]郑春廷.岭南现代画家传记[M].广州: 光亚学会, 1987

[8]徐悲红,等. 高启峰先生的发言[M] 徐悲鸿. 中西笔墨徐悲鸿的散文。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8

关于艺术家 |高奇峰

高启峰(1889-1933),晚清画家,出生于广州。 “岭南学派”创办人之一。 年轻时,他与父亲和兄弟一起学习绘画,后来在日本学习,在那里他学习了京都学派著名艺术家的技巧。 他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和“打水”、“打粉”等花卉画法,运用到鸟兽和山水上,获得逼真、鲜活的效果,形成一种雄伟而美丽的独特风格。 书法笔古而辣,根基深厚,自成一体,颇具影响力。

相似文章

    活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俞华先生的 活着 一书中,我记得最深的是 起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必须来,最后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必须离开。生命的终结只不过是死亡。这个世界的旅行似乎被确认了,赤身裸体,最后离开。在这一点上,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无论贫富,结局都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放轻松,享受这个过程呢?生...

    长大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吗?

    成长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它悄悄地改变着我们,让我们在不断失去的同时获得。每个人都在某个时候意识到,他们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必须面对责任 选择和后果。有人说,成长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告别。我们告别了童年的纯真,那时我们可以无所畏惧地奔跑 欢笑和梦想。我们不必担心明天,也不必担心过去。...

    缓解焦虑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学会明智地计划我们的时间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往往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人的生活,从而产生了一种比较心态,担心自己达不到别人的标准。工作压力也是焦虑的重要组成部分 持续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身心疲惫。家庭纷争和经济拮据等问题也会增加人们的焦虑。焦虑是许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有...

    有迟钝的感性不是一件好事

    在职场上,麻木不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麻木不仁是指在职场上不过度敏感,不因小事而情绪波动,容忍不同意见和批评的能力。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如果我们过于敏感,我们很容易受到打击和挫折。相反,敏感度低的人更能应对职场中的情况,更冷静地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在工作中,不同的人有...

    要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盲目忙,而是这三个顶层思维

    在职场上,有一种领导,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看不起这个,不担心那个,什么都要自己做。结果,我累得像条狗,能管头,不能管完,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漏洞百出。因为人类的智慧 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没有世界这样的东西。了解天文学和地理学所以要想把一件大事做好,就必须要有这个顶层思维,不要折腾。第一 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