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成立两年多的北京**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在进入加快改革的新阶段。
一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拟推出新的***板块,并已启动第一轮测试,之后从***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将不再持续展示,这将提高它们与***市场的认知度;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信号,表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转让机制不断优化,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互联互通也将进一步加强。
更重要的是,北京证券交易所“准备飞”直挂机制的实施方式无疑备受关注。
围绕上述改革方向,还有很多环节有待完善。 比如,如何在做市商机制的基础上稳步扩大改革范围; 如何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在交易机制上的便利性; 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转股和直挂空间开放的同时,如何平衡与股市等交易所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仅如此,伴随改革预期而来的市场波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
2023年11月中旬以来,北交所50指数出现大涨大落,备受关注,如何引导市场预期未来回归稳定,为后续改革预期铺平道路,考验着这个年轻市场的韧性。
2024年北京证券交易所一系列改革行动正在加速推进。
北京证券交易所近日通报,拟启动涉及新***板块的两轮**测试,包括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中国清算所、券商、公开发行等机构将参与。
根据安排,第一轮测试将于2024年2月19日至3月1日进行,第二轮测试将于2024年3月4日至3月15日进行。
届时,北京证券交易所将启用“920”的新编号段,产生的新编号和信息将分配给新上市公司,准备就绪后,上市公司股票将转为新牌,并使其与第一阶段“新旧”。
从行业角度看,新资讯、独立信息的展示,意味着北交所将进一步从原来的母公司走向独立,提升对全国第三市场的整体认知度。
北京证券交易所独立脱离***选型层,市场关注度和估值在一定程度上被拉低,甚至***期的信息也被用于**和**。 某上市券商战略分析师指出,“新**、**的推出,意味着北京证券交易所将进一步'剪断脐带','脱离母体',迈向快速发展阶段。 ”
事实上,这只是新一年北交所推行的众多改革举措中的一个横截面,围绕2023年9月“九大深度改革”(《关于北京**交易所高质量建设的意见》)的更多实际行动也在陆续兑现。
1月30日,北交所与16家已取得做市资格的券商负责人召开现场会议,表达了对做市商工作的认可,同时表示将继续推动做市商做大; 未来,更多做市商的参与将提高市场流动性。
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转让机制也有望迎来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转让机制的优化将涉及四个方面,包括“引导上市公司安全起步”、“巩固中介机构作为'看门人'的责任”、“进一步理顺转让程序、加强对'关键少数人'的监管”。
在买家看来,转让通道的打通,意味着不同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将进一步拉平,市场对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的“估值歧视”将减少。
如果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之间存在估值差距,并且转让机制畅通,那么公司可以通过转让获得更可观的估值。 上海某上市机构经理指出,“不过,公司不同市场之间的自由转移,将迫使这一估值差距继续缩小,估值较低的市场有望回归价值。 ”
换言之,如果京交所的估值相对较低,那么转板的开通将进一步引导估值中心走出低谷。 “**经理指出。
尽管改革步伐加快,但与上海市场相比,北京证券交易所仍有许多机制需要追赶。
例如,在交易过程中,一些券商尚未将北京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纳入委托交易系统,而是单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或“北京证券交易所特区”,这增加了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投资者的复杂性。
由于此前北京证券交易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关联,在系统中,部分券商仍将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区留给北京证券交易所,代价是投资者在调整仓位时无法在同一互动界面下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和沪深竞价之间平滑切换。 北京某上市证券公司业务部人士指出,“对于很多刚进入京交所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互动逻辑相当于一种差别待遇,也会导致一些投资者不愿意多了解京交所。 ”
虽然有券商进行了整合或无迹跳转操作,但仍有部分券商的委托制度“歧视”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上述销售部门坦言。
除了交易环节,更受市场关注的是“深改十九条”所设想的“直挂”机制。
按照现行规则,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须来自一流的创新层,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阵容的供应,而且在发行上市的便利性方面与上海**市场存在巨大差距。
《深改》第十九条提出,允许已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在符合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定位的前提下,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2023年11月2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孙俪公开表示,将“加快实施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制度”。
上述表态被视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准备直接上市机制的信号。
同时,去年底,多家券商也为“直挂”改革的拟上市项目做好了准备; 在拟考虑的方案中,“北交所”和“直挂”双轨制被认为是最可行的模式。
在保留中小企业从北京证券交易所到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路径的同时,一些优质的大型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北京证券交易所,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吸引力和估值中心,另一方面也为一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难度较大的发行人提供了多一个选择。 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投资银行家指出。
申万宏源首席分析师刘静认为,“直挂”有望将一批优质企业引入京交所,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京交所市场,有望利好上市头部公司股票,但市值小、流动性低的公司可能会被转移。
不过,预期中的上市机制逐步改革并不意味着上市审查规模的改变——一些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项目被密集挫败。
2月2日晚间,处于上市队列状态的尚科通、聚合科技、华西达因撤回上市申请被北交所终止,早前低温能源、南林电子、翡翠鸟软通也因撤单而终止在京交所的上市征程。 而部分项目被撤回的原因则被指出是监管原因,例如纠正要求。
北京证券交易所改革必须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当前市场波动的增加。
风电数据显示,BSE 50指数下跌了3271%。
然而,在2月6日的A股**中,北京证券交易所50指数出现高达95%的单日涨幅是该指数历史上第二高的单日涨幅。
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去年第四季度的快速**。 从2023年10月24日到年底,BSE 50指数累计5223%,成为近年来最快的单季度宽基指数。
当时京交所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当时微型股的刺激,以及京交所的改革预期。 上述战略分析师指出,“但年初之后的这一轮下跌,让北京证券交易所50指数'回到了解放前的时期'。 ”
交易数据显示,2023年10月24日,在本轮北交所启动之前,动态PE(市盈率)仅为157倍,截至2024年1月2日,最高动态市盈率已接近30倍,经过年初的快速调整,动态市盈率现已回落至19倍8次。
这也意味着,在经历了年底年初的这一轮涨跌之后,北京证券交易所50指数的累计涨幅已经回落至1526%。但不同的是,较大的市场波动吸引了更多的增量资金进入并陷入浮动亏损状态。
在2023年10月23日至2024年2月6日的“涨跌”期间,北交所50指数在75个交易日内日均成交量高达10893亿美元; 在振幅加剧之前,BSE 50指数的日均成交量仅为916亿元。
换言之,近三个月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比之前扩大了十倍以上。
单从交易层面来看,北京联交所开盘的这一轮回撤可能会产生一定规模的浮亏筹码,这将对后续指数的估值修复形成一定的阻力。 上述战略分析师表示,“当赚钱的好处消失时,维持高成交和高活跃状态将更加困难。 ”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状况的变数也可能客观地影响京交所直接上市的落地。
直接上市一方面需要项目储备和制度准备,但另一方面也涉及市场环境是否充足。 如果京交所估值中心波动较大,显然会给直接上市的发行定价带来不确定性,这种影响依然不可忽视。 上述接近监管机构的投资银行家指出。
华尔街新闻,欢迎**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