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024 年,裁员浪潮继续席卷全球。 美国和欧洲多家巨头企业纷纷宣布裁员计划,影响范围广泛,涵盖科技、金融、制造、零售、电商、传媒、交通等领域。 有分析人士指出,企业正努力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开展降本增效、重组整合计划,未来大规模裁员或将持续,或加速行业洗牌。
裁员浪潮席卷了许多国家和行业
本周,一些行业基准宣布了裁员计划。 华纳**于2月7日宣布,计划裁员6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以节省成本和优化投资。 同一天,丹麦海上风电巨头沃旭能源(Ørsted Energy)也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600至800人,并退出挪威、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风电市场。 2月5日,国际美妆巨头雅诗兰黛宣布,到7月将裁员3%至5%,预计将影响1800至3100人; 总部位于美国的社交网络公司Snap也宣布将裁员10%,即约500名员工。
这是最近全球裁员的一个缩影。 据美联社报道,随着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几乎所有行业的裁员都在 2024 年继续。
科技行业仍然是受裁员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裁员根据裁员进行跟踪根据FYI的公开数据,截至2月7日,全球科技行业已有134家公司在2024年裁员33,854人,占2023年总裁人数的12人9%。
金融业也是裁员的“主力军”。 今年1月,花旗集团宣布将裁员10%,即约2万人。 瑞银集团(UBS AG)宣布,仅在瑞士就将裁员3000人,以吸收其对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收购。 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计划裁员3,500人,作为其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
制造业和零售业裁员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家电制造商德国美诺 Miele 最近表示,由于需求低迷和成本上升,它计划裁员 2,700 人。 化工巨头拜耳(Bayer)今年1月宣布,将对管理职能进行大规模裁员。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也宣布,到2026年将裁员1200人。 美国大型百货连锁店梅西百货(Macy's)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裁员2,350人并关闭五家门店,以降低运营成本。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正在经历裁员和动荡。 电子商务巨头eBay宣布将裁员约1000名全职员工。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宣布将裁员1人20,000 人,节省了约 10 亿美元的成本。
企业降本增效加速改制
最近的大规模裁员是过去两年全球裁员浪潮的延续。 整体来看,高利率、高通胀、消费需求低迷的大环境,以及内部削减成本、调整投资结构的需求,是企业裁员的主要原因。
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通胀、高利率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消费需求低迷削弱了生产和投资的动力,进而拖累了劳动力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和美国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为466 和 491、虽然已经是**,但仍连续十个多月处于收缩区间。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仍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大宗商品波动等不确定性,可能增加国际链和链条风险,进一步削弱市场预期,推动企业裁员蔓延。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降本增效,纷纷推出“断臂求生”的自救计划。 根据美联社的分析,由于大流行期间在线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和零售等行业的招聘大幅增加,许多公司现在正在削减员工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 此外,一些公司正在裁员并启动重组计划,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例如,许多科技公司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将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创新和增长领域。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不确定性和部分行业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裁员或将成为常态。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最新报告**,全球失业率将从 2024 年的 5.2 上升到 2023 年的 5.21% 小幅上升至 52%,失业人数将从189亿左右,约191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失业率的扩大。
然而,一些分析师认为,全球劳动力市场仍呈积极趋势。 半岛电视台根据对国际劳工组织报告的分析表示,劳动力市场表现出相对的灵活性,“在挑战中具有弹性”。 路透社报道称,随着经济趋于稳定和技术支出逐步复苏,预计裁员总数将减少。
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
裁员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多重下行风险下,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但该值仍低于历史年均增长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2024 年至 2025 年的经济增长**低于 2000 年至 2019 年。平均 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兰查(Pierre-Olivier Gourlancha)表示,全球经济继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韧性,通胀稳步下降,增长保持坚挺,“软着陆”的可能性增加,但经济扩张步伐仍然缓慢。
经合组织本周还发布了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从之前的27%至29%。经合组织秘书长科尔曼表示,在过去两年中,全球经济表现出韧性,在高通胀和财政紧缩的情况下保持增长。 预计亚洲仍将是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但报告也指出,指标显示经济增长“放缓”。 报告认为,货币政策需要保持谨慎,以确保潜在的通胀压力得到持久控制,同时实施一系列财政政策改革,以加强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经济参考报记者廖冰清。
评论:谭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