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花温室里的牡丹花正在等待放生。
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广州是“四季花城”,两地虽然相隔1500多公里,但文化相通,人与人亲近,友情融为一体,一朵花将两地紧密相连。 目前,在广州新年花卉市场,约90%的开花牡丹来自菏泽。
数百年来,1500多公里的“下光”花道已成为菏泽与广州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一盆盆盛开的牡丹,满足了广州人爱花赏花的审美需求,也实现了菏泽人“到广州去淘金”的荣耀和梦想。
广州百分之九十的开花牡丹来自菏泽
肉芙蓉、鲁鹤红、富贵满堂等都是广州年花市场热销的牡丹品种。 我们出售的春牡丹大多在3年以上,一般不少于10个芽。 1月28日,在广州创业的菏泽男子徐秀发说。
徐秀发在广州从事牡丹销售、种植技术推广等相关花苗产业20余年,创立了广州德鑫农业发展公司。 他说,目前广州春节花市90%的牡丹都来自菏泽。
广州是花城,经济发达,市民爱牡丹花,希望在粤南大地从牡丹的故乡好好推广。 同日,“待山东,好品山东”牡丹主题推介会在广州举行,徐秀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是“中国牡丹之都”,自古享有“天下曹州牡丹”的美誉。 广州素有“花卉之城”之称,是中国主要的花卉产区。 虽然两座城市相隔数千英里,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文化、个人亲和力和友谊。 “牡丹之都”与“四季花城”携手共进,菏泽有着多年培育开花牡丹的传统,每年都有数万株菏泽牡丹获得广州“次青”。
热情好客山东,好产品山东“牡丹专场推介会。
我们的开花牡丹从1月15日左右开始销售,目前已售出一半。 1月30日上午,在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花卉博览园从事开花牡丹生产销售的牡丹区牡丹办花农毛一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婆在花市卖,我在种植基地服侍开花的牡丹。 ”
65岁的毛一章有二三十年的“下光”开花经验,今年已经培育了1000多盆开花牡丹。 “目前菏泽芳村有几十朵牡丹花,河南洛阳也有几朵。毛一章介绍,广州花卉市场的开花牡丹一般不少于10朵花蕾,否则很难卖高价。
一个花卉预告片。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约15万盆菏泽花牡丹亮相广州新年花卉市场,为广大广大市民送上温暖的新年祝福。
“下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
牡丹“下光”花起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已经无法检验了。 不过,根据现存的史料和当地代代相传的花农,菏泽牡丹开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甚至更早。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中国的纺织品和瓷器被引入欧洲。 牡丹是纺织品、刺绣和瓷器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 然而,他们认为牡丹和龙凤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文化符号,并不真正存在。
直到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来到中国,亲眼看到了牡丹,回国后有人举报,这是西方人最早看到的牡丹的记录。
一个多世纪后,大约在1786年,英国邱园的老板约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读了这篇文章,看了许多中国画,对牡丹产生了兴趣。 他请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亚历山大·杜克斯(Alexander Duques)在广州为他收集牡丹,然后将它们送到邱园。 1789年,其中一株牡丹开出了高度双瓣的红色花朵,这是中国第一株被引入欧洲的牡丹。
当时,出现在广州的牡丹应该是开花牡丹,在当时的中国,只有菏泽花农去广州推广开花,所以在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代表看到了牡丹,应该是菏泽开花牡丹。 1786年在广州采集的牡丹,也应该是菏泽的牡丹。 1789年,欧洲大陆上最早盛开的牡丹花是广州引进的菏泽牡丹。
菏泽老一辈牡丹修炼者赵守文在1915年左右写成的《菏泽牡丹史》(手稿)中记载:“菏泽花农在春节期间献花,北京、天津、苏州、杭州、富光都有人。 ”
菏泽牡丹“下光”路线
正如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样,菏泽牡丹的“下光”路线也有“陆上”和“海上”路线。
据老花农赵守贤回忆,当时“下光”没有汽车和火车,交通不便。 广大花农用木制独轮车将用于推花的牡丹推到济南的罗口码头,然后装上在黄河中运输货物的“平头”木帆船,顺流而下驶向天津港。 从那里,我们将换乘海船,沿着海岸线到达珠江口,然后沿珠江而上到达广州。
赵守贤的说法没有逻辑问题,但“海上航线”理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谁最先想到去三千里之外的广州推花呢? 为什么要去广州推广鲜花,而不是其他南方沿海城市? 谁是第一个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菏泽开花牡丹在广州出售
采访中,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推广花卉的菏泽牡丹专家赵晓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介绍,清代以前,菏泽花农种植牡丹的主要收入是卖牡丹苗。 每年秋天,牡丹都会生长,除了在当地和周边地区销售外,花农们还会想尽办法在利润的驱动下开拓市场。 于是,一些有创新精神的花农把牡丹装上卡车,一路南下卖。 “为了保证成活率,当时卖的牡丹一般都带着土球。 一般情况下,每辆卡车运载两三包牡丹,每包60朵牡丹。 赵晓青回忆道。 这群花农从菏泽出发,一路南下,经过河南、湖北、湖南,到达广东。 “武汉作为九省的通衢,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花农要卖一部分牡丹,剩下的就装到长沙去。 就这样,我一路往南走,边走边卖,卖得越来越少,卖得越来越轻,越卖越便宜。 赵晓青说:“从长沙到广州,天气越来越暖和,土球的牡丹开始发芽开花。 菏泽的花农们总结经验,发现菏泽的牡丹在广州等地冬季可以自然绽放,于是开始了“去广州”的旅程。 广州人爱花、赏花,也为菏泽牡丹“上广州”提供了市场条件。
据赵晓庆介绍,“陆路去广州”的理论,不是凭空“开脑子”凭空想象出来的,《番禺编年史》中记载了这一点。 在当地史料记载中,广州人称菏泽花农为“牡丹商人”。 双方相互了解后,菏泽花农开始与当地人民合作种植和销售开花牡丹。 菏泽人走出技术,广州人走出会场,寻找销售渠道,这种合作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菏泽报记者江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