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优秀将领,在土地革命期间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活跃在山东,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将军军衔,成为开国将军。 他深爱着母亲,但因为革命的需要,常年不在家,不能陪在她身边,这让他深感愧疚。
为了让母亲安享晚年,他决定让儿子徐光回老家,代替他照顾母亲。 那么,徐光到底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徐光,1929年出生,湖北省麻城县(今河南省新县)成马岗乡徐家洼人,是开国将军许世友的长子。 因为父亲参加过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他从小就过着流亡生活,红军走后,母亲带着他四处流浪乞讨。
徐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过着漫长的乞讨生活,直到1948年,他的祖母才设法将他送到山东,在那里他得以见到他的父亲许世友。
由于长期流亡,徐光没有受过教育,几乎不识字。 徐世友对儿子的遭遇感到非常心疼,他知道自己欠儿子太多了,于是决定把徐光送到第五空军学校,然后送到大连海船学院,让他接受教育。
徐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第一批本科海军军官之一,1958年毕业于大连海军学院。 凭借优秀的高等教育背景和军人家庭的影响,他表现出优秀的政治素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成为一名英勇的士兵。
他逐渐在部队中崭露头角,并以出色的表现晋升为北海舰队上尉。
许光本来前途光明,但为了替父亲徐世友照顾奶奶,他放弃了前途,回到家乡,当上了基层干部。
徐光放弃前途,回到家乡,历任河南省新县人民武装部参谋、军科科长、副部长。
徐光在家乡奉献了48年,始终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始终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事迹令人钦佩。 更令人佩服的是,在家乡的一次抗洪救援中,他坚守在第一线,不幸身受重伤,昏迷了三天三夜。
徐光,一个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贫困中,坚持“三不”原则的人。 他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生活简朴,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但他对慈善毫不含糊,曾向老红军捐款10多万元,生前在家乡捐献慈善20万元,共捐出30多万元,毕生积蓄奉献给慈善事业。
徐光的一生,虽然艰辛,但精神却极为高尚。 他的“三不”原则是尊重生命,挑战困难。 他的慈善行为是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人的爱。
2013年,徐光病逝,享年84岁。 但他的精神和慈善行为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并成为我们效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