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庚和苏羽都是历史上的名将,两人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虽然都在各自的战场上指挥战斗,但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战术具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两人都被授予开国大将,苏羽也是将领之首,可见两人出众的军事才能。陈庚性格开朗,给人留下幽默诙谐的印象,很少有人看到他发脾气,但是在1955年,他却不顾老战友的感受,怒骂苏羽的秘书,这是为什么?
与陈庚相比,苏羽参革命较晚,一方面比陈庚小4岁,另一方面又没有陈庚的江门家庭背景。 苏羽参加革命的时候,陈庚已经是黄埔军校步兵科的司令员,他们分队作战,后来都参加了南昌起义,当时苏羽是警卫班长,陈庚是营长,一个在叶挺将军手下, 另一个则与何先生并肩作战。虽然他们都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他们没有交集,因为他们不在同一支军队中。
战争后期,两人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和战斗技巧,当时两人都已经是军队中的名将,都听说过对方的大牌,却没有机会结识,当时还在指挥不同的军队参战, 直到 1947 年,他们才第一次见面。当时,陈庚是陈庚军团的书记,苏煜是华业的副司令,当时陈老一直都是司令员,但华业的军事统帅其实是苏煜。
这年9月,苏羽率兵前往中原,途中发现国民党军队异常,从敌人频繁的部队调动判断,敌人要集中兵力先与刘邓的军队作战。 ** 战计批准,在苏羽指挥下,在陈庚的配合下,两军一举歼灭敌军数万,攻占了50多个重要军事城镇。
这一战过后,陈庚非常佩服苏羽的兵才,当有人质疑苏羽的能力时,陈庚直接说道:“苏羽打不过? 那么谁还会打,请站起来! 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陈庚对苏羽的维护和支持。 而苏羽也非常佩服陈庚的指挥能力,两人可以说是相爱相爱,然后回想起20年前一起参加南昌起义的事态,以至于成了恨不得晚见的老战友,两人在战术安排上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淮海战役中,苏羽围攻黄白涛军团时,面对敌人的子木堡群,苏羽毫不犹豫地改变战术,将强攻改为近战,在距离敌阵地30至50米处挖出一条交通壕沟,然后迅速突破敌人坚不可摧的子木堡群。 巧合的是,陈庚在围剿黄威军团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也采取了近身胁迫的战术,一举拿下了敌人的阵地。 由此可见,他们都是灵活多变的军事统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承担起了军事发展的重任。
1955年,苏煜担任当时的总参谋长,陈庚是副手,后来在苏煜休养期间,大部分工作都由陈庚负责,陈庚经验丰富,工作努力,但也犯过错误。 有一次,新华社请总参谋部战争部审查和表彰一个师的草案,当时战争部部长正在执行苏联一位外国客人的工作,工作不方便,于是请他把这份文件送到陈庚审查, 可是文件送到陈庚手里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陈庚已经从睡梦中惊醒了。
最后,这份草案发出了,但是根本没有表扬一个师的军的问题,这个时候,军委被追究责任,而这个时候,作战部部长和陈庚知道有乌龙,于是两人承认了错误,承担了责任, 而此时正在休养的苏羽知道自己是参谋长,也承担了责任,通过这件事,他看到了老战友之间的情谊,以及敢于担当的精神。
从那以后,陈庚的工作更加认真细心,但是还是被彭老师批评了,原因是陈庚写了一篇报告,彭老师看完后非常生气,陈庚看到这篇报道也很惊讶,他明明不是写这份报告的,但正面的报酬是他自己的名字, 他只能回去查查真相。陈庚四处打听秘书,却没人知道,这让陈庚越发恼火,这时苏羽的秘书就过来了,怯生生地承认了这件事。
陈庚憋着肚子里的火,这时就把火发泄在了苏羽书记身上,怒斥他“原来是你做的好事”,然后又批评他胆大妄为。 一向性格和蔼可亲的陈庚,这个时候生气的原因很多,那个时候工作压力很大,身体条件也很差,经常睡不好觉,再加上被彭老师批评,忍不住生气了。 可见,将军也是凡人,也正是这一点,让世人看到了有血有肉的陈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