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随着解放军在前线,国内形势迅速变化,形势对蒋介石越来越不利。
当年6月17日,华野、中掖两十多万人发动豫东战役,面对国民党的25万大军,人民解放军以少攻多攻,包围歼灭了国民党军区守年兵团主力和黄柏涛军团9万余人, 并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这一战,让蒋介石彻底失去了在中原战场上的一切抵抗能力。
此时,国民党已经衰落,看着前线将领们的相互指责,以及内讧纷争的起伏,有一个人根本坐不住了,他就是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
从个人地位来看,蒋经国没有军位,在战场上与解放军正面交锋,但他的危机感丝毫不亚于任何将领。
1948年,蒋经国在江浙沪三地进行研究,在这次调查中,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由于蒋介石不顾国家实际情况坚持发动内战,国民党面对突然激增的军费开支,措手不及。
百万吃马大军中的人数无疑是天文数字,国民党再强大,也无法凭空变出这笔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取了最简单、最残酷的方法,那就是发行额外的钞票。
这种做法无异于喝水解渴,大量额外的法定货币投入市场后,立即在人民中引起极大的动荡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随着战场上的失败和东北、华北的陆续解放,南京只能采取更大规模的过度发射,为自己松一口气。
到1948年春,国民党超额发行的法定货币已达到抗战前总发行量的近50万倍。
再加上国民党内**污秽官员的猖獗腐败,四大家族疯狂地积累财富。 整个国民党已经彻底沦为“人间地狱”。
上海,这个曾经的远东经济中心,已经凋零,民生困难。 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甚至连饿死的难民在街上随处可见。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经国深知,此时的国民党已经腐朽到骨子里,经济市场已经彻底崩溃了。
于是,1948年6月26日,他终于下定决心,给父亲蒋介石写了这样一封信:
父亲的膝盖:近两周来,我与沪杭两地领导进行了深入讨论,私下走访了人民群众,接触了商人、工人、乞丐、难民。
那些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深刻感受的人,经过日夜的思考,不得不忍受痛苦,直奔成年人的心灵,也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灵,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有崩溃的可能,除了试图挽救局面之外,似乎我们一定不能准备撤退。
而这种说法并不是因为消极或悲观而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撤退,也就是撤退作为前进的意思。 有了广东,就有了北伐的成功; 只有四川,才能取得抗日胜利。
如果将来失败,台湾似乎将无法站稳脚跟。 希望大人们能尽快做好南迁的规划和准备。
这可能有些过分,但鉴于当前形势的演变,军事和经济崩溃并非不可能,有必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为了孩子,他们不敢不直接在大人面前露面。
这封信虽然很短,但包含了两件大事,与当时国民党的主要缺点相对应,即经济和军事。
在经济上,蒋经国指出了上海目前的困难,并表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在军事上,他还表示,他应该考虑将主力撤退到台湾,并偏向于安全方面。
也正是在这封信中,蒋经国首次提出了将国民党撤回台湾的计划,为国民党未来的战略定下了基调。
如果仔细想想,那么不难发现,蒋经国的两条主张是很矛盾的:既然要挽救苏沪地区的经济,那么就必须想尽办法保住江南地区,那我们又何必要撤退到台湾呢? 这不是多余的吗?
但是,作为历史的旁观者,从事实的角度来看,蒋经国的表述几乎完全反映了现实。
蒋介石收到蒋经国的信后,还是很欣慰的,他立即与蒋经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任命他为“监察专员”,前往上海进行经济改革。
当时,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如果这里能稳定下来,那么整个国家就能稳定下来。 为了给蒋经国的行动扫清道路,蒋介石的任命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
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蒋经国手里拿着一把“商牙剑”。
这次改革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国民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所以蒋经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虽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但蒋经国颇有信心,一到上海就成立了经济监督办公室,行动力度大。
蒋经国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四个要点:一是发行金元钞票,废除原来超发的法定货币,二是从私人兑换中,银元和外汇,价值足以维持***的价值,以便为新货币提供保护;
境内富商的外汇和海外资产均应限期登记,如有违规者,将予以严惩; 第四,为稳定上海价格,所有商品不得超过8月19日的价格水平,禁止一切涨价行为。
同时,为了鼓舞上海人民的士气,蒋经国还发表了一封致上海人民的信,“上海何去何从? 蒋经国在文章中宣称:“如果不推翻投机者,不赶走冒险家,不消灭暴发户,上海人民就永远不会安宁。 ”
民事只能靠民自手解决,靠别人是不靠谱的。 ”
不要犹豫,用头来平价! ”
除了喊口号外,蒋经国还趁热打铁,在上海组织了一支1万多人的队伍,即“大上海青年服务团”,负责调查上海各大富商名下的商店、工厂和仓库。
不得不说,蒋经国对这项事业还是十分重视的,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方面,如果这次改革成功了,可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国民党;
另一方面,在这件事情上,如果他做得好,那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他的地位就会一飞冲天,完全从幕后走到台前;
最后,这也是提升“**”影响力的好机会,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为什么蒋经国来上海后,能在短短几天内组建一支数万人的“大上海青年服务团”。
其实,这支队伍的成立与蒋经国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得知“太子”要大干大事后,蒋经国以前的心腹、朋友、同学都支持他们,他们出资以近乎“空降”的方式在上海拉出一支万人的团队。
在随后的几天里,他召见了上海经济界的领军人物,命令他们要么交出全部外汇,要么立即停业,改革顺利进行。
然而,这种短暂的辉煌很快就结束了,蒋经国终于遇到了这次改革中最大的对手——扬子公司。
扬子公司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灵坎开的,由于货价飞涨,他开始疯狂囤积物资,甚至为此从国外购买了一艘游轮。
在扬子公司的仓库里,囤积了数万吨的材料。
如果蒋经国想要推进改革,孔灵坎是一座无法避免的大山。
但问题是,孔玲秅的姨妈是江景国的继母宋美玲,对于这个侄子,宋美玲一直视之为己有,有“一荣一失”的倾向。
江景国要把孔灵坎调查得一干二净,只好和母亲撕脸。
然而,此时的蒋经国已经没有出路了,这几天,他辛辛苦苦维持起来的上海经济秩序,已经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要么下定决心把改革进行到底,要么眼睁睁地看着改革彻底失败。 最后,他下定决心,要把所有的扬子公司都查封!
蒋经国此举立即引起国民党高层的震动,不久宋美龄专程前往上海会见蒋经国和孔凌康,试图缓和关系。
没想到,在这次会面中,江景国和孔灵坎吵了起来,临走前,孔灵坎生气地说:“不要把人逼得太紧,狗一着急就要跳墙了! 你要是要对付我扬子公司,我就把一切都拿出来,向新闻界公布我们两家,包括宋家在美国的财产,大家一起死! ”
这件事很快惊动了此时在北平亲自督战的蒋介石,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乘飞机赶往上海。
翌日,蒋介石召见蒋经国,要求他立即取消对杨氏子公司的扣押,并宣布结束对上海的经济管制。
上海的经济改革只持续了70天,随着它的突然结束,物价再次以更惊人的速度飙升,蒋经国推动的金元钞票瞬间变成了废纸,经济控制彻底失败。
这次失败对蒋经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对国民党当局和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回到南京后的几天里,他几乎每天都用酒来淹没自己的悲伤。
国民党执政20多年来,腐败无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截至目前,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撤退到台湾,结束其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
毫无疑问,蒋经国的猜测是正确的,随着人民战争席卷全国,蒋介石渐渐没有了出路,不得不开始准备撤退台湾。
1948年12月19日,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委书记,负责地方工作。 1949年1月10日,蒋介石派蒋经国向台湾转账92万两银行现金和3000万元银元。
虽然蒋经国在原信中提出的拯救经济的提议彻底失败,但蒋介石默许撤退台湾的问题已成定局,此时,父子关系逐渐开始缓和。
这一点从蒋经国的书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3月8日,蒋经国向宋美龄告别时,他写了这样一段对话:“父亲似乎不离开溪口,除非他必须这样做,然后我父亲的奶粉和酒都用完了,请尽量带一些孩子敬敬。
3月19日,蒋经国起草《革命改组初步组织建议》并提交蒋介石时,也基本得到蒋介石的赞同,认为可以采纳“但是,这不是寻找每个部门负责人的问题。”
4月27日,蒋介石在一次聊天中对蒋经国说:“这几年,因为对民族自由和民族独立抱有太多的希望,我的意图太仓促了,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这句话,相当于变相承认蒋经国在上海经济控制上的正确性。
1949年10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蒋介石**迎来了彻底的失败,为了保护中国大陆仅存的一点领土,蒋父子在此期间,同吃同住,经常往返于广州、台湾和厦门之间。
1949年11月30日,新中国成立近两个月后,蒋经国跟随蒋介石再次到成都考察当地的**军校。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危机行动,此时的解放浪潮已经进入四川,如果蒋介石**在这段时间,那么事情就大了。
因此,几天后,国民党行政院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迁都台北,并要求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返回台湾,但蒋介石没有答复,也许是因为失败造成的挫败感。 在蒋经国的陪同下,他仍然留在那里。
12月10日,警卫告诉蒋介石,刘文辉的便衣人员已经分散在军校门口附近,希望蒋介石立即从后门出去,但这一举动遭到蒋介石断然拒绝,他郑重地说:“我进门,还是从门出去。
在他的要求下,警卫只好护送父子俩走出军校大门,下午2点,一行人抵达凤凰山机场,登上梅陵专机返回台湾。 从那以后,他告别了中国大陆,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