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许多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糖尿病性乳突色色性病这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罕见并发症,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良性肿瘤性纤维增生性乳腺疾病,于 1984 年首次在国际上报道。
黄鹤清(左二)。
黄鹤清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工作了15年,只在书本上见过糖尿病乳腺病,临床实践中没有遇到过一例。
2022年4月,黄鹤清被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卫生局选派到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担任党委委员、副院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助工作。
2023年3月和11月,她在万山大力推广乳腺中心在项目建设期间,两名妇女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乳腺病。 其中一名妇女被怀疑在其他地方患有乳腺癌,双侧乳房被切除。 黄鹤晴帮她保住胸脯,保住她的幸福。
黄鹤清(左一)。
黄鹤清还记得,2023年3月8日,52岁的杨女士遇害左乳房肿胀疼痛半年多来到万山区人民医院就诊,她饱受折磨糖尿病10年以上,平时定期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血糖波动较大,效果不好。 黄鹤晴接受咨询后,仔细打量了她一番。 杨女士在靠近的左乳房下内象限可触及肿块,大小约3 3厘米,有压痛,肿块**可触及波动,坚硬,边界不清晰,**局部微红,挤压时无分泌物和出血。
为了找到**,3月9日,黄鹤清安排杨女士接受乳腺和腋窝淋巴结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钯检查; 3月10日,病人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乳脓肿穿刺引流。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提示:淋巴细胞性乳腺病(左乳组织)。
淋巴细胞乳腺病为糖尿病乳腺病(DMP),多见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发病年龄多见于30-60岁,文献报道该病的发病率约为06%~13%。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继发性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DMP临床表现为:明显之修复硬块,其表面不仅完好无损,而且表现得像乳腺癌,因此很容易被误诊。 当糖尿病患者有乳腺肿块时,应考虑糖尿病乳腺疾病并发症的可能性。
DMP是一种乳腺良性病变,这不是癌前病变,一般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尽量避免手术切除。 研究表明,63%的糖尿病乳腺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切除后,可以找到同侧或对侧乳房的新部分**,并且肿块的数量和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黄鹤清(左三)。
黄鹤晴建议杨女士要集中精力控制血糖; 乳腺肿块变化的随访动态观察; 对于发红、肿胀和疼痛,血常规提示炎症反应,有消炎症状**,同时,中西医结合,加中医物理治疗。
一个月后,杨女士前来复查,血糖控制良好,乳房红肿疼痛症状完全改善,肿块明显减少。 半年后,血糖控制良好,影像学检查乳肿块明显减少,体格检查几乎可触及。 这让杨女士特别高兴。
转眼间,2023年11月初,41岁的舒女士因为发现双侧乳房肿块3个月,来到万山区人民医院就诊。 她受苦了2型糖尿病已经6年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两年多了; 原因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一年以上。
黄鹤清说,2023年9月,舒女士在医院接受免费诊疗时找到了她双侧乳房有肿块,直径超过15厘米。 当时,舒女士做了免费的B超检查,但因为肿块太大,B超探头无法探测到乳房肿块的程度,而且患者有很多基础疾病,所以黄鹤晴建议她住院进行相关检查。
舒女士当天没有住院,然后去了其他医院,医生怀疑是乳腺癌,建议她去做房切除术。说到癌症变色,也考虑到**的费用,舒女士在那之后就不敢来医院了,也没有做过后续检查。
黄鹤青非常重视病人的随访,在同仁工作后,她把在东莞随访的好经验带到了过去,门诊和住院管理,终身随访,一病人一档。
2023年10月,“粉红丝带月”,*打电话**给舒女士,邀请她来医院参加活动。 10月27日,万山区人民医院举办首届“如康联谊会”,舒女士终于来了,两边乳房的肿块比以前稍大更硬。 经过艰苦的劝说和专业的乳腺健康科学,她同意住院治疗。
病理科远程数字会诊室(装修后)。
由于双侧乳房肿块较大,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不理想,诊断困难,需要进行乳腺MRI检查,但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导致血管状况不佳,无法进行MRI检查。 11月2日,东莞专家5G超声远程会诊实时引导,术前超声定位,术中超声引导,全程超声陪同,避免过度伤害,降低活检假阴性率,并为她做了乳腺活检。
11月5日,报告了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细胞性乳腺 X 线病经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内分泌、肾内科、超声、放射科、病理科多学科联合会诊远程会诊,诊断基本清晰,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身定做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
黄鹤晴建议,舒女士要把重点放在控制血糖和肾功能上; 不建议手术切除乳腺肿块,建议对乳腺肿块进行随访动态观察。 现在,舒女士的乳房肿块正在慢慢软化和缩小。 她非常感谢东莞的专家们专业、高水平的诊断,避免了切除术的痛苦。
文:广州**记者 王万里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