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实力之争:数据及其背后的逻辑。在当今的社交网络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美之间的力量平衡,而比较综合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概念的出现可谓是20世纪经济学的杰作,它的引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一开始,中国经济界高度评价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发明之一,因为GDP基本上可以清楚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
然而,经济学界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后,他们改变了态度,认为GDP不再重要。 这种现象颇具讽刺意味。 在中国经济不是很强劲的时候,他们认为GDP至关重要; 当中国的总增长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质疑GDP的重要性,认为关注人均GDP更有意义。
然而,人均GDP的概念也受到质疑。 例如,卡塔尔的人均GDP远高于美国,但卡塔尔还没有现代化。 卡塔尔依赖石油和天然气,但问题是卡塔尔人并不拥有这些资源,而是依靠外国势力来开采、销售和运送它们。 一旦资源枯竭,卡塔尔将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如此,我国仍然非常重视GDP,因为它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现实。 然而,GDP似乎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因此购买力平价(PPP)也出现在国际上。
购买力平价指标的出现是为了确定不同国家货币相对于各自GDP的实际购买力。 据情报机构称,2017年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超过了美国,到2023年,差距将更加明显。
尽管从汇率角度来看,2023年中国与美国GDP之间的差距已经扩大。 以美元计算,2021年中国GDP占美国的76%4,到 2022 年降至 70 个5%。预计2023年我国GDP约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 以美元计算的 GDP 约为 178万亿美元。 预计美国2023年的GDP为2737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25%。以美元计算,中国2023年的GDP将占美国的65%。
尽管去年中国增速快于美国,但由于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中美GDP差距扩大。 但从购买力平价来看,中国仍然领先于美国。
最近,我的同事翟东升教授提出了一个基于可以国际交换的部分的新比较指数。 根据他们的新指标计算,中国略微领先于美国。
目前,美国有一部分**盛行,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达到顶峰,他们是基于基于汇率的GDP比较。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以美元计算,中美之间的GDP差距确实在扩大,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 但实际上,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和汇率上升,而不是因为其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我们。 根据各自的增长率,我们的增长率为52 个,而美国只有 2 个5.我们的增长率是原来的两倍。 因此,没有必要太担心这个问题。
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较量绝非简单的数字比较,而是涉及对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估。 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种复杂的关系。 期待您的留言,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鲲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