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忠德。
“老山裙”,一件带有几分粉色和情色色调的装备,似乎与血与火、生与死的战场游戏无关。 然而,在30多年前的崂山地区防御作战中,确实与那场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支撑那场战争胜利的支点之一,就像“巨无霸”152加榴弹炮和“81杆”新型步枪一样,至今仍令人难忘。
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有着不同寻常的背景、不寻常的环境、不同寻常的战术,从而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战争后勤保障。
崂山是我军对峙的中心,属于典型的季风雨林气候,山地和丛林地形,作战环境极其恶劣。 这个概念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 4月至9月,几乎没有白昼,晚上没有月亮,整天下雨,潮湿闷热; 从10月到3月,天气干燥,尘土飞扬,多雾,能见度几乎不存在。
潮湿闷热的气候给作战行动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尤其是坚守在前线的战士的生存。 战争的特殊性和战争环境迫使前线部队蹲在隧道和“猫耳洞”中。 每个阵地都由壕沟相连的“猫耳孔”组成,总共有2000多个阵地。
这些“猫耳洞”大多是借助天然洞穴和地形临时建造的,虽然隐蔽,但生活条件极差,尤其是靠近敌人的几十个阵地更是困难重重。 有的阵地与敌人隔着石头,连大声说话都能听见,别说呆在那里了,就算守久了,也能把人窒息而死; 有的山洞低到只能躺着或坐着,没有伸展和活动的余地,一个姿势还能支撑1小时1天,但战士们却坚持了数千小时数百天,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 有些洞穴太小了,只能容纳一两个人,两个人仍然可以有一个同伴,一个人在那里是什么感觉。 每个士兵必须在山洞里呆至少3个月,吃压缩干粮,喝雨水和山洞渗水,在子弹箱和手榴弹箱里小便,每平方英寸吃喝拉扎尔。 洞窟黑暗无光,密闭,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常在40摄氏度以上,像桑拿一样,生活质量远不如原始人。
参加战争的士兵大多来自北方,那里天高雨,他们怎么受不了山洞里闷热的坦克的折磨,所以他们都大面积患上了湿疹和烂裆病,再加上蚊虫叮咬,手抓衣服磨蹭, 不断**感染,驻扎阵地的士兵的胯部,**溃疡,血脓不停,疼痛和瘙痒是普通人无法忍受的,衣服在这里成了负担,穿上它们加重了病情。
为了减轻疼痛,士兵们开始尝试将三角围巾包裹在急救箱中,导致急救箱的消耗量飙升。 卫生防疫部门、军需部门相继研发出一次性纸裤,其质量远不如现代版的“纸尿裤”,不适合战场环境; 后来,战区的后勤部门制作了大裤子进行分发,但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士兵们干脆脱掉衣服裤子,赤身裸体,虽然减少了不适感,但毕竟战争掩盖不了耻辱,也影响了作战行动。
有鉴于此,战区各级后勤机关、军火、卫生等科研单位也在积极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有一次,我们到巴厘河东山方向的61师去调查了解情况,正好该师的后勤组织正在八角坪二线阵地组织演习,几排穿着不同寻常服装的士兵正在演示各种战术动作。 战士们精湛的技艺没能打动我们,但奇特的**服装却点亮了我们心中的光芒。 原来,他们正在组织士兵试穿他们试过的新战斗服,其独特的形状和功能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下半身制服改变了传统的锯齿形,下宽上窄喇叭形,类似于女裙。 这套服装的下摆很宽松,中间没有隔板,降低了传统服装裤裆的摩擦系数,既透气透气,又能遮住耻辱感,不影响作战行动,非常适合当时的战斗环境和战斗模式, 并解决了许多单位和个人想要解决但不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我们被他们的创新精神深深打动,所以我们将其命名为“野战裙”,并在裙子的腰部放置吊带,以减少衣服与腰部的接触。
这个新事物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士和**,野战裙“迅速在战区传播开来,并继续被后来的兄弟部队使用”。 因为“野战裙”是崂山这个特定地区的特产,所以后来被命名为“崂山裙”。
“老山裙”不仅凝聚了广大后勤官兵的智慧和辛勤付出,也体现了整个战区一线战士对后勤人员的期望,也是对这场战争的慷慨馈赠。 在战区各级后勤机关、卫生防疫、各级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大面积的胯部溃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感染概率大大降低,有效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作为那场特殊战争的产物,“老山裙”承载着那场战争的悲痛、奉献和牺牲,与“老山精神”一起被载入史册,成为那场战争的见证人。 (作者是当时集团军后勤部作战后勤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