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以国内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周期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度开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意义。 **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周期为主体,绝不是封闭式运作,而是充分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实现更强的可持续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开放、发展、内外循环的重要关系。 开放发展,必须立足自身,把握战略主动权,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强大,基础坚实; 开放和发展要面向全球,要加强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水平和层次,这要靠国际大循环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核心把国内外双循环作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大大提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和韧性,推动了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台。 从国内看,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50%,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 国内周期的持续平稳流动,有效稳定了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的基本面,成为我国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重要支撑。 从国际上看,与2012年相比,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将增加715%,达到约42万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长962% 至 598万亿元,商品第一大国和服务业第一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吸收外资增加612%,最多 12万亿元,双向投资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丝路航运”航线已到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中欧班列共运营7列40,000列火车,覆盖25个欧洲国家的200多个城市。
促进高水平对外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内外部市场的对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方面,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畅通国内循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基础。 要刺激有潜力的消费,扩大生产性投资,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培育和拓展新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稳步扩大传统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积极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分销体系,在加强外贸的同时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增强内外贸协调能力,促进知识产权、质量保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内外市场的对接。 完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和放大作用,落实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等领域建设。 要进一步挖掘中西部地区潜力,打破地区间的封锁和垄断,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增强内陆地区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关键原材料和核心技术国内能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强自主控制开放的能力。
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参与国际流通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国际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夯实外贸基本面。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汇聚整合国外高技术、高层次人才等高端要素,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进一步畅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内外需求的联系,加强国内与国际循环的沟通和相互促进,形成“内促外促、内促外”的良性互动格局。 支持落实“一带一路”八大高质量倡议,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完善全球产业链,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加强要素链条和国际空间支撑的发展,确保中国经济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前行。
详见:顾学明文章《以高水平对外推进高质量发展》。
策划人:李海华 评论:吴强 制片人: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