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数字既简单粗犷,又有深刻的含义。
比如2024年春节档就要打破历史票房纪录。
8天票房突破80亿元,不仅超过了去年春节档的67个58亿元,甚至超过了2021年春节档的78以22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上春节档票房第一。
虽然这个票房数字是以今年春节档的8天假期为依据,但自始至终保持强劲票房的最大原因无疑是今年春节档期间的电影本身,激发了大众观影的热情。
尤其是由于期待已久的大片《哪吒2》《射雕英雄传:大英雄》没能赶上春节档,邢烨的《美人鱼2》不断消失,今年的春节档甚至一度被业界视为最弱的春节档。
在档期开启之前,很多大V也让票房冠军或许是《熊出没》,一句话,就确定春节档的新片不是很好。
但现在春节档真人电影的票房,显然是给所有票房经纪公司打脸的一记耳光。
而今年的春节档票房故事也格外精彩,本来9部新片在打架,其中6部是重量级电影,明星演员云集。
而当整个档期结束的时候,还有4部电影被重新安排,包括宁浩、刘德华的《红毯先生》和一度被业界青睐的《一起摇晃太阳》。
剩下的影片中,《火辣辣》从一开始就一路领跑,票房达到27亿,可以说是一度风头人瞩目,**百斤贾玲成功创造了又一个春节档票房奇迹。
猫眼最终票房**达到40亿。 也就是贾玲只用了两部电影就成为了中国电影百亿票房的导演,别说中国电影了,哪怕在世界影史上,她都是独一无二的。
韩寒凭借《飞翔人生2》实现了票房扭亏为盈,影片票房突破23亿,大幅超越上一部,最终票房**达到3598亿,《四海》的衰落已经完全抛在了过去。
但春节档最精彩的反击,却来自张艺谋执导的《二十条》。
影片首日票房明显落后于前两部,但从大年初三开始,就连续三天实现了票房逆转,春节档最后一天,一度完成了对《火辣辣》的单日票房超越。
虽然逆袭已经不可能了,但观众用脚投了票,证明了一部好电影的价值。
总结一下今年春节档电影的特点:三强,赢家通吃,口碑大卖,没有黑马。
一些专家试图在影院之外寻找答案,比如“观众频率”、“春节档票价变化”等等。
在我看来,它没有抓住2024年春节档票房变化的焦点。
今天就给春节档的五部“重量级电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能爆火,为什么黑马难寻,以及《二十条》逆袭的最后一刻才开始,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 1 部分:“热和热”。
《火辣辣的》一出现就让大家措手不及。
在上映的第一天,就实现了“大满贯”。
未来几天的票房可谓气势磅礴。
影片上映7天,4天票房超3亿,2天票房4亿,打破24项华语电影纪录,也拿到春节档影片豆瓣最高分:8分03分。
贾玲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在中国电影界大热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
在她之前,没有哪位导演能用非重工大片创造出连续40亿以上的票房奇迹,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
即使《火辣辣辣》没能达到《你好,李焕英》的票房高度,但贾玲还是一举成为中国电影的票房神话制造者。
我认为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火辣辣辣”延续了“李焕英”的流行口令。
也就是说,把贾玲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作为影片最大的看点,同时又能产生共鸣。
上一次,观众欣赏了贾玲和妈妈的亲情故事,亲情永远是对春节档最好的感同身受**。
这一次,观众感受到了100斤**的贾玲最直观的视觉震撼,对于全国女性观众来说,这是最强的涅槃。
这正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女性观众达到了惊人的 775%,无数女性观众走进影院。
似乎把看这部电影当成一种彻底告别胖子的“仪式感”,仿佛贾玲已经做到了,她自己也能做到。
此外,电影的喜剧+励志风格对影片帮助很大。
贾玲的电影是一部标准的春节档电影,里面的喜剧、亲情、励志元素,就像是为过年和家人一起去影院的观众量身定做的。
观众其实是最懒的,他们讨厌选择,最好不要费心去选择,而贾玲给了他们最方便的选择:励志喜剧家庭嘉年华,全家人都喜欢。
其次,与前作相比,《火辣》完成了更丰富的女性刻画。
你好,李焕英** 尴尬的人都是男人,女人基本都是好人。
但《火辣辣》却造就了一个“十足的恶女”。
除了乐莹,张小飞的女主姐姐让她眼睛一眨不眨地转移,杨紫的远房亲戚为了转正让她在节目中当小丑,而最受伤的就是李雪琴女主的闺蜜,可以跪在墙角。
这种故事让观众更容易置换: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坏人,幸好我活了下来。
眼前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高达8分0、票房走势依然看好。
看得出来,全国观众是真的愿意买贾玲的“套路”。
第 2 部分:《飞行人生 2》。
韩寒的手,就像片中“复活”的张驰一样,实现了完美的反击。
8天破23亿票房,非常值得看,豆瓣78分的成绩也排在春节档第二位。
我也看了正片,客观来说,质量并不惊人,但确实完成了第一部的全面升级。
沈腾太适合张驰这个角色了,演技已经完成了蜕变,中年男人“论人生英雄,从头再来”的主题并不新颖,但表达得很好。
票房能够上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是韩寒找到了自己的状态,全片笑点满满,赛车场面金满,原来不偏离的韩寒,在国产商业片的把控上绝对是一流的;
其次,观众在这部电影上发泄了对过去一年的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和《火辣辣》其实有着同一个主题:失败的部分复活,坚持到底。
影片大结局中,不再年轻的张驰开着车冲过终点线,拿下第六名,观众仿佛一起完成了人生中的逆袭。
事实证明,只要韩寒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无论《飞翔人生3》能不出来,他都会是春节档的稳定种子选手。
第三部分:第二十条
近年来,拿下多场票房大战,口碑相对平庸的张艺谋,终于拿出了一部口碑不错的电影。
我不在乎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是否只排在春节档第三,在我心里,这才是春节档最好的电影。
有人说片太小了,也有人觉得这次的张艺谋不像张艺谋。
但另一个含义是,张艺谋完成了个人风格的重生。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张艺谋这几年的电影。
前年《狙击手》豆瓣7春档档7 比 68亿元票房遗憾。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由于缺乏明星而失去了票房。
去年春节档《满江红》豆瓣70、最终票房4544亿,比《流浪地球2》还多,全明星阵容奏效了。
去年国庆档《坚如磐石》豆瓣61、票房 1351亿。
在《第二十条》中,张艺谋依旧使用了全明星阵容,但故事的主题却很有意义。
正当的自卫”。
许多观众走出影院,仍然对影片中的台词充满热情——“法律是什么? 是天法,是国法,是人民的恩惠。
我不相信没有天国原则的土地律法; 我也不相信人类的正义。
法律是为了让坏人犯罪更昂贵,而不是让好人更昂贵。
虽然张艺谋融入了很多喜剧元素,马丽和雷佳音的喜剧表演也很精彩,但这些都没有冲淡影片的主题。
张艺谋找到的全明星阵容绝不是来打酱油的,雷佳音、马丽、高烨、张毅、范伟、陈明浩等,都有出色的表现。
而赵丽颖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她饰演的哑巴妈妈也完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留下了巨大的震撼,让我直到走出影院才放慢脚步。
虽然影片质量够硬,但或许院线对一部张艺谋的电影没什么信心,春节档不够,片期排在首日,落后于《飞翔人生2》和《火辣辣》。
另外,影片首日上座率也一般,很多观众不知道《二十条》在说什么,只知道“有千路万条,安全第一”,等到影片口碑好的时候,春节档就快结束了。
但张艺谋无疑又完成了一次独具匠心的表演,没有第二位中国导演能用一部春节档喜剧来扛起如此沉重的题材,引起这么多观众的共鸣。
《第20条》其实票房还不错,但还是值得的,更好的票房成绩,希望更多的观众能看到。
第 4 部分:“红地毯先生”。
去年,刘德华与郭帆的《流浪地球2》合作,获得40凭借29亿的票房,刘德华的表演也广受好评。
虽然《莫斯科行动片》的票房没有突破10亿,但它也是当年最畅销的纯动作片。
但宁浩导演为他量身定做的《红毯先生》7天票房刚刚过8000万,豆瓣只有68分,终于换档了。
这部电影不好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了不同的看法:这部电影一点都不错,但它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节电影,而不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春节档电影。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档期和宣传。
如果影片没有改档,会在除夕夜上映,并适当宣传,让观众明白这是一部作者风格浓厚的讽刺喜剧,而不是一部流行的流行喜剧。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票房可能接近另外两部同样在春节上映的刘德华电影《金手指》和《偷偷摸摸》,也就是5亿左右。
而现在这部电影虽然拥有刘德华、林喜磊、梁家辉、单丽文、宁浩等阵容不错,但在星光熠熠的春节档档中,却不算抢眼。
更何况,影片本身以讽刺为主,具有文学喜剧风格,节奏并不快,高潮段落其实是反高潮。
这些都影响了它的票房表现,观众带着喜剧的期待进入,但看了一部文艺喜剧之后,评分就不好了,以至于影片的豆瓣评分都低于真实水平。
但票房和收视率并不一定代表影片的真实水平,对于能接受黑色幽默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第 5 部分:“让我们一起摇晃太阳”。
作为韩妍执导的人生三部曲的最后一章,继《送你一朵小红花》票房大获全胜之后,电影《豆瓣7》9分的评分,其实已经说明这部电影还不错。
可以看出,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大部分都给予了正面评价。
无奈的是,在剧集前两部票房大卖之后,观众也对绝症这一主题产生了一些审美疲劳。
这是可以理解的。
更糟糕的是,由于影片的特定题材和中国人特殊的文化心理,这部电影的票房会比现在任何一个档期都要好,但春节档却被选中了。
说白了,如果春节期间邀请全家人看一部励志喜剧,妈妈会很愿意的。
如果我邀请全家人看一部关于正当自卫的喜剧,我母亲会有点困惑,但她会很满意。
但如果我让全家人看一部关于抗击绝症的电影,我妈妈会先打我。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孤立的案例,所以虽然电影很不错,但题材自然与春节档不符,在春节档期间很难形成话题。
其实,在电影上映几天后,网络上讨论这部电影的网友并不多,这让影片很难成为春节档的一匹黑马。
现在,文件更改本身会对电影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毕竟很遗憾。
春节档总结:3个需要解决的遗憾。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也看到了,2024年春节档有三位赢家,形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
那些质量好,想要在春节档中争夺黑马的电影,都要想清楚,春节档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得起的游戏。
除了今年春节的大胜利,还有三个隐患值得关注和解决。
首先是“主题电影”的过热。
从暑期档到春节档,从陈思诚的《消失的她》到贾玲的《火辣辣的》,国产电影的票房从来都是“话题片”的世界。
这本身并没有错,话题引爆了流量,电影扼杀了票房。
不过,话题电影很容易准确形成市场,但也容易被“有意者”模仿。
如果中国电影只卖话题片,那么越来越多的电影人不会研究电影成功的核心,而只会“在葫芦上画一勺”,想办法拍话题,争夺流量。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我认为社会属性强、话题性高的电影不应该成功,而是中国电影不能只有一种热门模式。
二是口碑电影难以突破。
我说的是第 20 条。
这次春节档电影市场的表现,也让我想起了4年前陈思诚的预测。
在2020年的北京电影节论坛上,陈思诚表示,未来,两类电影将在院线市场大放异彩。
一是面积大,产业水平高。
二是具有强烈社会属性的话题片。
随后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走势也印证了他的判断,但问题在于,《二十条》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既不是工业化的大片,也不是天生的高社会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导演张艺谋被迫用喜剧+全明星阵容来包装,再加上罗翔教授的强势演讲和民众的好评,逐渐形成了一个话题。 换人拍摄可能是票房失败。
但好电影难道不应该有更好的票房吗?
第三,“换档”成为一种趋势。
我不认为好电影不应该撤档,改成更好的档期对影片和观众都有责任,但一个春节档撤4部电影还是很不寻常的。
中国有句老话说,如果你知道是这样,为什么一开始就要麻烦。
我觉得《一起摇晃太阳》和《红毯先生》都是很不错的电影,但如果说了算的话,这两部电影选择档期首先应该排除的就是春节档。
不是说春节档不能当黑马,而是不是所有潜在的黑马都能成为春节档的黑马,我们的制片人和发行商什么时候才能弄清楚这个简单的道理呢?
去年,中国电影寒期很多,但只要口碑上来,长期卖得火爆,就能拿到不错的效果。
可惜的是,京城对春节档市场的误判,以及自身的误判,只会导致观众对影片的兴趣下降,票房也会下降。
虽然今年的春节档已经成为历史,但对于我们的电影制作人来说,成败值得深思。
接下来,在几个月后的暑期档,很多热门电影或将再次与观众见面,比如《风神》第二部、《哪吒2》、《射雕英雄传》都是有可能打破票房纪录的电影。
而暑期档之后,下一个春节档,会不会很遥远?
中国电影人,能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