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们的传统建筑,我们可能最先关注的是紫禁城,宏伟的木制宫殿群让中国建筑的美感突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紫禁城只代表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成就,在它之前,还有许多中国古建筑等着我们去迎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说起建筑,可能更强调现代性,于是涌现出大量外观相似的现代高层建筑。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建筑有其可取性和适用性,但我们不能忽视和抛弃我们的传统建筑,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城市建设是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建筑设计是传统建筑传承不可或缺的。 这不仅是对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建筑不仅指居住的物理空间,更是生活哲学和哲学的载体。
在古建筑的研究和传承方面,我们不能不提到梁思成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一书。 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学遗产不同,建筑文化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工匠的学问,因此它依靠的是工匠代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 因此,我们今天能够参考的建筑经典很少,而《中国建筑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诞生的。
为了记录更多这些古建筑,以便日后更好地研究,他与时间赛跑,与战火赛跑,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对书中呈现的许多古建筑进行了调查。 五年对于梳理中国几千年建筑发展的伟大工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所以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梁思诚先生专注于记录宫殿和寺庙,而没有提到更多样化和更具特色的园林和住宅。
这是这本书的遗憾,但并不隐藏。 这本书为后世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书中的很多手稿弥补了我们无法亲眼看到这些古建筑的不足。 在书中,梁思成先生介绍了从古至今的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并一点一一介绍了大木左的许多重要知识。
虽然对于外行来说,理解这些建筑知识还是有点困难的,但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欣赏古代建筑的窗口。
从建之初到住于后来,它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体现了传统的建筑文化,也值得今天学习和传承。
在时间的长河中,有许多建筑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残骸,但是没有过去的积累,我们怎么能发展出今天的建筑。
读完这本书,梁思诚先生最希望我们记住的,大概是不要忘记我们辉煌的建筑历史和建筑文化,回想过去,思考现在,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