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贵抵挡契丹,两次南下,反击成功

小夏 教育 更新 2024-02-20

天府七年(契丹社五年,942年)六月,石景娇病逝,近卫亲军统帅景延光和丞相冯道理齐王石崇贵为皇帝,即后晋皇帝。

探究契丹南征的原因,原来是天府六年(941年),承德军让安崇荣发动叛乱,促使石景娇病死。

安重荣虽然嚣张跋扈,野心勃勃,但对国家和民族依然有着深厚的爱。 他经常以傲慢的态度侮辱契丹使节,还与契丹境内的吐浑人等民族联合起来,导致吐浑部落向内迁移。

然而,他的举动却引起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广的不满,他先后派使者谴责石景娇。 石景娇很着急,亲自前往邺都,连下十道诏书劝告安重荣,但无济于事。

冬天来了,安重荣因为要收买他的部而被打败了。 最后,安重荣被晋将杜崇威杀死,石景娇画了头颅,装在盒子里送给契丹。

石景娇本以为献上安重荣的头颅会得到耶律德广的原谅,但他还是多次派使者来定罪,这让他很担心,最后病死。

石崇贵继位后,景延光拒绝做契丹的附庸。 他对即将回国的契丹使节乔荣说:“你可以告诉你的君主,第一位皇帝是北边的契丹人立的皇帝,所以我们是契丹人的附庸。

现在我是中国的君主,我们是邻居,互相称呼孙子就够了,没有必要再称呼契丹为附庸了。 景延光还威胁说,如果耶律德光敢挑起战争,他的十万大军就对付得起,一定能打败契丹。

契丹统治集团的野心被花言巧语所煽动,促使他们大规模入侵南方,而后晋平禄节度让杨光元和将军赵延寿更加愤怒,企图成为第二个施景娇。

耶律德广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派出大军南下攻克后晋。 在这场战役中,契丹军分为三条路线,西路军由安端率领,进攻忻州、代州、炳州; 由耶律德广亲自率领的中路军从幽州出发,经涠州逼近溧阳; 马达指挥的东路军从德州、亳州渡过黄河,与杨光远的军队会合。

耶律德广、赵延寿率领五万兵马作为前锋队。 在北州之战中,契丹人利用骑兵机动性快的优势,向黄河北岸推进,企图逼黄河通过溧阳、德胜等黄河渡口进入汴州。

同时,他们也派出一部分军队从亳州地区渡江,在青州与杨光远的军队会合,然后经云州进攻汴州。 契丹人的战略意图是长路前进,胜利后继续前进,失败后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等待再次进攻的机会。

后晋朝廷得知契丹入侵后,作出一些军事安排,派郭晋、蔡兴宇等将领驻守云州,阻止契丹军队加入杨光远的军队。

同时,还征用了一些封建军队驻扎在涠州南部的南乐、德清等军城,以阻止契丹军队占领溧阳、德胜等黄河渡口。 然而,从幽州以南到涠州以北的广大地区,并没有受到后晋的重兵把守。

承德节度让杜崇威坐镇横州(即郑州,今河北正定)城墙,封闭城自卫,对契丹军队从他城下经过,没有做出任何抵抗。

于是,契丹大军迅速逼近北州。

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北州在唐代开始成为军粮的储存地,到了后晋,储存了数十万石军粮,是河北军队的重要粮仓。

当北州节度让王凌文奉召入院时,朝廷紧急派遣曾为云州反契丹军立功的吴鸾担任北州军国都督,负责指挥全省兵马对抗契丹军。

吴鸾一到北州,就发现士兵们在严寒中冻僵了,于是设法给他们穿上冬装,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欢迎。 天府九年正月(契丹会七年,944年),契丹军队围攻北州。

契丹皇帝耶律德广亲自率领习、渤海等军队从四面八方进攻,城内士兵扔草放火,成功烧毁了契丹军队的攻城装备。 然而,契丹军队再次包围,城内的丁庄全部进城防守。

这时,隐藏在城中的间谍邵克打开了北州城的南门,介绍契丹军队。 霎时间,城里一片混乱,吴鸾见大势所及,便投井自杀。 契丹人占领了北州,杀死了保卫后晋城池的兵民一万人,缴获了大量粮食,继续南下。

契丹将领马大急切地从马家口渡过黄河,攻占云州北部,企图与青州的杨光远军队会合。 如果成功,契丹军和杨光远的军队将直接威胁到防御空虚的汴州,后晋朝廷可能会重蹈后梁的覆辙。

耶律德广通率领契丹军队占领了广大河北地区,似乎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在关州之战中,他吸取了失败的教训,采取了谨慎的策略。

他假装撤离元城,伏击古敦丘城的精锐士兵,引诱晋军参战。 金军虽然一再报契丹军已经逃跑,但因大雨而无法追击。 最终,耶律德广采纳了赵延寿的建议,亲自率兵攻打兰州,但晋军顽强抵抗,契丹军始终未能夺取黄河浮桥。

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双方都伤亡惨重。 最终,契丹军队分两路逃窜,准备再次进攻南方。 然而,后晋军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们趁势收复失地,契丹军队南下撤退,留下一片废墟。 攻占北州、亳州时,契丹军队虽然假装安慰当地百姓,赐官降服后晋官员,但这些都掩盖不了对中原人民的掠夺和残暴。

契丹军队入侵齐城、马家口时,其真面目暴露无遗,肆意妄为,引起汉军百姓的强烈抵抗。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捡起**,收复失地,驱逐契丹军队。

开云元年3月19日,金义武节度让马全杰攻占台州(今河北清远县以北)。 4月,沿河巡金的梁晋率领乡兵赶走了契丹军,收复了德州。

5月7日,后晋卫兵马不军杜豫侯李守贞率军2万人攻打青州杨光远。 6月21日,晋军攻克淄州(今山东淄渤南),击毙刺客刘汉。

青州被围困了半年多,契丹援军被击退,城内粮食枯竭,兵民饿死。 杨光远的儿子承勋被迫投降,打开城门迎官军,杨光远被处死。

5月16日,叶都留下来守守张从根的桌子,赵延昭虽然占领了北州,但手下因为长期离家,急于回国,应该尽快派兵打仗。

后来晋廷命令张从根为北州部署营地,20日,赵延昭放火烧北州城,洗劫一空,然后弃城逃窜,晋军再次占领北州。

6月,后晋下令福州远攻契丹,连根拔起十几个契丹据点。 由于后晋军民的英勇奋斗,第一次南侵时被契丹占领的北州、德州、台州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被晋军收复,夺取青州的杨光远被彻底铲除。

后晋王朝解除了景延光的侍卫和亲军马步军的统帅职务,由节度的使者高行舟继任,并重新任命桑维汉为枢密使,并命令刘致远为河东节都北营司令,杜崇伟为顺国节都的使者, 和十三节都督出兵防备契丹。

后晋朝廷经常出兵准备再次进攻契丹。

耶律德广的军队到达元氏时,晋廷怕邢州一带的晋军被歼灭,就下令张从根等人撤退,导致晋军匆忙撤退,丢弃**装备,弄得一团糟。

晋帝还命令赵在立退到屯州,马全杰回军野都,张彦泽回屯溍阳,景延光派兵保卫胡梁都。 张从根报告契丹主力逼近邢州后,晋廷担心邢州会失守,再次指示马全杰、皇甫向邢州进军。

然而,后晋军队屡次逃命,无力抵抗,契丹军队趁机南进,掠夺了邢、洛、慈三州,进入了邺都境内。 这一次,契丹军队从幽州南下,占领了邢州等邦,几乎没有遇到晋军的抵抗,主要是由于晋廷军事指挥的失误。

在防御契丹军队第二次南下时,金廷对防御重心的布置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开始计划以邢州为第一道防线,派张全恩等人阻止契丹军队前进, 但又惧怕契丹军队的实力,他命令张全恩撤退,试图守住兰州和溧阳,依靠黄河作为抵御契丹军队的天然屏障。

不过,后晋朝廷并不想让邢州沦陷,命令晋军向邢州进军。 这种混乱的指挥导致统帅们一头雾水,士兵们精疲力竭,抵挡不住契丹大军的强大进攻,最后纷纷撤退。

在玉林典战役中,张从根、马全杰、安先琪率领数万营在香州安阳江以南设阵。 当他们要渡过漳水时,与契丹军会合,边打边撤退,到了玉林原,契丹军到了,皇甫羽和慕容彦朝商量,如果再往前退,敌军骑兵就冲上来,上千晋军就被歼灭了,于是他们列队作战,契丹军从中午打到下午, 两边人多,皇甫羽始终没能脱困。

有人在安阳向张聪根汇报,皇甫被数万契丹军队围攻,但张聪根拒绝出兵。 契丹军见尘土骤然起伏,误以为晋军到了,于是迅速逃跑,耶律德光从邯郸逃往古城,皇甫玉等人返回香州。

张从根与将领们商量对策,契丹人南下,兵粮少,城防薄弱,担心有人在内部反响,主张撤退到溧阳。 后晋将领们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于是张聪根率军撤退,其他人也纷纷逃走,局势混乱。

张从根留下500名步兵防守安阳桥,傅延伦见人手不够,便调往城里调了500名士兵。 16日清晨,赵延寿率领数万契丹骑兵在冀安阳北部列阵,很快渡过安阳河,经香州外向南进军。

赵延寿到达浄阴时,得知张延泽正在从溧阳向香州进军,担心会遭到香州城的驻军和张延泽的军队的袭击,于是于17日撤退。

后金时期在溧阳的张聪根和马全杰没有派兵追击。

杜崇威等将领在阳城与契丹军激战。 后晋军虽然没能继续运粮,但还是坚决抵抗。 然而,由于后晋将领非常惧怕契丹人,所以他们没有看到契丹军队就开始撤退。

在撤退的过程中,契丹大军紧追不舍,后晋军队只能边打边退,一天只能行十多里路,士兵们又饿又渴,非常疲惫。 最终,后晋军被契丹军包围,陷入了绝境。

然而,在关键时刻,马军右翼副排姚元福却提出了出其不意、迅速攻击契丹军的建议。 杜崇伟虽然怕敌,不愿打仗,但将士们坚决要求打仗。

最终,晋将姚元福、张延泽、傅延庆、皇福玉等人不等杜崇伟的命令,突然率领一万多骑兵攻打契丹军,成功击败契丹军,挽救了后晋军的危机。

李守贞率领晋军向北追击20余里,途中发现不少被契丹军遗弃的马匹和**。 耶律德广逃往幽州,集结散兵游勇,严惩在百团围村战役中失败的契丹酋长,除了赦免了为契丹入侵南方最努力的汉族将领赵延寿。

4月,晋帝见契丹军被击退,从兰州返回大良。 参加行动的晋军返回原阵地。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