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金融造假要严惩,造假者要付出代价
2024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相信大家都有新的抱负,对于大多数股东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2024年的**能如虹一样,一路向上。
毕竟这几年**在3000点左右徘徊太久了,我们犹豫了太久,大家都想有一个好的**来拨开迷雾。
2024 年**可能**吗? 我们永远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来打击一些非法上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复苏,发展前景依然广阔,这是支撑中国最坚实的基础。
按照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增速来看,**应该能够长期保持增长,但为什么近年来**与经济增长背道而驰,在GDP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却没有动静?
原因相当复杂,但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对上市公司违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大。
纵观2023年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发现包括美国和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表现良好,多票指数涨幅超过40%。 事实上,在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这些**能够在2023年上半年表现成这样,有些令人惊讶。
然而,如果你分析这些持续的资本市场,你会发现它们的**其实不是偶然的,就像印度**实现了连续八年的增长,而新印度**在过去八年里增长了200%左右。 我认为这主要与他们**的严格法律有关。
在印度**,他们严厉打击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
一方面是对投资者的严格保护,机构交易者使用T+3交易系统,而个人投资者则使用T+0交易系统。
一方面,在金融欺诈方面,印度的处罚力度非常大,不仅欺诈公司将面临数倍到数十倍的欺诈罚款,而且涉嫌欺诈的员工还可能随时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印度 2013 年《公司法》(CA 2013) 的规定,金融欺诈可处以至少 6 个月、最高 10 年的监禁,对于涉及公众的欺诈,可处以至少 3 年的监禁,而公司欺诈被视为刑事责任,是不可惩罚的罪行。
在如此严厉的罚款和处罚之后,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因为欺诈而被退市,而退市也不是股东的拍拍背,回购不是上市公司,而是经过谈判,很多公司会因为退市回购而破产。
正是因为法律严谨,印度企业不敢随便造假,不符合条件随时可能被开除,这保证了印度的健康发展,并持续保持了八年的增长。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市场,近年来,存在财务欺诈行为的公司不少,一些企业在上市前就捏造了收入和利润,欺诈行为被夸大了。
例如,泽达艾森于2020年6月入驻科创板,2016年至2021年期间,编造重大虚假事实,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65亿元,虚利296亿元。 在这六年中,虚增利润占当年利润的比例如下: 97% 和 5623%。
由于这些金融诈骗行为,监管部门对泽达益生发出警告,并处以8600万元罚款。 最终,泽达益盛被上海**交易所关闭并退市,成为首只从科技交易所退市的股票。
虽然公司被撤下**交易所,但相关负责人只是被罚款,没有受到刑事处罚,这不可避免地让人愤慨不已。
这种欺诈实际上是一种财务欺诈,给许多股东造成了重大损失。 如果这种欺诈性上市不会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那么就不能鼓励准备进行欺诈的公司。
如果说造假只是象征性的罚款,那么这些上市公司通过造假,推高股价,赚的钱远不止那笔罚款,这种低投资、高回报的做法很难让人不为所动。
就算这些上市公司退市了,在繁荣时期赚到的钱,也足够他们过上几辈子的风度,就算公司破产,正常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难怪有人说他们无动于衷,伪劣。
如果这种做法不受限制,我想未来还会有很多上市公司"困惑"因为很多上市公司不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壮大而筹集资金,而只是为了赚钱。
如果能够加大打击力度,一旦发生,不仅要被处以重罚,上市公司还要赔偿股东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造假者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金融诈骗上市行为参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金融诈骗金额比较大,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这样这些造假者就算在**上赚钱,也没有时间和生命可以享受,这样他们就可以气馁,杜绝金融诈骗的蔓延。
一旦金融欺诈减少,大家老老实实回归经营的本质,融资赚钱真的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保持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和股东来说都是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