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存储芯片市场迎来了近15年来最低迷的一年。 由于需求低迷,出现过剩,各大厂家库存积压,为了销量而降价。 市场一度大了50%,让消费者深深感受到购买DRAM内存和NAND闪存的好处,比如一个1TB的SSD只需200元,甚至比之前最便宜的400元还要低。 这种情况导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存储芯片巨头损失了1500亿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大低谷的背景下,国内存储芯片厂商在支撑市场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存储芯片的降价幅度不会那么大。 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2023年存储芯片市场的低迷。 面对如此艰难的市场形势,国产存储芯片的发展如何? 我们将在下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1.长江存储:中国有三个存储芯片基地,其中长江存储专注于NAND闪存领域。 长江存储率先推出“晶栈”技术,迅速从64层突破到128层,最终实现了232层的3dand闪存。 该公司的技术超越了三星等国际巨头,成为全球首家量产232层3DNAND闪存的制造商。 然而,在美国的压力下,美国**试图将中国的闪存设备和技术限制在128层以上。 因此,目前长江存储只有少量的232层闪存生产线,主要生产128层技术。 近日有报道称,长江存储推出了一项新的120层技术,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这表明他们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市场份额方面,长江存储目前占全球市场的5%左右,并且正在持续扩大产能,计划未来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5-20%。
2.长鑫存储:长鑫存储专注于DDR内存领域,已成功生产出DDR5内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不过,从工艺上看,长鑫存储仍然落后于三星、SK海力士等竞争对手。 这些公司的工艺已经达到了14纳米左右,而长鑫存储之前一直在使用21纳米和19纳米的工艺。 此外,美国**还发布了对中国DRAM内存的禁令,禁止出口18nm及以下的设备和技术。 不过,近日有报道称,长鑫存储18开始量产5nm工艺的DRAM芯片,月产能高达10万片晶圆。 同时,长鑫仓储也启动了二期建设计划,预计2024年底完工,届时月产能将达到140,000件,占全球DRAM总产能的10%。 可以看出,尽管DRAM存储器和NAND闪存受到冲击,但国内厂商仍在技术和产能上取得突破,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
受存储芯片市场低迷影响,国内存储芯片厂商不得不减产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这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压力。 但是,由于竞争对手众多,中国制造商具有成本优势,因此他们不得不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 希望未来国内存储芯片厂商能够继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以实际行动回应消费者的期望。 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切实惠及广大消费者,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国内存储芯片厂商仍在努力发展。 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打压,但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扩大产能,逐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存储芯片厂商的努力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