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智的聪明往往是遗传的,比如晚清的名臣曾国藩,以“傻”著称,所以他的傻是继承自父亲曾林书的。
曾林书从小就热爱学习,但脑子太笨了,在参加了17次乡考后,他勉强参加了47岁的考试。
而同样连续七次参加考试的曾国藩,拿了倒数第二的成绩,考上了秀才,虽然比曾林书强了不少,但和左宗堂这样的人比起来,曾国藩确实显得傻乎乎的。
然而,以“傻”著称的曾国藩,却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的第一位,在以才华著称的左宗堂面前,虽然曾国藩自己也承认“禹莽莽”,但他已经向世人证明,愿意做“傻功夫”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他总是先知先觉,具有不学而知、知行合一的完美才能; 第二种可以称为圣人,学识知行,学识渊博,学习能力强;
第三类是众生的普通人,他们后来意识到这一点,知道和行动不同,只有加倍努力,才能成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一个是他们既没有天赋,也没有学习能力,甚至没有学习改变的意愿,所以他们只能一辈子活在这个世界上。
那么曾国藩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属于第三类,资历一般,甚至看起来有点傻。 比如读书的时候,曾国藩经常要熬夜背别人能很快记住的课文。
一天晚上,小偷躲在屋子里,趁着曾国藩休息的时候偷东西,没想到曾国藩整夜都念着同样的课文,直到天快亮才背下来,贼不忍心跳了出来,先把课文从头到尾背了下来,然后冲着曾国藩大喊: 连我都不如,你这样傻,你读什么书?
不过,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聪明,不懂天赋,所以在学习上,他靠的是最愚蠢的方法,如果这句话不懂,他就不会读下一句话,如果他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他就永远不会休息。
后来,那些比他聪明的同学都不再炫耀自己的才华,但曾国藩却成功登上了顶峰,成为了军机部部长穆章娥的门生。
其实,所谓的聪明,往往只是一点点聪明而已,比如说,对于同一件事,聪明人可能会绕过困难,用一些捷径快速完成,而傻子则会选择一步一步地完成。 捷径虽然快,但基础不扎实,虽然慢,却扎实,不留任何缺点,所以曾国藩说:天下最笨,天下最聪明!
曾国藩以“傻”著称,但他的小儿子曾继红却很聪明,比如练书法,曾继红能很快写得像样,但总是急于急功近利,每一种字体写了十天半就想放弃,却没有掌握任何书法。
曾国藩接着教训儿子,说:凡事都要努力,不能太有效率! 他说,发帖要慢,越练越笨拙,似乎越写越丑,这个时候对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低,他觉得自己被困住了,但只要他坚持下来,熬过这个阶段, 会有一个突破。修书法,要“再惹麻烦,再努力”,才能有“繁华勤劳的一天”,世间万物都会有“极难的时候,能熬过来的就是英雄”!
聪明人遇到障碍时,往往会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而所谓的傻人不会躲闪或躲避,直到克服了障碍才前进,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知知不舍”。
练书法就是这样,打仗,也是这样,曾国藩打仗都是“哑巴仗”,他从不追求花样,而是稳扎稳打,一生不打毫无准备的仗,也不打不确定的仗,但他率领的湘军所向披靡,所向披靡,这就是“傻功夫”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一切都是为了效率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只想走捷径,追求太多立竿见影的技巧和方法,造就了很多短暂的成功表象,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