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科研的资助越来越强大,自然科学不仅资助的项目越来越多,而且资助的也越来越多。例如,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定位最高、资金最多的项目。
自2016年成立以来,该项目每年资助的项目数量不超过15个,直接资助可达8000万。
如此高的资金水平,要求自然非常严格。 申报项目必须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致力于突破,产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制高点。
申请者也有特殊要求,主要是因为申请团队的学术水平走在科学前列,学术带头人应为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具有较强的学术宏观调控能力、科研组织能力,具备聚集跨学科优秀科研人才的能力,年龄不能超过60周岁。
在项目选题、项目数量、申请条件等方面都有限制,因此每年只有少数高校能够获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获批机构不仅显示了其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显示了年轻研究团队的实力。
一旦一所大学被批准用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它往往会打破大学甚至其所在省份的历史。 例如,燕山大学在2022年获批“材料高压控制”项目,直接经费6000万元,这不仅是该校首个获批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也是河北省的历史性突破,被认为是燕山大学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如今,陆续有高校爆料获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有的打破了大学的历史,有的正在迈向下一个台阶。
西南交通大学获批“现代铁路动力学与载体安全”项目,既是西南交通大学第一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也是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在交通领域的第一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造了两个历史性突破。
南京医科大学获批“常见慢性病最佳基础精准预防”项目,由沈红兵牵头,也是该校的历史性突破。
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该项目首次获得批准。 该大学获批“极端流量多过程问题研究”,旨在解决超高速飞行、风沙控制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大学。 2020年,学校首次获批“数字经济时代资源与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基础科学中心,不仅是中南大学首个基础科学中心,也是湖南省首个基础科学中心。 如今,中南大学已被批准为第二基础科学中心“地球时空标杆”,可谓锦上添花。
然而,中南大学却幸运地获批了“地球时空基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依托的是空降校长李建成院士。 李建成院士一直在武汉大学工作,2015年后担任副校长,2022年9月空降到中南大学担任校长。
众所周知,申报这样一个重大项目需要多年的准备,很明显,李建成院士在武汉大学工作期间就已经开始申请这个项目了。 如果你继续在武汉大学工作,这个基础科学中心的牵头单位将是武汉大学。 无奈,项目跟着人走,李建成院士来到了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自然成为了领头单位。 这相当于说李建成院士把武汉大学的基础科学中心带到了中南大学。
李建成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任任教,曾任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测绘科学的领军者,“地球时空基准”基础科学中心自然与武汉大学密不可分,因此该项目由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习测绘学院联合申请。 这也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中南大学测绘学科的发展。 两所大学位于邻近的省会城市,距离不远,交通便利,是姊妹大学,因此通过集中两所大学的精力进行研究,有利于取得突破。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现在,获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高校不到30所,几乎全部为“双一流”,其中“985”高校为主,燕山大学除外,突出了燕山大学在单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 (见文末附文)。
网友们,高校的高水平不仅体现在培养人才的高素质上,更体现在科研项目的高水平上。 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水平上,我们确实可以窥见高校的实力。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百家《生命透镜》原创、首发,不允许携带; 此帐户不设置同名帐户或其他帐户 **; 文章中的信息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章(您可以在此号码的主页上搜索和阅读):
22所大学设有“基础科学中心”:北京大学5所,清华大学2所,武汉、浙江和厦门 2所。
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中心、基础科学中心、前沿科学中心:有什么区别?
燕山大学即将获批国家级“基础科学中心”:双创纪录。
北京大学将拥有9个基础科学中心,其中医学系将占4个:合并呈现“好处”。
基础科学中心的尖端程度如何? 看看东南大学的“信息元材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