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不辜负毛主席的嘱托,完成了三次重大外交转折

小夏 历史 更新 2024-02-06

上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成为我国最大的安全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向越南进退,决定缩小战略,冷战格局呈现出“苏攻美”的新局面。

针对这一变化,**提出了“一线”和“一大区域”的方阵,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不仅要尽最大努力团结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国家,而且要团结第一世界的美国这是“三个世界”理论在新形势下的一次崭新的发展。

1971年4月,参加日本名古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接到特别邀请,亲自告诉国家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向美方发出邀请。

中美关系破冰后,经济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陆续展开。 1973年,中国与美国、日本、西德等十几位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商签订了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合同,计划进口规模为43亿美元。 当年中国GDP约为2800亿元人民币,合作实力可见一斑。

截至1977年,“43计划”的实际营业额为396亿美元,包括化肥13套、化纤4套、石油化工2套等重大项目,当时我国产业结构严重偏向军工重工业,因此已初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它与1978年之后的招商引资不同1973-1977年中外合作的前提是拒绝“借钱建设”,严防外来金融资本,一切开支都靠自己。

整个70年代,西方资本严重过剩,他们急于在银行里借钱给中国,比如:1978年**访问西德,黑森州副省长表示愿意向中国借200亿美元;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也愿意提供200亿美元,并表示如果中方愿意,可以在一小时内确认这笔交易。

可以看出,自1973年我国提出“43计划”以来,我们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利用外资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

所以,客观地说,中西经济交流始于1973年,当时中国意识到国际交流和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只不过,作为有经验的政治家,他们希望对外开放的步伐不能太大,必须坚持底线。

此时,两人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无法把握对外开放的战略节奏

1976年后,公司不负众望,完成了外交领域的三大转折点,稳步推进第一国既定战略部署。

第一个转折点:走出战争恐慌,巩固“国际反霸权统一战线”。

**一向关心民生,1964年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原本目标是“抓吃吃、抓衣住”,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惜此时美苏压制了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做出调整,最终将计划改为“以备战为中心”。

1969年珍宝岛战争后,中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无力照顾中国东南沿海,中苏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矛盾,同时, 抵制“美帝国主义苏维埃”已成为过去,“联合美国遏制苏联”成为可能。

1973年,他在会见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了“一条路线”战略,即所谓的“一条路线”,即联合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共同抵制苏联的霸权。

1974年,他在会见日本外相台北正弘时,提出了“大面积”的想法,即所谓的“大面积”,即进一步团结各国围绕“一条线”反对苏联霸权。

“一条线”和“一大片地区”的本质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中国本身的战争威胁降到最低,从而腾出双手发展经济。

**上任后,他继续推进这一战略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党的十一大上,**指出:“只要各国人民保持警惕,紧密团结,有备而来,进行不懈的斗争,就有可能延缓战争的爆发,一旦战争开始,也处于有利地位。 ”

1978年2月26日,他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战略任务,那就是巩固和扩大国际反霸权统一战线。 ”

可以看出,由于“国际反霸权统一战线”的存在,我国在第一阶段的战争威胁大大减少,我们不再强调依靠自己的“战争准备”来抵抗苏联。

这个统一战线的存在,是我们摆脱“战备经济”的前提,也是今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转折点:改善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由于解决中苏矛盾的困难,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外交关系长期停滞不前。

1977年,他顶住压力,邀请铁托访华,并表示:“过去我们吵架,党的关系破裂了,现在我们想公开称自己为同志”,并率先恢复了与南斯拉夫的关系。

在科技方面,中国先后与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签订了科技合作项目。

在经贸方面,在中国的领导和推动下,1977年,中国与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货物交换和支付协议。

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便利,中国与东欧的合作非常引人注目,这相当于给自己做了一个国际广告:“中国人终于打开了大门,同意接受国际**的原则和标准做法。 ”

第三个转折点:在严格坚持底线的前提下,改善与西欧、日本、美国的关系

在第一党的推动下,1977年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本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意味着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针对当时中国外交的一些变化,《香港工人报》评论说,它试图重新发动***时期的“笑脸攻势”,向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打招呼和淡化敌意。

1977年8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三个世界”理论“明确了谁是主要革命对象,谁是主要敌人,谁是可以赢得和团结的中间力量”。

1978年2月26日,他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我们支持西欧国家共同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希望看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欧洲。 “1977年,中国与西欧国家交往频繁,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副总理先后访华。

1978年2月4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署了第一份**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与西欧的关系有了突破。

仅仅12天后,《中日长期协议》在北京签署,同年8月12日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将中日合作推向新高度。

在外交方面,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在严格遵守底线的同时,努力推动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从来都离不开台湾问题,当时有人主张在这个问题上让步,1977年***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美国必须与蒋刚断绝所谓外交关系,撤出美国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所有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废除与蒋刚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

**他为人低调谦虚,但态度却在底线上十分刻板,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原则。

**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长大,临终时,也给他留下了“按以往政策做事”的嘱托。 在外交上,贯彻落实时代的外交政策,既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维护了独立和民族尊严。

**可能不是最快的有效路线,但它非常稳定,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他不愧是人民的“英明领袖”!

相似文章

    毛主席第一次允许修路,华国锋提出修铁路,震惊全国

    年,他在湖南长沙视察工作时,向他汇报了韶山铁路的建设情况。尽管如此,还是忐忑不安,因为他知道 一向反对特殊待遇,不允许在家乡进行过多的建设,建国初期就有过 教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无数人专程到故乡旅游。因为韶山冲自古以来就是个穷地方,特别是交通十分不便,只有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车子不能通过,只...

    毛主席和华国锋郭沫若都写了《为人民服务》,分别来欣赏

    近代中国历史 可谓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人物。他的名言 为人民服务被广泛引用,成为人们铭记的口号。无论是 本人还是其他人,他们都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评价。从书法透视书法它一直以 为主,但在 为人民服务,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楷书风格。字迹厚实多彩,每个字都楷体清晰,整体风格虽然倾斜,但仍然保持...

    2024年,华国锋违背了毛主席的遗愿,做出了决定,为什么没有人反对?

    终其一生,他一直把自己当成学生,坚定不移地支持和遵循世人的决定和指示。然而,在年,突然对大家说 我违背自己的意愿做出了决定。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年月日,一位历史伟人病逝,享年岁。面对他猝死的消息,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忍着悲痛,临时组织了 殡仪委员会 来安排葬礼。在遗体处理方面,我坚决支持 的尸体被密...

    华国锋,毛主席背后的无名英雄,感人故事揭晓!

    他们生活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但鲜为人知。这是一个隐藏了自己的功绩和名声的伟大人物,一个默默为国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不怕困难,默默耕耘,成就了传奇。这个名字可能不为人所知,但他和 的交集却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来自饱受战争蹂躏的岁月,默默地为革命事业而战。在他身边,他不是一个著名的领导人,而是一个默默以实...

    毛主席劝华国锋不要戴仇恨徽章

    嘿,朋友们,今天让我们多点亮光,谈谈一些有趣的历史轶事怎么样?别担心,我一直都是这样说的,听着就好了。我们今天说的对象并不简单,那就是 没错,就是站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大人物!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 懂历史的小哥哥 一个热衷于讲历史的胖子。你可能会问 芷立哥 是谁?哈哈,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个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