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王聪 设计:李博婷。
缙云新闻:今年65岁的陆志平阿姨是天津的退休人员,有一个儿子在北京打工,寒暑假要照顾小孙子,河北老家也有老人住,陆阿姨经常要往返于北京, 天津和河北。“以前,我们也可以在其他省市买到药,但是我们都老了,不能自己动手,所以不得不向孩子或别人求助,有时我们总是不好意思找他们麻烦。 “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陆阿姨到外地就医、看药很不方便。
自2023年4月以来,京津冀地区远程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实现“免备案”。 市医保局印发《关于实施异地就医就医十便利措施的通知》,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提升便民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现在好了,在儿子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可以直接刷医保卡处理全程**,刷卡,就医,吃药。 ”
为减轻市民经济负担,京津冀地区不仅实现了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还不断完善就医流程,实现北京市医疗机构之间临床检查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数据共享, 天津和河北。截至目前,已有89家医疗机构、50个互认项目参与了京津冀地区临床试验结果互认。 共有73家医疗机构参与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30个互认项目参与。
跨省、跨地就医直接解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此,天津聚焦跨省流动人口医疗结算需求,持续突破瓶颈,推动跨省外就医直接结算进入“快车道”。
天津市医保局治安处处长张涛介绍,2019年,天津市420余家具有住院服务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远程就医、住院直接结算服务; 同年底,京津冀地区实现远程就医门诊服务直接结算,京津冀成为首个通过国家远程就医平台实现门诊直接结算的试点地区。 2021年,将京津冀跨省外就医门诊服务直接结算范围扩大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异地门诊服务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动态全覆盖。 2022年以来,市医保局着力规范管理、精简行政、方便民办,印发了《天津市异地就医治治管理办法》,全面实现医保跨省关系转移延续,推动扩大慢性病门诊、远程就医直接结算机构; 并巩固了“15分钟医保便利服务圈”。2023年4月,京津冀三地参保人“免备案”就医,真正实现“一码准入”。
截至2023年底,天津共有458家、1851家、782家定点医疗机构分别开通了远程就医和住院、普通门诊和慢性病门诊直接结算。 2023年,天津作为投保地,京冀共计就医直结232个30,000人次; 天津是就医之地,北京、河北的参保人共有天津就医直结396个60000人次,有效缓解了“差事报销预付”问题,持续为优化人员交流和营商环境注入医保温度。
近年来,天津市卫生厅持续推进京津冀地区卫生保健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市医疗水平,优化三地医疗资源,使人们就医更加便捷,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天津市卫健委积极承担北京市非首都职能纾困工作,协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天津市人民**合作,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全球最大血液学中心一期工程、天津基地、中国医药科学院、北京医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市人民、天津市人民院、天津市医师 位于靖海区的中科院血液病医院(团波院区)已于2023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天津也以河北省发展为先导,全力支持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省延伸。 市卫健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规划后勤司司长万健表示:“近年来,我们始终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8年,天津市卫健委与河北省卫健委、雄安新区管委签署《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与京冀卫生健康委、雄安新区管委签署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 ”
为加快京津冀医疗联盟建设,京津冀卫健委不断推动三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并延伸至河北省,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共享互动”机制。 截至2023年12月,天津市9家**医院已与河北省11家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医疗联盟,并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河北省相关医院进行会诊、查房、教学等,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金云新闻记者赵英艳,摄影师戴涛,海报策划,王聪,设计,李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