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系列报道。
“资本”支撑主体,“贷款”驱动活力,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2024年初,福建省青柳县温郊乡方坑萤石矿现场繁忙:道路维修、设备维护、安全设施维护等工作都在争分夺秒、抢进度。 “得益于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提供的3亿元并购贷款和财务顾问服务,我们获得了永福化工公司的萤石开采权、生产线等资产,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拓展氟新材料产业领域延伸链条,加强链条。 福建三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员工走访企业,了解生产情况。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2023年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稳健、适度、精准、有效的稳健货币政策。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高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企业、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
2024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加快增量优化结构建设步伐,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条”,加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 提高实体经济服务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继续发力,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为了巩固和增强经济的上升趋势,货币政策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发挥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1月24日宣布,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不含已实施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 自2024年1月25日起,农业再贷款、小企业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将下调02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降准将释放约1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可为货币信贷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支持农业和小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将降低02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民间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刺激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需求,助力稳投资,扩大内需,更好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同时,降准和农村和小企业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的叠加下调,可以为银行释放更多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为促进企业融资和消费信贷成本降低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利好实体经济。
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相比,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相对稳定,货币政策调控和传导机制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为经济持续支撑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生在国务院新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继续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规模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最高水平相匹配。 在节奏上,要把握新信贷均衡配置,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 在结构上,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要注意盘活低效占用的财政资源,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 在内外平衡方面,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平衡水平。 潘功生说。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益,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了中国工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们的研发成果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沈阳西科泰科技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许多科研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为营业额,企业融资受到影响。
根据企业特点,为其提供信用贷款500万元。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税收、社保缴费、公积金等数据,将为处于发展初期的轻资产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合适的融资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鼓励银行机构在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加大信用贷款,综合利用企业创新点等多方信息,发展风险分担和补偿贷款; 着力提高科技型企业“首贷利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金融服务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人民日报记者 杜燕飞 摄。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色。 “我们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根据绿色低碳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在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数量多、覆盖面广的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所在,关系到就业和民生。 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由目前的单户信贷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 继续实施包容性小额和小额贷款支持工具; 支持农业和小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将降低025个百分点。 2024年以来,政策不断加大,为普惠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努力构建普惠普惠、易用、廉用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4年以来,中国继续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银行外汇业务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银行开展外汇业务的能力,营造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联博集团旗下外商独资企业联博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营业执照》,成为在中国开展公开发行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作为首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海外外商直接参与业务推出; 修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实施细则》,促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便利大湾区居民享受优质金融服务,助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
有专家认为,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能力,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提升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能力,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有助于改善我国金融业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开放型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转变,引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引进”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机构开放,研究多项金融开放措施,扩大规模,稳存量,提质,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开展业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未来中国金融业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改变,对外资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改变, 为外资提供更好营商环境的方向不会改变,中国金融业的大门将越开越大。(林颖和王思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日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