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18名勇敢的村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了指印,开创了我国家庭承包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虽然当时不允许私人承包,但这些勇敢的村民还是选择冒险,以“孤儿”的形式将村里的土地分包出去。
当年小岗村实行户保生产做法,村里粮食丰收,这种允许农民自产的制度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就是这个制度的大力推动者之一,他就是袁真。
那么,袁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怎么了? 袁珍,1917年出生于山东莱州。 早年在家乡读书,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他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 在他们的指导下,1936年,19岁的袁震加入了我们党,成为正式党员。
师范学校毕业的袁震来到鹿溪地区,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他的真实身份,就是在教学的同时,暗中进行党员的发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对山东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在这片土地上,人民自发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袁真参与建立太西、泸溪、河北、山东、河南边区等抗日根据地,为抗日势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亲眼目睹了我们党的领导,亲眼目睹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结束后,袁真活跃于河北、山东、河南三地区,1947年国民党集中进攻山东时,参与制定调兵战略,为保存我军实力做出了贡献。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了山冀山豫野战军主力向南挺进大别山脉的军事行动,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真在湖北省工作,担任湖北省宣传部部长,为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湖北的社会局势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为巩固新政权做出了贡献。
1954年,袁震调到鞍钢公司,任鞍山钢铁学院第一任院长。 他为大型国有企业创造了许多有用的管理制度,促进了鞍钢的发展。
1964年,袁震调到山西,任山西省委书记。 然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十年的特殊时期,1967年1月,山西省副省长刘戈平成立了山西省核心小组,并担任组长,袁振等人担任核心小组成员。
不久,以刘戈平为首的核心集团成功“夺取政权”,并于同年3月成立山西省革命委员会。 然而,革命委员会很快分裂为两派,一派支持刘格平,另一派支持张日清,两派之间爆发了多次武装斗争,对山西产生了不良影响。
1967年7月,山西省党团的三名成员被点名批评:刘戈平、张日清和袁震。 之后,刘戈平、张日清、袁震三人被留在北京参加思想学习班,很快又转到石家庄,袁臻继续参加学习班。
当时,袁真遭受了“四人帮”的**,直到特殊时期结束,情况才有所好转。
1978年调往安徽担任要职,历任安徽省革委副主任、安徽省委副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小岗村开始对户实行包装生产,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作为安徽地方政府成员,袁珍积极推行承包生产到户政策,倡导实行户包承包责任制,为改革开放时期安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之后,袁震在安徽工作多年,直到1987年退休。 退休后,袁振移居北京,2003年因病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