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但仍有胡宗南集团、宋锡莲集团、桂部白崇熙、西北军二马等强大军事力量。 在敌人的残余部队中,西北地区的青海、宁夏马家军情况比较特殊,与我军的历史渊源深厚,以抗日战争前残酷的**红军西路军为典型。
我军和马家军队确实有血仇,西路军两万多人,只有400多人到达新疆,在战斗过程中损失了7000多人。 关键是,在被俘的1万多人中,只有4000多名官兵通过反复调解成功获救,而6000多人在成为战俘后被敌(女兵)杀害和羞辱。 就残忍和野蛮而言,当时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军阀可以与马军队相提并论。
于是,关于马家军的说法,尤其是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49年,国内战场的攻防形势完全逆转,我军强强,三十万大军解放西北五省时,军委明确要求野战第一军严惩马家军,不接受对方的起义。 这种说法类似于“血债血还”,听起来好像是有一定根据的,但从历史常识来看,“不允许起义”显然违背了我军的解放战争政策,是真的吗?
经过多方资料核对,上述说法基本是情绪化的云彩渲染,已经走样,没有坚实的历史依据。 马家军,尤其是青海马步方,确实与我军,尤其是马军有很大的矛盾,其原始的军队特点和对我军复仇的恐惧,使49年兰州之战前的敌意越来越激烈,马步方父子集结了近10万重兵(包括2万精锐骑兵), 妄图利用兰州城防和黄河与我军决一死战。
不过,马军队选择决战,并不是因为一爷不允许他们造反,而是因为马步方、马继元等人对战局的误判,更重要的是西北军阀长期游牧和家族地域观念。 中央军委从未向西北方面军第一野战军下达过“全军全军歼灭,不接受起义”的命令。 事实上,中央军委结合了胡宗南部、西北地区**军、回军固守的特点,提出了“优先歼灭马回军”的战略思路,但这只是一个作战优先次序的问题,从来没有正式文件或电报要求一叶不要让马家军造反或投降。
义业解放兰州后,下令保护少数民族建筑和寺庙,并像在东北和华东战场一样优待马家军的俘虏; 更重要的是,清宁二马的官兵以少数民族为主,西北地区的民族构成远比中原地区复杂,关系到社会稳定,我军对这一地区采取了最宽容的政策,起义的官兵可以给予相应的保证, 而且没有“拒绝马军起义”的情况。
事实上,宁夏马家军党员马洪斌在与我方多次接触后积极响应起义,马洪斌本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甘肃省副省长。 宁马上一次起义多达数万人(**第81军),所谓禁止马军起义的谣言直接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