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罗素于1920年来华讲学,非常受欢迎。 那次为期九个月的中国之行,让这位举世瞩目的人物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留下了强烈的好感。 回国后,罗素将自己在中国的体会和经历汇编成书。 在书中,罗素不仅肯定了中国的优势,而且委婉地指出了中国的三大缺点。
他坦言,尽管中文有这些缺点,但他仍然喜欢中文和中国文化......
那么,罗素认为中国人的三大缺点是什么呢?
1920年,罗素来中国讲学,会场座无虚席,可见此人有多受欢迎。
罗素在中国呆了将近九个月,在此期间,他一边讲课一边做研究,同时观察中国人的生活,接触中国文化。
罗素非常喜欢中文,欣赏中国文化,对汉语的性格有比较细致的了解,评价比较客观,这在西方学术界是罕见的。
罗素曾指出,他无意暴露缺点,但中国人有三大缺点。 三大缺点是什么?
一是过分讲究礼仪。
罗素认为,中国礼仪过于繁琐,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给人一种不真诚的印象。 几乎所有去过中国的西方学者都认同这种观点。
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将复杂的礼仪视为尊重的表现:礼貌待客人,客人还礼,礼貌交流,友谊不断加深。
但西方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在处理了一堆礼仪之后,他们没有精力和耐心谈论其他任何事情。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讲礼仪的国家,讲礼守规矩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罗素看到了这一点,他从儒家文化出发,客观地分析了中国重礼仪的文化基因。
在他看来,中国人讲究礼仪,绝不是单纯的循规蹈矩,而是多年深厚文化影响的结果,已经刻在了每个人的认知中,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基因。
无论是否经历过,中国人都能彬彬有礼。
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中国的礼让是回避和软弱的表现。 但罗素认为,这种礼貌和礼仪的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最终可以征服一切。 可以看出,与大多数西方人不同,罗素能够看清中国沉重仪式的文化逻辑,而不是从西方的角度盲目批判。
罗素认为,中国人的第二个缺点是他们太宽容了。 这是什么意思?
在罗素看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宽容的民族。
许多西方人将这种忍耐解释为怯懦,理由是,尽管列强瓜分了中国,尤其是日本,肆无忌惮地入侵中国,但中国人并没有以武力还牙,以眼还眼欺负其他国家。
罗素将这种忍耐解释为“忍耐”,他认为中国已经被许多民族入侵。
比如古代的蒙古人和近代的日本人,但中国人并没有走上和他们一样的侵略扩张之路,因为中国人有耐力,中国人想的不是十年左右,而是一万年左右。
因此,他认为,虽然蒙古铁骑兵征服了中国,但百年的统治最终还是被中国人征服了。
当然,他所说的两个“征服”有着不同的含义,后者是一种文化融合,体现了中国人的忍耐力。
在中国,忍耐是传统美德,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两大宗教融合的产物。 在佛教文化中,忍耐是消化一切问题和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修行中最重要的部分。
忍耐是一切的基础,只有肉身忍受外界环境,内身忍受外界干扰,身心才能回归平静,这是更高的境界,也是成佛的唯一途径。
在佛教中,隐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对同类的隐忍,其本质是以德报恩; 二是忍耐自然,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恶劣自然条件,都要以平常的心对待; 三是修行本身的忍耐,佛法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积累的过程。
在道家文化看来,存在着“福祸相依,对立相得益彰”的规律,因此,以一同应对一切变化,无所作为而无所作为,这就是忍的核心本质。
最典型的体现是“如水”——看似最弱,但也是无敌的。
中国人的“智”与“愚”“退”“进”,都源于道家文化的这些命题。
此外,儒家尊重礼仪和道德的传统使中国成为一个有序的社会。 最具代表性的是宗族观念、尊尊自卑观念、长者与年轻人之间的秩序观念,影响了中国人耐心性格的形成。
由此可见,无论是佛教的长修,还是道家的无为治国,还是儒家的礼仪和崇敬,都体现出一种时间观,其中有一种随时间积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智慧。
从这个角度来看,罗素对中国文化确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罗素的观点与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史密斯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强大民族,他的坚韧不拔不仅是对苦难的忍耐; 如果说适者生存是历史发展的规律,那么具有坚忍性格的中国人就属于未来。
那么,罗素认为中国人的第三个缺点是什么呢? 冷漠。
当时,罗素在中国看到了两件事,一是有人为了钱会出卖孩子,几乎没有人会捐钱救灾,二是很多人看着受伤的狗,嘲笑它。
在他看来,这主要是由于贫穷和落后。
中国人的冷漠其实并不多管闲事,因为多管闲事的代价太高,而且经常有生命之忧。
这主要是由于古老的系统。
在汉代之前,中国人也热衷于讨论时事和评估时事。 然而,这种情况在汉末被专制的宦官压制,对***的评价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于是,许多文人宁愿爱山水,吟诵诗句,也不愿谈政,以免招致死亡的灾难,甚至影响到家庭。 因此,只有当统治者实行自由的深思熟虑的政策,使人民免于对严厉惩罚的恐惧时,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此外,从清朝末年到近代,中国一直受到外国列强的欺负和压迫,可谓内患外患,百姓生活得不好,贫穷和战争让中国人看到了更多的残酷,这比一条狗被装伤要好。
土地救不了,人命有问题,自然对动物的同情少了。
罗素不仅停留在中国冷漠的表面,而且把这种心态放到中国当时的环境中,因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客观的分析。
近代来华的西方人很多,其中不乏传教士、学者,但大多认为中国穷落后,难有前途,中国人懵懂无知,不是贪钱就是穷,很难取得大成就。
虽然他们极力在表面上保持着理性的克制,但骨骼的优越性还是暴露无遗。
但罗素不同,他能通过这些表象深入到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内在,找到别人很少注意到的钥匙,从而看到中国人的诸多优点。
他曾经说过,坚持正义、宽容、追求自由是中国人的美德。 中国是一个讲礼仪的国家,一向温文尔雅,忠贞善良,没有**,人才能和睦相处,和谐相处。
中华文化主张世界和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
更可贵的是,站在1920年代的中国,当贫穷、软弱和战争盛行时,罗素思考的重点不是中国人目前被他人屠杀的悲惨命运,而是这个伟大的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软弱和压迫的状态。
他能够超越西方殖民者的视野,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观察中国,体验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当罗素回到中国时,他写下了他的所见所闻。 在书中,他做了他对中国未来所做的一切
中国要资源、资源、要人,未来可以成为最强的大国之一; 中国有识之士如果能够坚定改革路线,在实现独立后大力治理国家,不搞外来侵略和扩张,那么中国就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力量和世界和平的希望。
从今天来看,罗素的**非常准确,我国从建国之日起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应该说,罗素对中国的看法可能并不全是准确的,但一定是客观的。
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仍然受到历史的限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仍然无法认同孔子的思想,也无法真诚地欣赏儒家文化的许多东西。
但可贵的是,他能以平等的文化心态主动去了解中华文化。
要知道,当时北伐战争之前,中国还处于军阀战争的黑暗时刻,在这种情况下,预测中华民族能够战胜苦难,赢得未来,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宽广的人文胸怀。
今天,我们的国家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继续走在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道路上,正如罗素所说,我们是一个优秀的国家,一个坚持和平的国家,未来就在我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