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上官云)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又称上元节、元宵习、元宵节等。
一元更新,大地春归。 随着时间的流逝,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人们喜欢灯笼,猜灯谜,跳龙舞狮,扭杨歌......一起庆祝节日。
元宵节有什么特别之处? 节日有什么零食? 上海社科院文学院文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告诉记者,汤圆和元宵的外观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制作方式和馅料。 元宵节吃一碗糯饭团,表达了人们对阖家团圆、幸福和睦的美好祝愿。
资料图:人们用舞龙来庆祝元宵节。 摄影:杨华峰。
为什么说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俗话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喧闹”二字生动地表达了元宵节的狂欢性质。
元宵节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如舞龙舞狮、社交篝火等活动,打破了传统的生活秩序和日常规范,具有重要的狂欢性质。
星月在天空中燃烧,天空中有两个元宵节。 “从各种热闹的习俗来看,元宵节的狂欢节是一种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集体活动,将欢乐的气氛扩展到公共空间。
节日主题是什么?
农历正月是农历正月。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之夜,人们聚集在一起吃象征团圆的饭团,因此“团圆”是元宵节的第一个节日主题。
元宵节除了龙灯舞和灯谜之外,还有欢迎紫谷等信仰和习俗,古人以此祈求平安和成功。 许多元宵节活动都非常热闹喜庆,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此外,在元宵节期间,“花市灯火通明”,青年男女可以在“黄昏后”相互认识,体现了爱情的浪漫主题。
资料图:第22届“两马双元宵”元宵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浪旗红光湖公园点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图为龙形灯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中新社记者王冬明摄。
为什么是灯笼?
东汉时期,农历正月十五夜点灯的习俗已经比较流行。 在唐代,元宵节到处挂着灯笼,还有巨大的灯轮、灯树和灯柱。 政府打破了宵禁,人们通宵狂欢。
到了宋代,元宵节被记录在“东京梦华录”中,人们暂时脱离了严格的礼仪和宗教秩序,自由自在地玩耍,青年男女“黄昏后约”,使元宵节也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明朝元宵节是京城百官十天的节日,东华门外的灯市热闹非凡; 此外,张岱的《道安梦》中还描写了元宵节期间杭州龙山的灯笼场景。
总的来说,当时元宵节赏灯的习俗打破了时间、空间、道德、等级等方面的一些限制,对日常生活起到了调整和补偿的作用。
元宵节是什么时候成为节日美食的?
程鹏说,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吃元宵节的习俗形成于宋代,当时元宵节被称为“浮球”和“元子”。
资料图:图为民众购买手工元宵节。 摄影:高成。
宋代周米的《武林旧物》中提到:“如果饮食还在,乳糖球就.......”各种糖类等。 此外,史料中也有《平原续传》《当年广济》等相关记载。
在早期,元宵节主要用于祭祀。 到了宋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节日食品,做法也更加多样,如据郑望志的《吕师傅》记载:“汴中饮食,上元油锤”,据说“油锤”是油炸元宵节。
如何制作元宵节?
从制作方法上看,元宵节一般是将馅料调和后切成小方块,蘸水,卷在装满糯米粉的篮子里,边滚边撒上水,让糯米粉自然覆盖,卷成圆球。
在馅料方面,在制作元宵节时,使用的馅料大多是芝麻、花生等。
清代的傅曾在《上元竹枝》中写道:“桂花香馅用核桃包着,江米如珍珠井水。 见马家善于滴粉,试试灯笼在风中卖元宵节。 这是元宵节的惯例。
资料图:图为准备好的**饭团。 摄影:李欣然。
汤元节和元宵节有什么区别?
汤元节和元宵节在外观上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制作方式、馅料等。
与“滚灯节”相比,糯米粉一般与糯米粉混合,馅料包得像饺子一样。 在口感上,汤圆的馅料几乎没有要求,可以是芝麻、水果等甜点,也可以是蔬菜、肉类等。
无论是元宵节还是饭团,它们的外观都与满月相似,象征着幸福的团圆。 因此,这种节日食品代表了人们对家庭团聚、幸福与和谐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