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汽车人》吴煜。
最近有一种说法,合资车企已经不行了,汽车行业还是要看中国品牌扛起大旗。 所谓孤枝不是春,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12月9日晚间,大众汽车集团公布了2024年在华业绩,累计交付323辆60,000台,同比增长1台6%。电动车配送 1918万台,同比增长23台2%。
与前几年的高增长相比,16%真的不高。 有人评论说,逆流而上是一种松散的力量。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考虑到2024年的消费环境和汽车市场的混乱,保持增长是成功的。 这不仅是因为公司与生俱来的韧性,还因为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依然不可或缺。
不可否认,大众汽车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在节奏、前瞻性探索、用户反应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它正在努力向前迈进。
在研发端,大众汽车(中国)技术已成为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上市周期将缩短30%; CARIAD中国与vivo成立“手车互通联合创新实验室”,专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互联创新。 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新型电动车型......基于MEB平台
制造端,大众(安徽)零部件高压电池系统已正式投产,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首款预生产车型如期下线,与京东实业合作的MRO物资采购数字化转型实现......初步结果
在服务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一汽-大众达成协议,共同增资8亿元,加速布局充电网络......
与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行业不同,汽车行业不仅需要跟随用户的需求,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在过去的12个月里,大众汽车能够充满信心地提高产能和研发投入,彰显了大众汽车对中国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回顾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汽车,它们真的是穷白了。 别说今天的ABS、安全气囊、自动大灯、遥控解锁,甚至雨刮器、轮胎,都是一片空白,令人尴尬。 勇破僵局的大众汽车带来了两大变化。
一是双轨技师培养方案,由大众汽车总部培训总监亲自授课培养高素质人才,后来成为机械工业系统培养员工的典范; 一是国际标准的产品质量体系,仅一个方向盘就有上百项检测标准,当桑塔纳国产化率超过90%时,“中国制造”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今天,大众汽车面临许多困难,但它的发展信念同样坚定。
一方面,大众汽车在融入中国市场方面更加努力,不仅要把握中国消费的节奏,还要把握好中国发展的势头。 携手vivo,向小鹏注资,壮大安徽,成立CARIAD中国......这都是它的努力。
另一方面,大众汽车过去的口碑和标准依然闪耀,中国市场仍有较高比例的用户愿意为可靠性、安全性等传统汽车产品品质买单。 这也是在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上升的当下,传统合资整车厂保持较高市场份额的关键。 其中,大众汽车获得16%的增长也是最好的证明。
汽车人认为,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全面布局,以及对研发和制造的长期投入,正在为企业的全面转型锻造长板、补短板,大众汽车即将重装上阵。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人》原创稿件,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