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看协同 京津冀共建科技创新生态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2-08

开辟“新”路,打破“新”局面,培育“新”苗。 京津冀作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泉,创新基础雄厚,实力雄厚。 十年来,三地携手共建创新共同体,激发发展新活力。

打开一条“新”路径。

晨光刚爬上树枝,科信(天津)生态农业科技董事长胡建龙就已经在前往河北衡水的路上,准备考察公司新建智慧农场项目现场。

谈起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胡建龙至今记忆犹新。 近五年来,公司年订单量从1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 从对接北京科研资源到统筹天津办公空间,园区与京津两地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让胡建龙的“同城感”越来越强烈。

我们以较低的成本享受与北京中关村相同的政策环境。 胡建龙的感受体现了三地为打破“一亩三地”的地域限制所做的努力。 他的故事并非个例。

新华社记者赵子硕2月3日拍摄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无人机**)一景。

自2018年进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以来,已获得专利授权11项。 宜都河北机器人科技负责人石文宝表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北京中关村“土壤移植”的创新生态。

走政策合作“新路”,摒弃单打独斗的“老路”。 通过打破体制壁垒,三地科技创新优势叠加,企业发展加速。 据统计,近十年来,京津冀流向天津冀的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冀设立分公司超过10000家。

近日,北京大学资本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显示,2013-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提升至2976、年均增长率为129%。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办公室副主任邢启东认为,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机构和项目将在京津冀广阔的“试验田”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原创创新的主要源泉“、”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三地未来愿景清晰明了。

打破“新”游戏。

科研成果已准备就绪,但中试验证的“宝地”却难以找到,这是众多科技企业面临的“成长痛”。 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期困境,三地将统筹回答。

临近春节,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的联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起来。 智能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控制台上的工作人员熟练地按顺序向服务器机箱添加零件,仅用十分钟,一台服务器就组装上了流水线。

这是首家落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的北京企业。 “把制造基地放在这里,上手比较容易,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公司董事长杨正和说。

作为中国首个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河北设立了产业加速基地。 “这不仅是一个中试平台,更是一个产业加速基地。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产业运营经理任瑞杰说。

在联泰集群算力(三和)科技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服务器。 (新华社) 摄影:常明。

十年来,三地涌现出一批优质的中试和制造基地,打破了以往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局限。 研发、中试、制造、销售......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增长,在合作的背景下越来越成熟。

目前,京津冀科技局等主管部门已建成“市-区-园区”对接网络,促进成果供需对接和科研资源从不同层面互联互通。

通过“创业创业”大赛的推荐和科研院所的对接,我们在保定拥有30多项科技成果。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表示,三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使京研发和津冀转型之路成为现实。

培育“新”幼苗。

河流始于溪流,山林始于幼苗。 凝聚三方智慧助小微,是培育科技创新土壤的又一重点领域。

走进位于武清开发区的天津京津科技学院,展示墙上是自成立以来孵化的各类中小企业的信息。 自成立以来,该研究所在已为40多家企业提供孵化和技术支持服务。

2017年11月,在北京科学院、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河北省科学院等单位的联合主办下,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正式成立,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入。

新孵化的矿山智慧安全项目不仅取得了全国首套成绩,更完成了数千万级融资。 天津晶津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孙志祥表示,联盟成立以来,已整合专利8000余项,专利成果100余项转化为行业标准。

天开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园一图,该园将于2023年在天津开业。 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要从科技创新中增加,从科研项目中寻找产业。 近年来,三地科技创新协同“苗”结出了不少产业协同“的”果实”。

天津天开高教科技创新园加强与北京创新资源对接,注册企业总数超过1200家;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共建7个技术创新平台; 三地共同完成测绘......六大产业链,包括高端工业机床天津市主任戴永康表示,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效应已成为产业繁荣的极好“催化剂”。

未来,三地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提升创新源头、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打造更多“国家重要武器”。 戴永康说。

原标题:《迈向“新”看协同——京津冀共创科技创新生态》。

相似文章

    京津冀劳动关系协同治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首届京津冀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会议近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会上,京津冀劳动关系协同治理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据了解,京津冀劳动关系协同治理联合研究中心将积极承担京津冀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研究项目,及时交流京津冀劳动关系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动态,共同推动京津冀劳动争议裁决标准的一致性,形成一批可推广 可复...

    以身作则!深耕京津冀协同发展看滨城

    年终之分,走在京畿道大地上,风雪难阻挡奋斗者追逐梦想的脚步,处处出现协同发展的热潮 工地如火如荼,产业集群形成加速,民生服务共建共享.京津冀协调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 部署和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京津冀 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 示范区...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十大新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 部署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动对接京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京津市在就业 社保 人才 工伤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年京津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人民享受到的便利和好处越来越多。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年人...

    京津冀推动协同创新 共建产业共同体

    天津市南开区老城区已有多年的历史,中国铁建运输运营集团就位于这里。我们的业务重点是京津冀区域,我们是协同发展的受益者。公司发展规划部总经理张建龙表示,集团总部设在北京,集团前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随着业务的延伸,最终落户天津。这是月日由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拍摄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无人机 在中国铁建运输运营...

    三地同步立法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记者李瑞辰从京津冀人大常委会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于月日 日 日审议通过了 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 共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王荣梅表示,决定紧紧围绕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对需要三地共同推进的事项,凝聚有效经验做法,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