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历史剧《清平乐》近日上映,剧情围绕着宋仁宗与陆逸健丞相的关系展开。
不过,皇室后宫的皇位缺不开,宋仁宗决定娶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曹氏为皇后,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曹皇后。
曹皇后在剧中是大臣们一致推荐给宋仁宗的,但在历史上,她不是大臣们推荐的,而是宋仁宗的养母杨太后推荐的。
宋仁宗一共有三位母亲,分别是岳母刘娥、亲生母亲李娥和养母杨妃,在后宫与刘娥关系密切。 刘娥临终前,曾吩咐宋仁宗尊杨妃为太后,宋仁宗不敢违抗。
最后,杨太后帮助宋仁宗选曹为皇后。
关于曹皇后的真名,史书上没有记载。 而在剧中,她的名字被设定为丹舒。 那么,杨太后为什么会选择曹太后做皇后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贵族出身,曹家是开国大将曹斌的家族,曾经是王家。 然而,曹斌死后,曹家在朝廷上失去了支持,这符合选举的要求。
品行优良的曹家曾被爷爷曹斌嫁给李家,但因为李家一心一意,曹家的父母想为这桩婚事悔改。 但曹某为了维护祖父的信誉,选择了冤枉自己。
相貌平平,曹氏婚后,丈夫李志一见她就跑了,所以人们都觉得她丑。 然而,杨太后却认为“丑不惑君王”,所以最终选择了曹太后。
曹家入宫,成为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这不是宋仁宗自己的选择,而是杨太后逼迫的。 如此一来,曹皇后和宋仁宗的关系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曹皇后知道,皇帝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为了避免重蹈前任郭皇后的覆辙,她一方面靠着名显赫的出身和高超的修为,另一方面严格遵守中宫之道,宽容待人,做事得体。
无论是在宫内还是宫外,人们都称赞她是贤惠的女士和人间的母亲。
曹皇后很聪明,但她还是差点被宋仁宗废黜。 庆历八年,宫内侍卫发生叛乱,曹皇后与太监张毛联手反抗。 曹皇后的贼人会放火,于是她吩咐宫女提前准备水。
在漆黑的夜里,曹皇后剪掉了宫女们的头发,告诉她们,明天她会按照她们的头发来奖励。 宫女和太监受此鼓舞,竭尽全力扑灭大火,最终成功平息了叛乱。
曹皇后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断的行动,成功地应对了这场危机。 不过,宋仁宗怀疑这场风波是曹皇后为了展示自己的办事本事而故意安排的。
虽然宋仁宗试图废黜曹皇后,但由于他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大臣们反对废黜曹皇后,这场运动没有成功。
皇城里,宋仁宗真正爱上的人,正是张贵妃。 在皇帝的宠爱下,张贵妃经常挑战曹皇后的权威,但曹皇后总是忍受屈辱,从不升级斗争。
张贵妃去世后,宋仁宗悲痛欲绝,甚至打算追封她为皇后。 当时后宫掌管曹皇后,追封皇后其实是不守规矩,大臣们纷纷劝诫,宋仁宗却坚持要给他心爱的女人的皇后称号。
曹皇后对此事并无怨恨,这让大臣们更加佩服她,称赞她是后宫的典范。
鲜为人知的是,曹皇后“后宫典范”的背后,其实有着无数的忍耐和苦涩。 她与宋仁宗的婚姻是一场悲剧,宋仁宗并不爱她,但她只能默默地坚守着皇后的职责。
在那个时代,只要曹皇后没有错,宋仁宗就不能废止她的皇后身份。 所以,她更加隐忍,小心翼翼地走着,虽然没有受到皇帝的眷顾,但至少她保护了东宫的荣誉和家族的荣誉。
曹皇后在中宫的宝座上坐了整整28年,直到宋仁宗去世,曹皇后被宋英宗尊为太后,四年后,宋英宗也去世了,曹皇后成为太后,被宋神宗仰慕不灭。
宋神宗经常带着曹家人出宫玩,对他照顾得很周到。 作为宋代历史上的“变法皇帝”,宋神宗在西宁二年任命王安石为知府,开始了“王安石变法”的主导。
然而,曹太后保守,反对新法。
王安石才华横溢,却敌人众多。 皇帝应该爱护他,最好暂时把他调到京城外。 ”
曹太后虽然反对王安石的改革,但这并不能证明曹太后有问题。 毕竟,就连被算作文艺英雄之一的苏轼,也一直受到曹家的青睐。
在这个过程中,曹太后和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都发挥了作用,让王安石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对王安石的改变还是持批评态度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也不例外。
当年,苏轼是因为"五台诗案"被囚禁,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虽然宋朝没有轻易处死士大夫,但苏轼在狱中遭受了极大的折磨,生命危在旦夕。
曹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对宋神宗说:“听说苏轼因为写诗被关进了监狱,不可能是被仇人陷害吧? 如果犯罪只是诗歌,那么错误就太微不足道了。
我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我不应该因为不公正、错误和错误的定罪而影响国家的和睦,我应该仔细调查。 曹家以苏轼病重为由,没有让宋申宗误杀苏轼,最后苏轼被降职到黄州,获释。
当年冬天,传说中的大宋曹皇后病逝,享年64岁,与仁宗皇帝合葬在永照陵。 这位了不起的女人经历了她的一生。
曹皇后去世后,唐宋八大大师之一的曾公为她写了一首挽歌,其中一句写道:“人德传承三代,君功属于两朝。 “曹皇后历经三朝,为宋朝立下了巨大功劳,在古代文人、大夫心中,曹皇后是难得的贤女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