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锋同志学习。 ”
短短7个字,蕴含着几代人的情感,虽然雷锋已经去世,却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无数人砥砺前行。
那你知道雷锋是怎么死的吗? 为什么直到他死后34年,没有经历过的人站出来说出真相?
雷锋的死因是一场意外。
1962年8月15日,在解放军某部队某汽车公司工作的雷锋接到了运送棉衣的任务。
虽然天气阴沉,下着小雨,道路泥泞,但雷锋还是早早地带着战友们出发了,圆满完成了任务。
只是回来后,雷锋发现车上满是泥痕,于是准备和战友们一起去洗车场。
当时路过军营时,正好有一条比较窄的过道,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雷锋提前下了车,准备指挥战友们倒车。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倒车过程中,汽车的左后轮还是滑进了路边的沟里。
车子颠簸摇晃的时候,不小心撞倒了一根平时用来晾衣服的方形木杆,杆子掉了下来,最后砸进了雷锋的太阳穴。
战友们还在车里,准备把车开上去,没想到雷锋已经倒下了。
直到半天都听不到雷锋的声音,等战友下车查看时,才发现已经倒在地上的雷锋,急忙叫人将他送往旁边的医院。
得知雷锋伤势严重,送往医院抢救后,各级领导纷纷赶往医院,还请来了各大医院的专家。
可惜的是,雷锋的头骨已经严重受损,年仅22岁的雷锋终于去世了。
雷锋死后,石宝光和张军奉命前往现场调查,还原真相,得出雷锋因公殉职,出事的结论。
这场轰动一时的事件已经落下帷幕,虽然人们感叹,但大多数人都被迫接受了这个现实。
但有一个人永远出不去那是雷锋当时负责开车的战友乔鞍山。
乔鞍山,1941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因家庭贫困,早早出业。
1959年,他在鞍山钢铁公司认识了年仅19岁的雷锋。
当时两人是室友,一起吃饭,住在一起,关系很好,所以1960年雷锋参军时,乔安山也跟着他进了部队,还被分配到一个连。
作为大哥,雷锋对乔鞍山照顾得很好,当时公司里的车很少,乔鞍山根本没有机会开车。
为了训练乔鞍山,雷锋经常在两人执行任务的时候让乔鞍山开车,锻炼他的驾驶技能,帮他练出一门手艺。
但雷锋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善良最终会成为压垮乔安山的负担。
雷锋死后不久,乔鞍山就离开了军队,调到了机械部第五建筑公司,从此,他极力隐瞒自己与雷锋的关系。
其实组织早就告诉他,雷锋的死是意外,他不用有太大的压力,但雷锋的死还是让乔鞍山很自责。
拒绝与任何记者见面,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雷锋精神汇报会,拒绝提及雷锋,是乔鞍山未来几十年的状态。
不仅如此,他还深陷矛盾之中。
一方面,他不愿意提及雷锋,另一方面,他以雷锋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家人。
先说说自己,1962年那场事故之后,每当别人遇到困难向他求助时,他很少会拒绝,甚至有时候看到别人遇到麻烦,他都会主动帮忙。
1988年冬天,乔鞍山从沈阳回到铁岭时,路过惠山,意外发现一位老人被车撞了。
虽然周围有人,但没有人愿意帮忙,只有乔鞍山上前照顾老人,将老人送往医院。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有好的回报,老爷子的儿女到了医院后,坚持说是老爷子被乔安山打了。
老人本人沉默不语,拒绝向乔鞍山作证,最终乔鞍山被赔偿了4万元,此事在当时轰动一时。
即便如此,乔安山依旧没有放弃帮助别人,在他过去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活着,他还是背负着雷锋的期望。
就说说他家吧,乔安山的两个儿子从小就被父亲严格要求。
有一次,乔鞍山的两个儿子在外面捡到一个钱包,如果别人可能选择不理会,他们可能会选择交出来。
可是,乔鞍山的两个儿子却牢记着父亲的教诲,在寒风中等待主人,直到几十年后,才清楚地记得寒风的苦涩。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雷锋的死给乔鞍山带来了太大的压力,甚至让他在精神上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一开始并不明显,直到1991年,铁岭队承包给别人,乔鞍山等着回家。
而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下岗,这些问题在生活的尴尬下彻底引爆了。
从一天开始,乔鞍山就疯了,他赤脚在大雨中跑来跑去,不吃不喝,不和别人说话,甚至不认识人,只是恍惚地盯着别人看。
乔鞍山疯了之后,两个儿子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照顾着父亲的日常生活,不知道偷偷擦了多少个晚上的眼泪。
好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乔安山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哪怕在经历了一些宣泄之后,他也慢慢放下了承受了30多年的压力,走出了雷锋之死事件。
所以当记者前来采访时,乔鞍山终于在30多年后,从当事人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
于是在1996年3月4日,我们看了根据乔鞍山改编的电影——“我离开雷锋的那一天”。
说是“离开雷锋”,但34年来,乔鞍山从未从心里放下雷锋,说他“出来了”,但我们似乎看到了新的雷锋已经照进了现实。
从1997年开始,乔鞍山就到全国各地做报告、发表演讲,演讲的内容是当初发生在雷锋身上的“小事”,以及那些小事中透露的精神。
这种报告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1997年7月,乔鞍山应邀到新疆做报告,15天讲45场。
要知道,在当时的新疆,白天气温可达45度,在这样的高温下连续15天外出报到,是体气的双重考验。
2009年2月,他还受邀在9天内跑遍了4个城市,共做了10次报道。
而这种情况也逐渐成为他报道生涯的常态,可见工作有多辛苦。
由于每次汇报的时间都不短,他不想半途而废,耽误大家的时间。
以至于他长时间没有喝足够的水,最终患上了高血压、高血糖、结石病等多种疾病,甚至有好几次,他在做报告的过程中直接晕倒在台上。
这种奉献精神确实令人钦佩。
也正是因为他的艰辛,人们才对他有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有一次,从武汉飞往重庆的飞机已经驶上跑道,准备起飞,却在关键时刻停了下来,回到了停机坪。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空姐站了出来解释,原来乔鞍山在武汉做完报案后,不得不飞到重庆做报到,但由于路上堵车,没能及时登机。
为了让乔鞍山顺利前往重庆召开汇报会,机场领导直接要求飞机返航,让乔鞍山顺利登机。
要知道,这种情况是在机场,这已经是全球第一次了,但即便如此,知道原因的乘客们也表达了对此事的理解,甚至用掌声表达了他们的尊重和钦佩。
如此辛苦,如此疲惫,是什么支撑着乔安山继续走下去?
答案可能是四个字“雷锋精神”。
2005年8月13日,抚顺地区突然下大雨,造成辖区多条河流泛滥。
当时,抚顺清远雪乐峰基地还有1044名学生被洪水困住,乔鞍山也被困在那里担任辅导员。
这一刻,无数的“雷锋”站了出来,他们不顾险阻救出了受灾群众,让看到这一幕的乔安山泪流满面。
除了做报告,乔鞍山还为弘扬雷锋精神做了哪些努力?
2011年,中国成立了中国雷锋文化促进会,乔鞍山是该协会的副会长。
此外,他还是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抚顺雷锋典型联合会名誉顾问等,只要与雷锋精神的推广有关,都可以说是个人修行。
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雷字单位,如雷锋小学、雷锋储蓄银行和雷锋出租车。
这些单位大多与公益性质有关,可以为弘扬雷锋精神带来很多积极的指导。
除了办好单位,捐款也少不了。
乔鞍山平日里的生活很简单,吃粗茶淡饭,穿棉麻衣服,至于赚到的钱,基本上都捐给了有需要的人。
比如1998年,松花江、嫩江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他向灾民捐赠了价值600元和400元的被子。
2001年,为了提高抚顺雷锋中学教师的积极性,他拿出1000元奖励优秀教师,2002年捐资6000元重建抚顺雷锋纪念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数不清乔鞍山做了多少好事,他对弘扬雷锋精神的执着也是有目共睹的。
只不过这个时候,可能有些朋友想问,乔鞍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如果说他的个人收获,那么更多的是内心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骄傲,至于物质上的收获,基本没有。
曾经有很多单位想着用弘扬雷锋精神的名义,把乔鞍山弄到自己的单位,为自己赚钱。
比如杭州某单位要建立教育基地,想请乔鞍山当老师,每个月给他一万块钱的工资,顺便给他两个儿子分配工作。
再比如,天津某公司想请乔鞍山做广告,只要是广告,就给他40万元。
对于这些思想歪歪扭扭的单位,乔鞍山总会有一句话,“不可能”。
不仅如此,就算是外出做报告、发表演讲,乔鞍山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所谓印在名片背面“走出八丈”。
不要增加规模,不要接送,不要写欢迎口号,不要麻烦领导,吃饭时不要超标,不要抽糖和水果,拒绝其他报酬,不要有豪华房间。
看到这八位,负责接待的单位自然知道乔安山是什么样的人。
或许这也是乔安山弘扬雷锋精神的行动从未变质的重要原因。
其实乔鞍山一开始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甚至当雷锋劝他参军的时候,也只觉得自己能拿到50多块钱的薪水,并没有进入军队的主观欲望。
后来,雷锋自掏腰包去书店买了不少书,一点一点地为乔鞍山普及爱国主义教育,让他萌发了参军报效国的念头。
之后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在军队期间,雷锋用自己的言行为乔安山树立了好榜样。
乔鞍山也一直在刻意向雷锋靠拢,虽然中间有波折,但因为雷锋的死,给乔鞍山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但幸运的是,他最终走出来,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我们不是雷锋,但我们应该学习雷锋的精神,这个社会永远需要雷锋。 ”
这句话简明扼要,却充满力量,我们也要以此为灵感,向雷锋同志学习,向乔鞍山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