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特约作者:张哲,刘玉生,编辑:郑亚丽。
最近的经济形势如何? 这些是许多人挂在嘴边的话。
从数据来看,2023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总体来看,国民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经济社会总体形势稳定。
不过,就大众的认知而言,很多人觉得找工作不容易,做生意不好,赚钱难。
这种差异就是宏观数据与微观感觉之间的“温差”。
不久前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也表示,要正确认识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为什么会有“温差”? 以及如何识别“温差”?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宏观经济表现存在行业失衡。
宏观经济表现多方面,整体发展良好,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很好。
当一些发展不尽如人意的行业恰好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时,“温差”就会更加明显。
例如,2023年房地产市场可谓“动荡”,多项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仍不明显**。
资料来源:视觉中国。
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对上游建材工程企业、中游开发商、经纪人、银行和物业公司,以及下游家装、家电、家具等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些熟悉的领域的“冷”,会给大家带来“经济不好”的感觉。
但从其他方面来看,如2023年1-11月专业技术服务业投入和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等,全国专业技术服务业投入将分别增加。 6%,表明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光明。
但是,人们通常对这些领域了解不多,认知度也不高。
宏观经济变化和微观感受。
存在“时差”。
经济从宏观层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需要时间。 因此,时间是导致宏观经济指标与微观主体不一致的关键变量。
一方面,从微观感受来看,经济总体保持了积极的上升态势,但仍需一定的传导期,政策有效性、消费潜力等红利释放还需要时间。
例如,央行在贷款市场下调LPR利率后,人们的抵押贷款利率不会立即降低,需要等待商业银行在规定的时间调整价格。 只有调整过后,大家才会觉得兴趣少了,负担少了。
资料来源:视觉中国。
因此,即实施了便利好的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指标向好发展,但人民的获得感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指标的变化有时需要不断积累才能产生特别明显的效果。
比如,从过去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宏观经济,不难发现,指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智慧社区、移动支付、子弹头列车和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
相信随着宏观经济指标的不断好转,大家的感受会越来越明显。
一些宏观经济指标不容易感知。
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宏观经济指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大部分对我们来说都是“看不见”的。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感知為個體的世界遠非代表整個經濟。
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如大型水利工程、国防工程、能源设施建设等,在GDP中占了很大比重,但这些指标离老百姓很远,有时不容易被“看见”。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 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强劲。 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在外贸压力下,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和拓展优势产业,对外贸易不断积聚新动能。
这些也是我们亲眼无法感知的东西,在宏观经济中很容易被忽视。
宏观经济指标需要相互印证。
宏观经济指标很多,仅凭一两个指标的涨跌来理解,往往会导致感性的片面理解,而不是理性全面的判断。
作为非经济专业人士,我们一般可以用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也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2023年前三季度,GDP增长了52%,不仅高于5%左右的年度目标,而且跻身主要经济体之列。 11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复苏也在加速,大部分行业增速有所回升,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尚未增长,说明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增产但收不到增。
同样,如果我们综合解读宏观经济指标,就会发现,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情况下,某些领域可能还存在很大的压力,不难理解“温差”。
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影响宏观经济判断。
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评估过去时,并且是统计分析。 有人可能会问,评价“将来时态”到**的经济指标呢?
由于“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发生,很难准确判断未来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此评估“未来时态”的宏观数据指标往往更加保守和谨慎。
同时,这也给了很多人负面的利用机会,而自我报告的下滑让大家肾上腺素飙升,“中国经济不行”等社会**吸引了很多关注,影响了人们的发展预期和微观感受。
资料来源:视觉中国。
经济上的“温差”是无法避免的,但心理上的“差距”是可以消除的。
雍金军认为,需要的是可信的逻辑来解释统计和微观感受之间的差距。 我不想看到的,是为了指导而夸大其词、夸大其词,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新闻。
在中金大厦,我们将使信息更加透明。 宏观形势如何发展,哪些低感知领域正在突飞猛进,哪些方面确实还有待努力,这些都是人民关心的问题,需要及时应对。 毕竟,在风浪中前行的挣扎船上,每个人都知道船有多大,浪有多大,才能多一些信心和底气,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永进大厦,我们将使解释更加科学。 在缺乏对宏观经济指标的专业解读的情况下,一概而论是不可避免的。 加大经济指标的普及力度,使大家对宏观经济形势有更客观、更正确的认识,对经济发展形势有更全面的认识。
过去的2023年,虽然宏观经济与微观感受存在“温差”,但我们也真实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
我们已经看到,在经历了疫情寒冬三年后,无论是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还是商场里的排队,都是真正能感受到的“经济复苏”。 尽管房地产的深度调整给当前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其他领域的投资仍在稳步推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不断培育和发展,经济向好转的信号不断释放。
2023年,我们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2024年,我们将以更大的速度奔跑,以拼搏的姿态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