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孙中山的二女儿孙婉住在澳门,蒋介石决定聘请她担任考试主任。
孙中山博士的女儿孙婉于1968年接到蒋介石的邀请,要移居台湾,但她婉言谢绝了邀请,并给***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大陆的照顾。
** 立即指示新华社澳门分社帮助孙婉和她的家人。
孙中山的二女儿孙婉是他与吕慕贞的原妻最小的女儿,也是他生前最想念的人。 孙婉出生于1896年11月12日,恰好是孙中山的生日,但与此同时,她的父亲却被囚禁在伦敦。
孙中山先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国家的兴衰上,无力照顾家人和孩子,这既是他的无奈,也是他的忠诚。 结果,孙婉在12岁之前只见过父亲两次,这让她和母亲一起度过了童年,对父亲的印象也只是报纸上和广播里的“坏人”。
虽然她的母亲告诉她,她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但**的刻板印象让她从未感到与父亲亲近。
孙中山辞去中国临时代表职务,被袁世凯从革命成果中抢走。 为了堵住百姓的嘴,袁世基批准孙中山的儿子孙可作为尊贵之子赴美留学。
临走前,孙可为妹妹孙婉争取到了国立加州大学学习的资格,因为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都是在美国进行的,所以这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现在,小女儿要去美国了,孙中山作为父亲,只能委托“联盟”成员照顾女儿。 而王伯秋深受孙中山的赏识,他才华横溢,风雨飘摇,湖南湘乡人,生于1884年,父亲王金臣是曾国藩的部下,曾任清廷常熟镇总司令。
王伯秋从小就聪明伶俐,在杭州武北书院学习了两年后,就去了日本读书。
王伯秋和孙婉的相遇,是在王伯秋三十多岁,正值壮年的时候。 那时,孙婉才十八岁,她就像一朵花和玉,就像一只刚刚破茧而出的蝴蝶,两人非常相配。
受孙中山的委托,王伯秋视孙婉视如亲妹妹**爱人,风雨无阻,亲自接送放学,从不迟到。 在王伯秋的呵护下,孙婉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父亲和哥哥的呵护,这种呵护逐渐演变成深深的爱。
黄兴是“联盟”成员的中坚力量,他发现了孙婉对王伯秋的感情。 在给孙中山的一封信中,他写道:“凌艾似乎恋爱了。 ”
孙中山并不反对女儿的自由恋爱,但当他得知孙婉的情人是王伯秋时,立即提出反对。 因为王伯秋已经有了家庭。
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排斥男性多娶,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之一就是推翻一夫多妻制,不接受女儿嫁给已婚男人。
王伯秋在老家确实有包办婚姻的妻子李承祥,他当初就告诉了孙婉。 王伯秋也说:“我一个人,她一个人在国内外打工,就算离婚了,我也要先给她一个好的家,而且也要好好时间,我需要时间。 ”
黄兴不止一次劝说孙婉,希望她慎重考虑自己的婚姻,作为国父的女儿,应该以身作则。 然而,在孙婉眼里,父亲从来不干涉她的生活,所以现在反对她的婚事,让她变得叛逆。
不管别人怎么劝她,她都不在乎。 为了阻止女儿的嫁娶,孙中山立即发来电报,要求孙婉回国,退出婚事,但她不听。 1914年,孙婉和王伯秋结婚,他们的婚姻没有得到家人的祝福,也没有见证人,只有结婚证。
孙中山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心疼,他写信给王伯丘,严厉命令他离婚,否则他不会承认他是女婿。 1916年,孙婉生下女儿,取名王辉。
几年后,王伯秋和孙婉带着女儿乘船回国,在回家的路上,又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取名王洪志。 王伯秋本来打算带孙婉回老家看望父母,但因为没有把婚事告诉家人,只能暂时住在东京。
他写信回家,希望得到母亲的原谅,并通过母亲说服了原来的伴侣。
王伯秋的儿子不幸去世,原搭档李承祥悲痛欲绝。王夫人不忍心告诉她儿子再婚的事实,于是催促王伯秋回南京谈判。
王伯秋让孙婉先把孩子带回上海,他就回老家了。 见面后,王夫人反对他与孙婉结婚,认为孙中山是朝廷通缉犯,两家人家不合。
在母亲、原伴侣、孙中山的反对下,王伯秋最终选择了离婚。 孙婉在上海等王伯秋,却等到离婚的电报,心里很痛苦。
她非常难过,因为她已经跨越了障碍的爱情没有好结果。 就在她充满悲痛和愤怒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创伤袭击了她。
孙婉为王家生了一对孩子后,母亲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于是,孙婉的母亲指派王伯秋的二哥王忠军带着奶妈去上海看孩子,并哄着孙婉说:“老太太真想见两个孩子,要是看到孩子开心,她可以收你这个王家人。 ”
想回到丈夫身边的孙婉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她满怀信心地把孩子交给了湿漉漉的护士,看着他们上了去南京的车。 然而,孙婉没想到,她和孩子的分离竟然是半个世纪。
在征得王伯秋的同意后,王夫人将王辉和王洪志的姐弟交给了多年无子女的王忠军夫妇。 他们声称这个孩子是他们去美国留学的朋友,抚养他们不方便,送给他们。
孩子送走后,孙婉半天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写信给王伯秋询问情况。 然而,王伯秋却只给了她一个绝望的答复“孩子平安无事,再等两年,如果不能团聚,请自由选择”。
孙婉等了两年,还是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她彻底绝望了,悲痛地离开了上海,去了澳门。
孙婉和丹赛 1921年,孙婉回到澳门,日夜陪伴母亲卢慕珍,在哥哥孙可的推荐下,孙婉认识了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来的丹赛。
戴恩赛是广东五华人之一,留学归来后,曾在孙中山率领的广州军服役,是少有的青年才俊。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孙婉对丹赛非常满意,两人于当年3月喜结连理。
与第一次婚姻不同的是,这次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但孙中山在人群中却不见踪影,他一如既往地为国家努力工作。
宴会上,新郎和宾客错开,新娘在阁楼上穿好衣服,孙婉手里拿着一封电报,上面写着:“我今天很开心,只许个小小的愿望,如果他每天聚在一起,他一定会喝一杯。 ”
这封信由王伯秋签名。 两行泪水从孙婉的脸上掉下来。
当戴赛和孙中山得知此事时,他们连连叹息。 对于女儿的债务,孙中山感到无奈。 他当然关心女儿,但要关注国家大事。
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祝福,并送了4000元作为嫁妆。 孙婉收到信后,没有拆开,让母亲把那4000块钱放在一起保管。
直到今天,她仍然对父亲阻止她的婚姻感到愤怒。 孙婉和戴赛关系融洽,三年内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叫戴成功,儿子叫戴永丰。
1925年,孙中山病重。 他生病的消息传到了澳门,但孙婉不愿意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孙中山见不到女儿,只能让宋庆龄把自己的一块**作为纪念品送给孙婉夫妇。
* 正面写着:“致孙婉、丹恩赛,孙松庆龄,北平,1925年3月。
或许是因为年事已高,孙婉理解了父亲的无奈和艰辛,她珍藏了85年,直到2010年,她的干女司徒倩把这**还给了大陆,并解释说“这是孙婉女士对父亲的深深忏悔”。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婉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开始逐渐明白,全世界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父亲选择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献身于国家,也是出于无奈,他放弃了自己的小家庭来保护所有人,拯救了整个国家,他的选择是伟大的,她对之前对父亲的误会感到无比愧疚。
1929年,丹西被任命为驻巴西公使,孙婉决定在与丈夫一起去巴西之前为父亲做最后一件事。
她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举行的丰安仪式,并将她的父亲安葬在南京的孙中山陵中。站在父亲的陵墓前,孙婉百感交集,她低声诉说着对父亲的愧疚,最后一次和父亲道别。
之后,孙婉将戴成功和戴永丰交给定居澳门的母亲陆慕珍抚养,随丈夫去了巴西。
1933年,戴恩赛和孙婉在巴西担任公使后一起返回中国。 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厦门海关关长,次年成为广东海关关长。
然而,日军入侵广东后,他的工作被迫停止,在整个抗战期间,他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和收入,导致他的家庭陷入贫困。 孙婉和他一起努力,但她的身体却因此而疲惫不堪。
出于对妻子的关心,大赛只能向蒋介石和孙珂求助,希望能得到一些生活资金,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终于,在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他们带着女儿顺利移居澳门。
他们的儿子戴永峰不愿去澳门,坚持留在广州工作,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虽然孙婉对儿子的决定表示支持,但她仍然为他的决定感到难过。
1952年,戴永峰和孙婉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戴永峰在岭南大学猝死,让戴银绮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他和女儿默默忍受着,甚至不敢告诉妻子。
他们一直保密,直到孙婉去世,她以为她的儿子在国内的一所大学教书。 晚年,丹尼西生活艰难,写信给***,希望得到照顾。
然而,在1955年,戴恩西去世了,留下孙婉母女互相依靠,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孙可因在美国生活艰难,回到台湾,担任考试所所长。
这让蒋介石想起了住在澳门的孙婉。 1968年,蒋介石亲笔写信给孙婉的住所,邀请她移居台湾。
然而,孙婉对蒋介石在父亲死后背叛革命的行为持怀疑态度,因此她对他的热情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孙婉年老体病,蒋介石提出帮助她移居台湾,但被婉言谢绝。 后来,蒋介石虽然改弦易辙,提出“用礼物建房”,但他没有实现。
孙婉母女俩在澳门开了一家古董店谋生,但后来孙婉写信给廖承志的舅舅和***,希望她能得到大陆的照顾。 ** 立即下达指示,新华社澳门分社资助了孙婉和她的家人。
孙婉最关心的是晚年与王伯秋所生的那对孩子,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见到他们。 虽然孙婉想把孩子抱到自己身边抚养,但还是被王夫人拒绝了。
王忠军夫妇把这两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得很好,就连王伯秋和李成祥也非常喜欢他们,尤其是男孩王洪志。
弟弟和儿媳妇怕李承祥发现孩子的来历,就怂恿孩子避而开,两家人也因此经常吵架,让家里的气氛紧张起来。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王夫人选择公开孩子的背景,将孩子交给李成祥照顾。
1929年的一天,孙婉在上海诚业公司的屋顶花园里遇见了王伯秋和李承祥。 两人默默地对峙着,最后还是温柔的李承祥打破了沉默,主动与孙婉握手交流。
这次邂逅给孙婉留下了对李承祥的深刻印象,她认为把孩子交给李承祥照顾就好了。 不幸的是,王伯秋在贵阳病逝世,享年56岁,这让孙婉失去了两个孩子的消息。
直到1969年,孙婉的教女司徒倩才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信,是孙婉和王伯秋的女儿王慧寄来的,希望能见到她的母亲。
这封信最初是写给戴的,但他不想让母亲见到他同父异母的妹妹。 司徒倩在一旁劝道:“妈妈盼着我们几十年了,相见不易,咱们成全吧! ”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等待,孙婉和王辉终于在香港相见,母女俩热泪盈眶地拥抱在一起。 陪同孙婉来香港的是司徒倩,据她回忆,当时的场景非常感人,王慧和孙婉母女在香港生活了近三个月,形影不离,互相诉说着心思。
谈及往事,王慧说,早在1942年,王家就坦白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她和弟弟王洪志一直在寻找母亲的下落。 但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那天晚上,养母李承祥把他们叫到床边,对他们说:“你们的亲生母亲已经去世了。 ”
这显然是为了劝阻他们不要寻找他们的母亲。 后来,王慧嫁给了台湾空军的一名军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孙婉没有死,于是找人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孙婉唯一的愿望就是再见到王洪志,但纠缠于公务的王洪志却一直没有去过澳门。 1979年,戴成功回到澳门探亲,到上海找素未谋面的哥哥王洪志,希望能见到母亲。
王洪志当即答应了,并向有关部门申请了护照。 然而,命运使然,孙婉迫不及待地见到儿子的那一天,于1979年6月3日突然去世,享年84岁。
孙婉死后,孩子们的感情并没有消散。 1989年底,久别重逢的王慧回到上海,与弟弟王洪志团聚。 兄妹俩去台湾见了孙可的孙子孙志强。
一家人相聚一堂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岸的交流,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