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对“北疆文化”的诠释。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2-03

文:张宝成。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全面展现内蒙古良好形象的重要路径。 阿拉善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大门”和北开的重要桥头堡,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和全面建设“模范自治区”两大事件,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雄伟的“壮丽”地域特色为“北疆文化”阿拉善注号打上烙印, 家国不断的“和美”,醇厚的“善美”信念和开放“美”的心。

定源营古城。

“壮丽”阿拉善

美在于无限的风景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阿拉善的“壮丽”——美丽在于广阔的国土和无限的风景,更美的是这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的融合,彰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 阿拉善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草原文明与沙漠文明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阿拉善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寻本,融合发展。 阿拉善盟位于祖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北临蒙古高原,南临河西走廊,西临天山,东临贺兰,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人90,000人,是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城市中最大和最少的人口。 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关中平原等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影响,促进了阿拉善草原文化的繁荣发展。 “沙漠伊甸园”通向湖水草原,四周沙丘、沙峰,起伏不定,无边无际,每年盛夏,游客都在穿梭; 阿拉善歌手德德玛用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绘了千里如画的春天。 这里贺兰君怡、杨树挂绿、沙海镀金、居严成碧。雄伟的贺兰山,中国南北三大山脉之一,矗立在阿拉善之东,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朔方的保证,沙漠的咽喉”; 世界三大杨林之一的江济纳杨林,有着“三千年长生不老”的美誉,在十月的金秋,眼眸金光灿灿,宛如仙境,被誉为“中国最美秋色”; 这里有世界上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以及世界三大沙漠之一的巴丹贾兰沙漠,以高、陡、险、陡著称,被誉为“上帝画的曲线”; 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梦; 融合了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奥伦布拉格大峡谷,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 “色如沃丹,鲜艳如璀璨的光芒”,海森楚鲁奇石林形态多样,栩栩如生; “沙漠中的长江以南”的月湖,犹如一幅中国地图,镶嵌在茫茫的沙海中; 像乌兰湖跳动的心脏,绚丽火辣的; 天下难得一见的沙漠天池,犹如天宫留给世间的一块美丽玉石,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走心行善”。 在黑河跨省调水工程23年的成功实践下,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水域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呈现出“落霞与孤鸟一起飞翔,秋水与天同色”的靓丽风光。

阿拉善是自古以来长城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长城文明在这里继承和发展,明、汉、西夏时期有800多处长城遗址,是阿拉善盟的重要文化遗产资源。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惠济纳旗都有长城废墟。 2020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包括阿拉善盟明长城三关段、北叉段、居彦遗址、汉长城、乌兰布拉格屏障遗址等。 同时,阿拉善农耕文明不断传承发展,与黄河文化一起,构成了文化传承的血脉。

在“北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阿拉善以其独特的山、杨、沙漠、航空航天、峡谷、农业为基础,建立了统一和谐的自然体系。 它真正体现了既注重取长、不拘一格,又能把握个性鲜明、发挥自身优势的特点,体现了北疆文化“多元融合”的特点。

文化脉络传承,历史悠久。 阿拉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璀璨如星辰,拥有史前遗迹、长城关、贺兰城、古县城、平城文献等珍贵历史遗迹和遗迹,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传承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6000多年前曼德拉山的岩画生动地反映了阿拉善地区古代祖先的生产和生活。 居颜汉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四大发现之一”。 举世闻名的黑城遗址,曾是汉、唐、西夏、元朝的军事城镇,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举世闻名的张骞西域之行、苏武牧羊人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定远大营和达王府见证了阿拉善、朔特部和鄂津纳图尔胡特部追逐梦想、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 这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草原丝绸之路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通道,航空航天文化、长城文化、沙漠文化、骆驼文化、观赏石文化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重要见证。

青山绿水、沙漠、杨树、草原、戈壁,“五彩画笔”描绘了阿拉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五彩画卷”。 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共同构成了独具阿拉善特色的“北疆文化”的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奠定和融合了阿拉善人热情淳朴、忠诚宽广、自信豁达的精神品质。

巴音湖的水像蓝天。

“和谐”阿拉善

美在于民族和睦与兄弟情谊

阿拉善的“和美”——美在于民族和睦、兄弟情谊,更美在于坚持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主线的各族干部群众的责任,体现了阿拉善“北疆文化”一贯的红色传承和精神追求。 红血,传承与发展。 阿拉善之地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38个民族,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历来存在。 300多年前,不甘心被沙皇剥削压迫的蒙古土鲁古特部落,在“东迁先锋”阿拉布珠尔的带领下,历经磨难,回到祖国,定居在江济纳河流域,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努力耕种,在家放牧,抵抗外界强敌, 谱写了一部忠爱爱的传奇史诗,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烟稀少的阿拉善沙漠戈壁上古老的商队骆驼路,开辟了一条从解放区通往共产国际活动中心的秘密红色通道,从而在阿拉善之地留下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鲜为人知的辉煌事迹。 **路过阿拉善时,曾说过定远营地是个好地方。 老一辈革命者在阿拉善开辟的红色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共产国际(阿拉善支部)的秘密通道。 在阿拉善地区和平解放之际,达利扎亚亲王顺势而为,懂义,结束了阿拉善旗250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沐浴在党的暖阳下,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广泛交流,团结一致,继续奋斗。 20世纪初,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3000多名孤儿被带到内蒙古草原,被称为“国子”,其中30余人被阿拉善家庭收养,成为民族团结互助的好故事。

顾全大局,家家合一。 阿拉善盟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了同甘共苦、共伤共苦、同生共伤、命运共担的共同体理念,深化“携手共建中华梦、共筑骆驼乡英雄精神”品牌建设,落实“一区一区”行动。 “一带三一”,扎实开展双支撑、共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光荣的江济纳大地上,“三义旗府——航天最佳牧场”的故事,成为阿拉善人奉义献国的生动体现。 为了支持国家航天事业,江济纳当地干部群众多次搬家,数百名干部职工、4000多名牧民、10万余头牲畜搬离了江济纳旗所在的宝日乌拉,贡献了数万多平方公里的上好草原。 2023年1月,阿拉善盟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荣誉称号。

石榴籽心心相印,中华民族是一家人。 今天的阿拉善正秉承锻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深入挖掘阿拉善各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坚实的教育实践主线,为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联盟而大步向前迈进。谱写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和谐美好篇章。

风景如画的杨树林。

“善良”阿拉善

美在于守护土地的边界,稳定边界

阿拉善的“善与美”——美植根于奉献、为国而战,更是美于阿拉善人保卫土地、守边疆、稳定边疆、促进边疆安定安宁的共同努力,彰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深远醇厚的信念和人文精神。 强锋强锋,立志担当。 阿拉善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与蒙古接壤,边境线近735公里,多年来,阿拉善坚持“国有边防,边防必须设防”,坚持加强边防、安全边防、稳固边疆、富润边疆、和谐融合边疆前进,扎根于阿拉善人的边疆, 守护祖国壮丽的山川。在“北疆模范”恩格里乌苏嘎查,尼玛老人和儿子哈达布坚守国界50余年,累计巡逻18万多公里,被誉为边疆“活界碑”; 2023年,尼玛老人的孙子将当上边防派出所的警察,接过奶奶和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在祖国边疆谱写守国守边的好故事。 边防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模范集体和个人,如边防民兵“骆驼排”舒京子边防派出所、沙漠边防“第一哨哨所谢宝民、边防夫妻公安所徐乃超、李文娜等。 在阿拉善沙漠戈壁上,探索实施草原110、边防派出所、边防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措施,夯实联防联控、双支撑共建基础。

依托“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实施边疆破旧房屋改造工程,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守土守边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牧民不仅“安居乐业,守护边疆”, 但也要“快乐地工作,振兴边境”。

生态边界,不辜负青山。 阿拉善盟围绕在祖国北方筑起安全稳定屏障的战略目标,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地)、“三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项目。 统筹山、河、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在腾格里沙漠东部、东南边缘形成了长350公里、宽3-20公里的大规模“边缘”防护林草带,有效推广了荒漠化治理的“阿拉善模式”。整个联盟中涌现出一批时代典范,如“时代典范”江富丽、张奎碧、刘洪毅、苏禾、“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图布巴图等。 目前,形成了围栏、空中播种造林、人工造林的“三位一体”生态治理格局,全联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恢复。 阿拉善人深践“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发展理念,全面启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围绕贺兰山生态保护和建设目标,突出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科研监测,最大限度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 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今的贺兰山,林面积从过去的36亩增加到了36亩80,000英亩增加到58英亩20,000英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16% 至 573%;野生动物岩羊 by 160,000增加到50,000以上。

在广袤的阿拉善大地上,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保卫土地、履行职责,凝聚力量肩负起守护祖国边疆的重任,将坚韧不拔、执着的时代特征融入“北疆文化”整体格局,共同谱写守边强边的动人事迹, 共同描绘了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时代沙漠新图景。

太空的梦想在这里得以实现。

“昌美”阿拉善

美是在服务的整体位置和整体情况下

阿拉善的“昌美”——美在于勇于开拓、善于做好,更在于坚持大局、服务全局,推进“五个基地”建设和“七大工程”落实步伐,彰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发展的勇气和责任。 行业进步,创新发展。 阿拉善依托地处“湖堡银域经济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位置,主动服务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蒙古采克港、五里吉港两港,全面深化经济领域合作, 与蒙古国进行贸易、文化、能源,构建现代化一流产业体系,打造连接内外、辐射周边、集聚资源的全球开放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生机勃勃、大众化。2023年,策克港扩容改造、智慧通关将踏实步伐,煤炭年进口量突破1900万吨,创转投以来历史新高。 利用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年有效风速时数4000-6500小时,年日照时数3100-3600小时,风能和太阳能可用资源约13亿千瓦, 远景资源超过30亿千瓦,仅2023年,就实施21个新能源项目,16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腾格尔基地试点项目顺利启动。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568万千瓦,阿拉善正在建设我国重要的1亿千瓦新能源基地,推进输电通道建设,建设替代输电示范区。

产业的迅速崛起,正在推动阿拉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为阿拉善“北疆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引入内部和外部连接,以弥补短板。 全国首个通勤机场于2013年在阿拉善左旗正式通车,2023年获国家有关部委批复支持支线机场升级改造,2024年将推进升级改造。 宝银高铁银巴支线加快建设,巴音湖都格至巴彦浩特高速公路主体建设完成,嘉策铁路、艾哈哈铁路等干线铁路建成投产,巴彦彦尔-额济纳-哈密客运专线获批核准,路网结构日趋合理。 沿线巴彦浩特、苏木镇饮用水安全工程已经完成,吉林八田新水源地引水工程已经完成,逐步解决了“用水难难”的瓶颈。 依托全方位开放建设,阿拉善盟现已成为自治区第二大化工联盟城市,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自治区最大的精细化工园区、自治区第二大经济园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对外文化交流日趋密切,“额济纳中蒙国际小商品交易会”和“中蒙**联合采访群主题访谈之旅”活动定期举办,重点深入传播“北疆文化”,积极向外输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出“如天阿拉善”对外宣传品牌。

阿拉善紧盯中蒙俄经济新通道、欧亚陆桥与内陆腹地高效联动、互补、协同,着力打造华北荒漠化防治示范基地、国家重要新能源基地、国家重要现代盐碱化工基地、国家现代骆驼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近代砂产业示范基地。开放合作工程、节约与集约利用水资源工程、人才科技突破工程等七大工程,为自治区两大大事件和实现开辟新道路、进入中游目标贡献了力量。

用古人的规则,打开自己的生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阿拉善将继续用“七彩之笔”写出多元融合文化的文章,以独特的“壮丽”、“和谐”、“美好”和“美”的音符和形象,赋能文化,弘扬文化与文魂,延续北疆土地的历史脉络, 参与千年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继续高唱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此版本**由阿拉善盟委宣传部提供)。

*:草原媒体。

相似文章

    乡村和谐美,美

    今年,遵义市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治理示范村镇。早在年第一批全国农村治理示范村镇公布时,遵义市有个乡镇上榜,占全省上榜村镇的三分之一以上。年,遵义一镇三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在党的建设指引下,这些乡镇完善了自治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了务实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不断提...

    生而死,行善“从前在水边”。

    如果不是缅北电缆,我会傻到认为缅甸是一个相当和平的佛教国家,因为这个东南亚小国太不起眼了。缅甸虽然是我们的邻居,但心中从未有过存在感。直到我了解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缅甸北部电汇欺诈案,我才意识到这个国家远非我想象的那样。而沈星星的 水边往事 直接炸开了我的三观。从前 的故事发生在年,当时岁的沈星星被迫进...

    像火炬一样闪烁,为善而行 2023东方宇虹砂粉科技集团公益回顾

    三年来,东方宇虹砂粉科技集团始终信守承诺,初心不变,在不断强化软硬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多方履行社会责任,将真 完美 美的企业文化传递给千家万户,并逐渐在公益领域大放异彩。从援建涿州等地灾后重建,到积极参与甘肃抗震救灾,我们可以看到,宇虹砂粉不仅是品牌的知名度,更是品牌养活社会的背后温度。团结一心...

    奏响“美”的乡村美育交响乐。

    在广东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港镇中心小学开设的葫芦丝兴趣班上,学生赵晨昊不仅从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了葫芦丝的美,而且通过习练习葫芦丝收获了耐心和毅力。这背后,是广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团队前往寨港镇中心小学开展现场示范教学,助力学校开设 天声 民乐葫芦丝 美育课程。广州铁道职业学院作为广东省 美育...

    柬埔寨小公主现身《美女与美人》 展示柬埔寨非遗仙女舞

    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学习 相互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文物修复师在柬埔寨上演 我在吴哥修复文物 四国茶文化交流,为大家开启 一片叶子的史诗 泉州五里街 马六甲鸡场街,延续了年前 海上丝绸之路 的友谊,成为 亲密的朋友 文化学者和专家在多年前就探索了敦煌莫高窟的奥秘.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