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6日,北京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中国陆军和海军大元帅张作霖下令北京警察局派出300多名宪兵突袭苏联驻东交民巷大使馆附属军营。 优质作者名单 他们一见到人就抓人,逮捕了20多名共产党员,包括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和他的妻子、女儿,以及国民党的左派。
与此同时,12名苏联外交官被捕。
消息一出,震惊了中国和国外。
沙皇俄国和苏联的强硬是举世闻名的,让人闻到了。
张作霖竟然敢在太穗的头上破土动工,这不就是“虎洞大炮战,不死”吗?
就在全世界都在担心张作霖无法有所作为的时候。
4月28日,又传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李大钊先生被张作霖下令处死。
这个消息更是出乎意料。
李大钊的身份不仅是我们党的创始元老,也是学术界公认的领袖,上任第一天后,北京9所高校的校长联合行动起来,国内知名人士也纷纷出声援,北洋军阀们对李大钊的处决也有不同的看法。
张作霖为何在四面八方的压力下执意要处死李大钊,是吃了豹胆还是晕倒了?
众所周知,国民党和共产党发动的北伐战争,是针对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宣誓,吹响了北伐的号角。
对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行动,北洋军阀起初并不在意。
这是因为他们的军队是在晚清时期组建的,队伍来自北洋军,士兵训练有素,将领百战经验丰富,战略有尽有。
而且,他们有一个非常艰难的后台:
以张作霖为代表的冯派军阀依靠日本帝国主义; 以吴培孚、孙传芳为代表的直接军阀,站在英帝国主义的身后。
这些国力强、世界先进、霸气强势的列强,为了维护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下了大赌注,不遗余力地扶持最优秀的人。
北伐军由20岁左右的热血青年组成,大部分将领不超过30岁。
他们没有战斗经验,也没有很强硬的支持者,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值得怀疑。
所以,张作霖、吴培孚和孙传芳根本没有把北伐军当回事,觉得自己可以打得赢。
然而,战斗的过程是出乎意料的。
北伐军体型庞大,一路立于不败之地。
孙传芳的军队被打得如山如山,他受不了了,于是向张作霖求助。
张作霖本来就有“进中原”的野心,于是立即出面组建安**,自封为总司令。
副总司令是战败军大将孙传芳和狗肉将军张宗昌。
张作霖认为,孙传芳的失败是因为军阀不团结,但现在两军联手,击败北伐军应该很容易。
然而,元帅错了,安**并没有阻止北伐军的前进。
北伐军势不可挡,一路唱着凯旋的歌。
到1927年4月,北伐军攻克了上海、南京和武汉,其部队渡过了长江,直指中原地区。
短短一年时间,这群年轻人如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原因有很多,首先,北伐军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正义; 北洋军阀代表了士绅的反动、衰落势力。
第二,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我们党人才济济,上战场后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北伐军得到了苏联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苏联对国民党的援助始于 1923 年,并于 1927 年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持续四年后结束。
据统计,从1924年到1926年短短两年时间里,苏联向广州人民提供了价值数百万卢布的设备。
其中包括 15,000 支步枪、2000 万发子弹、1,000 挺机枪、手榴弹以及一定数量的火炮、坦克和飞机。
除此之外,苏联还向国民提供了约1200万卢布的财政援助**。
众所周知,早期男人参军养家糊口,没有军饷就没有人参军,很多军队因为领不到军饷而哗变。
冯大帅当时在曹锺手下,因为领不到军饷,一怒之下下去抢火车。
在苏联的帮助下,北方远征军的薪水相当可观。
当时,北洋军的士兵每月可以拿到6到8元,一个团长可以拿到150元的军饷。
北伐军一个普通士兵每个月能拿到十几块钱的军饷,一个团长一个月能拿到200多块钱的军饷。
当时安徽、河南等省份每亩土地只有十块钱左右,要是在北伐军当兵两年,就可以回家买房、买地、娶媳妇,妻儿都在炕上火。
如果你是一名军官,当你当了两年兵回家时,你可以成为一个有钱人。
因此,不仅当时的年轻人争相加入北伐军,甚至很多北洋士兵叛逃加入北伐军阵营。
此外,著名的黄埔军校也是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
苏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派遣了大量的顾问和军事教官,而且还为学校的建设提供了300万卢布的资金。
此外,苏联还向黄埔军校提供了相当多的**,包括飞机炮。
苏联除了为人民提供了很多帮助外,还为人民的盟友冯玉祥提供了不少帮助。
仅在1925年3月至1926年7月的16个月里,苏联就向冯玉祥的军队提供了5万多支步枪、近6000万发子弹、200多挺机枪、60门火炮、1万多枚手榴弹以及大量药品等军用物资。
* 早期,苏军为冯玉祥提供的**装备,总共可以武装40万大军。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苏联长期的大力援助和支持,北伐军根本不会占据这么大的军事优势,北伐军的进展也不可能那么顺利,至少不会那么快。
俗话说“敌人的朋友是死敌”,张作霖恨苏是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苏联人支持北伐军而不是张作霖呢?
首先,价值观不同,其次,因为苏联人与张作霖一起放假。
众所周知,沙皇俄国和日本都有征服中国的计划,沙皇俄国有“黄色俄罗斯”计划,日本有“田中宗托”。
为了实现邪恶的计划,必须首先占领中国东北。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沙皇俄国趁火抢劫,出兵18万,很快占领了东部三省。
但好景不长,四年后,日本为了争夺东北,与沙皇俄国交战,后者被打得跪在地上求饶,把肚子里吃的东西吐了出来。
然而,在列强的压力下,日本人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获得东北。
但日本人并没有放弃,在东北培养了最优秀的人张作霖。
张作霖原来是个大胡子(土匪),成为东北之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淘汰了不少强大的对手。
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借助日本人的力量。
日本人不是慈善家,他们支持张作霖,怀有邪恶的意图,就是让他们在东北修铁路。
东北的交通不发达,只有修铁路才能掠夺东北的资源,将来中国被入侵时,可以通过铁路将部队运送到东北甚至关内。
没有铁路,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根本无法顺利进行。
袁世凯和段启瑞执政时,由于国内压力和民众压力,他们不敢同意日本人修建铁路的要求。
1913年,袁世凯与日本人秘密签订了《满蒙五方秘密换文》,但正是因为国内压力,才陷入了困境。
段启瑞上台后,与日本人签订了出售东北通行权的条约,如《满蒙四赘铁路贷款预备合同》,后来因反对而成为一纸空文。
* 早期,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只是日本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张大帅则不然,他霸气泄密,宣扬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大张旗鼓地支持日本人实现梦想。
在张作霖的大力支持下,日本人修建了向东北四面八方延伸的铁路,为发动侵略战争奠定了基础。
张作霖遇害前,“满蒙五路”计划得以实现,全线通车。
苏联人不愿意接受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取得的成就,他们对张作霖的态度可想而知。
这导致了双方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中东铁路争端的爆发。
东方铁路是沙皇俄国于1903年在中国东北修建的,以哈尔滨为交汇点,呈“D”形。
抗日战争后,南段,即长春至大连的一段,被日本占领,又称南满铁路。
北段先由沙俄管理,后改为中苏合掌,双方签订协议,有效期为30年,收益55%平分,谁使用铁路,谁就买单。
但张作霖不买账,他没有支付铁路的使用费,他欠中东铁路管理局多达1400万卢布。
当时,卢布比美元更值钱,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苏联首脑伊万诺夫辞职了:如果你不还钱,你就不能使用它。
张作霖开始大肆传播:不但不给钱,老子还想抓人。
1926年,冯军逮捕了伊万诺夫,东部铁路自然由老张控制。
最终,斯大林屈服并释放了军队,但苏联人失去了对东部铁路的管理,它归张作霖所有。
可以说,苏联人丢了很多,丢了面子,丢了心,咽不下这口气。
对张作霖的所作所为无动于衷,不符合一个战斗民族的性格。
因此,苏联开始在北伐战争中支持蒋介石,以消灭张作霖这根刺。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称,在黄谷屯事件发生之前,克格勃还策划了多次针对张作霖的暗杀未遂。
这样一来,张作霖对苏联的仇恨就不可避免了。
就算没有暗杀,张作霖也是一边倒的,对日本友好,苏联支持人民北伐,对苏联恨得要死,所以对苏联大使馆的突袭也不难理解。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是共产主义战士,他和苏联人本来是战友、同志。
李大钊自然是反对张作霖的。
李大钊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但他选择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
更糟糕的是,张作霖通过情报得知,李大钊与冯玉祥有密切联系,包括电报和信件。
他们接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推翻军阀张作霖,解放全中国,让老百姓当家作主。
1925年,郭松龄出兵前,也与冯玉祥达成了默契,郭松龄一出兵,冯玉相、李景林就应了关。
没有冯玉祥的支持,郭松伶就没有“造反”的信心。
此外,李大钊在北京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号召年轻人反对张作霖的反动统治,这也相当于揭露了张作霖的叛乱。
此时的张作霖刚刚达到人生的巅峰,成为中国**陆海大元帅,掌控着整个华北,本来就任性的他更是嚣张跋扈。
因为在之前的东铁对峙中,苏联战败了,所以张作霖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也就是说,斯大林无非是,没什么好怕的,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根本不需要考虑。
苏联人不再害怕了,他们在乎什么国内压力?
在张作霖看来,真相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袁世凯和段祁瑞这些“专业阶层”的政客,依旧在乎人民的声音和压力,而出身留着胡子的张作霖,根本不介意人民的声音。
杀了李大钊,可以打败苏联,在心里表现出邪恶的愤怒,讨好日本人。
因此,1927年4月28日,张作霖不顾各方的反对和质疑,杀害了包括李大钊在内的10多名共产党员。
有人说张作霖一向反日戏弄日本人,怎么能讨好他们呢?
如前所述,正是在张作霖时期,日本人对东北铁路进行了大修,为发动侵华战争奠定了基础。
作为回报,日本人帮助张作霖干掉了许多对手,使他成为东北之王。
实事求是地说,张作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盗贼,他的目标是成为中原的皇帝,如果出国了,他就是皇帝,他不愿意改变任何人。
张作霖的策略是利用日本人作为其霸权的靠山。
但不久之后,因为“郭松龄事件”,双方的合作走到了尽头,他们反目成仇。
郭松龄是冯部将领,冯军的骨干,张学良的得力助手。
他就读于日本的一所军事学院,拥有一流的军事指挥技能。
1925年11月底,郭松龄叛逃。
郭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却压倒一切,所向披靡。
士兵很多,但战斗力低,不堪一击,被打败后撤退。
不久,郭氏大军攻占锦州,逼近张作霖的老巢奉天(辽宁)。
张作霖吓得失去了反抗的意志,用几十辆马车装满了金银,买了一张飞往日本东京的机票,甚至还准备了下野的口信。
好在这个时候,郭松伶和日本人闹翻了。 日本人对郭松伶说,只要你承认张作霖和我们之间的所有协议,我们就可以支持你登上皇位,取代张作霖。
郭松伶说,我举兵反对冯,就是因为我反对张作霖,我不能答应你这样的条件。
这时,张作霖也派人向关东军求助:只要你救我,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日本人趁着人的危险,提出了许多要求,如再修7条铁路,获得商业租赁权,但张作霖想保命,全部答应了。
关东军“守信”,立即派兵阻拦郭松伶,郭松伶虽然强,但与日军作战无异于打鸡蛋,所以停了下来。
张作霖依靠日本人的支持,翻出咸鱼,消灭了“叛军”,斩首了郭松伶。
然而,在熬过难关后,张作霖开始出轨,没有兑现诺言。
日本人对张作霖的逆转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扶持的段祺瑞已经沦陷,只剩下张作霖。
和张作霖闹翻后,他们在中国就没有**人了。
因此,日本派出一波又一波的使节到中南海的大元帅府,向张作霖施压,希望他能兑现诺言。
张作霖此时很尴尬,他曾经是东北之王,所以并不在乎舆论; 现在他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舆论还是要考虑的,不能给对手提供炮弹。
于是,张作霖只能打太极拳,说先不要慌,以后再说。
日本人听了这话,都在捉弄我们,耐心渐渐丧失了。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27年8月左右,当时日本公使来访,张作霖喝茶聊天。
大帅表情淡漠,仿佛在闪烁,没有回应对方的要求。
日本大臣非常生气和无奈,捂着下巴,琢磨着如何结束比赛。
张作霖以前穿军装,但这次穿了休闲装,以显示他与日本人的亲密关系。
但他也明白,日本人可不是好糊涂的,到底对方怎么打牌,张作霖心里没有分数,于是他点燃了一支烟,试图掩饰自己的愧疚和焦虑。
就像是一对感情走到尽头的夫妻,一副分居的样子,在同一张床上有着不同的梦想,离婚在所难免。
最终,张作霖还是为自己的轻浮付出了代价,死在了黄古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