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逛街,买了年货,然后绕着老街走了一圈。 有许多摊位出售春联、红灯笼、幸运吉祥物,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 我不禁想起了我住在老街时过年的场景。
老街的新年风味从农历开始。 首先,这条街上几个有点文化、有墨迹的老人,在巷子边摆了个小摊,写春联卖福字。
农历二十三天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屋,购买年货,蒸年糕,包粽子,然后准备除夕大餐。
过年时蒸年糕、包粽子是雍城的传统习俗。 因为粽子做饭需要大炉子大锅,这些炉子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附近哪个家家有大炉子,谁有大锅,就放在一起公用,东家用西家,这户人家用完了,那家人家扛着, 从街道到小巷的尽头,然后从小巷的尽头到街道。
邻居们习惯一起做粽子,灶子放在街尾的空地上,几个锅排成一排,分别盛着糯米、绿豆、粽子叶、五花肉。 妇女们负责洗米、腌肉和包粽子; 男人擅长挑煤、砍柴等体力活(过去煤量不够,经常用柴火煮粽子)。
老人和孩子围坐在火堆旁,帮忙看火取暖。 但孩子们不能坐以待毙,他们更喜欢唱童谣,在街上走来走去。
粽子一般要煮8到10个小时,往往要到深夜或下半夜才出锅。 此时,整个巷子里弥漫着浓烟和香味。 孩子们久久不肯睡觉,只好等到吃完“开锅粽子”(第一锅粽子),否则就饿不着了,睡不着觉。 这一幕,这香味,年复一年地在老街上上演,在老街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新年风景。
永城人的除夕大餐,少不了整只鸡、整鸭、整条鱼、整猪肉,也是祭祖必备的物品。 除夕夜,有三种特色食物不能全部吃完,有些必须留到第二天吃。
一种是整条鱼,整条鱼,从除夕到新年离开,意思是“比每年都多”; 二是连头带尾的甘蔗,还要留“年”,南宁白话“赣”和“金”同音,老富人,盈余的钱来赚取利息,也是赚钱的一种方式,“甘蔗”即“有金借”; 第三种是莴苣与叶和茎,莴苣与“财富”同音,新年的莴苣会挂在门口或放在祭坛上,寓意每年致富。
春晚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