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曾对苏羽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苏羽从未上过军校,却从一名普通军人成长为一流将领,在军事指挥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 有人总结了苏羽用兵的三大特点:
其中一个非常大胆; 二是他善于做出奇怪的动作; 三是善于计算。
对此,我想补充一点,苏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不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是敢于根据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
1946年,最高上司**结合当时的秩序和形势,认为苏羽应该率领主力部队离开淮南,打到外线,把战争引向敌占区。
不过,苏羽坚持先在内线打几场大仗比较有利,他多次向新四军军部和**军委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同意苏羽先在内线打。 而苏羽也不负众望,在苏联和中国取得了七战七胜。
哪怕是***提出的战略部署,苏羽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948年初,决定让苏羽率领三纵队南渡长江,苏羽三次提出不同的建议。
最后,他召见了阜平县城南庄的苏羽等人,尖锐地提出:“如果你觉得真的困难或者不愿意带一个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换个军长.......””
这一次,苏羽还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吗?
苏宇,摄于1941年夏天 1947年夏天,解放战争进入新阶段,敌人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攻势被粉碎。 苏羽率领的山西冀山豫野战军第一部分挺进大别山,苏羽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第一部分挺进豫皖苏边地区,陈庚、谢福之率领的山山豫豫野战军第一部分挺进鄂豫陕边区。
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动了战略**,但敌人在兵力和装备上仍有优势,中原战场也形成了一段时间的僵局。 如何打破中原战场的僵局,成为影响解放战争走向的关键。
对此,苏羽总结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大致思路是:
中原三大战略区突然被分割合并,寻找战士一路歼灭敌人,经过两三次大歼灭战,局面可以改变。
1948年1月22日,苏煜向**军委报告了这一战略构想。 在信息中,他用“看看他力所能及的东西,大胆而直截了当”这句话来表达他的严肃和谨慎。 **收到此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
事实上,大局也在研究之中,并得出结论。 早在1947年12月,陕北密治县就召开了部署会议,为此,**被专门召到陕北,说明作战部署情况。 总体思路是:
苏煜率领华业三纵队南渡长江,执行大范围机动作战任务。
以苏羽为统帅是**强烈推荐的结果,**还赋予了一首诗,其中“五年胜日今克布,稳渡长江送苏浪”这句话可见他对苏羽的理解和信任。
接到苏羽的电话后,**商量了一下,但还是决定执行原来的计划,那就是苏羽率部渡长江南下。 在做出这一决定时,有一些现实的考虑:
首先,在外线作战,将战争引向敌占区,不仅可以消耗敌人的资源,还可以扰乱敌人的部署,打破中原战场的僵局。
第二,刘邓的军队在大别山脉被敌人重围困,非常困难。 渡河南进,可以吸引一定数量的敌军,缓解刘邓军队的压力,进而为中原战场歼灭敌人创造机会。
综上所述,这两种选择都没有错。 但苏羽更相信他的计划,一边研究南渡江的计划,一边写了一封两千多字的电报,又报了一遍。 只是**还是决定实施南渡长江的计划。
苏羽知道,他必须坚决服从上级的命令,但绝不能机械地服从。 作为党员和前线指挥员,他必须对历史负责。 因此,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战略眼光。
不过这个时候,苏羽多了几分顾虑,毕竟身处前线,看问题有限度吗? 如果你坚持读书,会影响你执行正确策略的决心吗?
为此,苏羽找来了从**会议**回来的**商量。 两人商量了好几天,一时难以决定。 当时***要去濮阳上班,**决定和苏羽一起去看望他,听听他的意见。
在了解了更多苏羽的计划后,**连连称赞,并表示:“我完全支持这个建议,我相信**一定会支持的。 *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同意再次以我个人的名义举报你的建议**。
4月18日,苏羽再次向**汇报了自己的建议。 连续三次提出不同的建议,让**感受到了苏羽的坚决,并回复了指示**和苏羽亲自向**汇报。
1939年,苏羽(左二)等人在新四军军部合影 4月30日,苏羽赶到富平县城南庄。 **知道苏羽要来了,难得走到院门外迎接,见面后,他紧紧握住苏羽的手说:“苏羽同志,我们已经分开十七年了。 “说起来,苏羽和***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
1929年6月,**在红四军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失去了原党委书记的职务,患上了严重的疟疾,不得不到永定深山躲藏**,他经历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时任连长的苏羽负责护卫***,所以有很多机会学****战术思维。
午饭后,苏羽向**“五书记”——任碧石等人汇报了自己的战略思路:
首先敌人仍然拥有庞大的军队,为了解放整个国家,必须与敌军进行几次大规模的决战。 决战的地点应尽量在长江以北地区,因为江南是敌人统治的中心,人力、财力、技术都远远优于我军。
其次在中原黄淮地区大规模歼灭敌人的条件已经成熟。 我军在中原战场有10个主力纵队和一些地方部队,兵力充足。 此外,中原解放区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又有山东、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和老解放区作为后盾,可以得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最后中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敌人的快速支援,也有利于我军的机动作战。 由于敌人要保卫交通线,必然会占用大量兵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我军可以灵活行动,先动员敌人,再寻找机会歼灭敌人。
如果此时过河向南,会出现以下情况:
首先我军三纵队,连同必要的文职人员和地方干部,共计十万人左右,如果敌人的心脏地带,难免会被重兵包围。 估计损失6万余人,剩余兵力几乎无法对敌人构成严重威胁。
其次虽然南渡河可以引来一些敌人,但很难减轻刘邓军队的压力。 围攻刘邓军队的主力第五军和第十八军是机械化部队,调往长江以南时行动困难。 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是桂军,老江最后把他们调到前线,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最后即使达到了南渡河的目的,也吸引了敌人的四大军南下,解放了中原。 但是,敌人的兵力更加集中,更难找到大规模歼灭的机会。 再加上南方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稠密,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决战,不利于未来的建设。
所以总结一下以上:渡河南下,打仗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敌人的战斗。
此时的苏羽更像是一个在进行答辩的学生,领导同志们轮流向他提出疑惑,苏羽总是能够自信地一一回答。
最后,他提高了嗓门:“如果十万主力从中原撤出,无疑会削弱突击力量,这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更多的时间,甚至可能推迟整个国家的解放。 ”
**接过话题说:“你下去江南,确实不会轻易赢,否则我们也不会把你送到那里。 ”
**突然插嘴道:“当然,如果你觉得带一个军团南下真的很难或者不愿意,我们可以考虑换.......总司令””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众人都有些不解,纷纷将目光转向***,然后又转向苏羽。 只见苏羽也在紧张地大汗淋漓,下意识的解开了风戒钮扣,却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不对劲,连忙扣上了扣子。
最着急的是**,他解释道:“恐怕换统帅不合适,不管谁去,全军全军覆没,只有苏羽能救下三十五万人,等待救援。 ”
*的话让气氛变得严肃起来,但***却是哈哈大笑起来,他示意会议休会,然后领着“五书记”到另一个小会议室开会。
当他从会议室出来时,他问苏羽:“怎么样? 苏羽同志,你还在坚持你的计划吗? ”
苏羽坚定地回答:“不管**下达什么命令,我都会尽力而为。 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应该在长江以北地区歼灭敌人。 ”
**连晟说得很不错,其实他已经为苏羽的战略构想做好了打算。 会上突然的审问,只是为了考验苏羽的信心,看看他到底有多坚定。
该决定随后由***宣布:华业1兵团暂时不南下四到八个月,而是先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实现歼灭长江以北敌主力的新战略。
就像上一次苏中战役一样,**再次选择了苏羽的策略,但这一次苏羽能打出“苏中七战七胜”这样的仙女大战?
指挥孟良谷战役的苏煜,以敌第五军为目标,这是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参加了远征缅甸,被誉为五张王牌之一。 担任第五军司令员的杜玉明和邱庆泉都是抗战的著名将领,尤其是1939年在昆仑关战役中担任师长的邱庆权,他亲自开着坦克向日军冲锋。
吃这么一支王牌军,是不是胃口太大了? 其实,这恰恰是苏羽勇气的体现,他让部队按照歼灭第五军的标准准备,有机会就歼灭第五军,没有机会就歼灭其他军。 他有两套操作部署:
一是歼灭鲁西南第五军; 二是先开封印,再歼灭敌人。
具体部署为:
第3纵队、第8纵队从许昌行军至淮南,引诱第五军南下。 苏玉琴领衔。
第1、第4、第6纵队南渡黄河,歼灭了山东南部的守敌,引诱第五军折返。 如果条件成熟,第五军将被南北侧翼攻击歼灭。 如果它不成熟,它会出其不意地攻击开封。
第五军果然落入了苏羽的圈套,先是南下拦截华耶迪。
第3纵队、第8纵队在苏羽率领主力南下后,紧急向北返回。 只不过山东西南部的敌军比较密集,不利于分离。 苏羽果断下令实施“先开封,后灭敌”的计划。
开封城防很强,但苏羽已经做好了安排,华爷。
第3纵队和第8纵队是在鲁南和西南矿工子女的基础上建造的,他们特别擅长爆破。 开封战役于1948年6月17日晚上9时开始,一直打到6月22日上午,敌人基本歼灭,4万余名敌人在这场战役中被歼灭。
这只是战争的第一步,下一步是“歼灭援敌”。 解放军攻克开封后,老江怒吼邱庆权军团和欧守年军团赶往开封。 苏羽适时决定放弃开封,先动员敌人。
老江误判了苏羽的用意,以为他要跑了。 除了命令邱庆泉和欧守年的两个军团全力以赴围堵外,还命令黄百涛的军团南下,孙元良的军团东进,胡连的军团北上,企图一举消灭华业主力。
邱清泉嚣张跋扈,得知华烨已经撤离开封后,立即占领并追了上去。 而欧守年则比较谨慎,在弄清楚青叶的意图之前,并不急于行动。 就这样原本并行前进的两个军团连夜开了40公里,为华业歼灭敌人创造了机会。
苏羽决定先吃掉叶飞率领的相对弱小的欧寿年军团。
中野第1、第4、第6纵队、第10纵队组成突击群,从四面八方猛攻首年军。 苏煜按比例。
中野第3、第8、第10、第9纵队阻挡了敌人的增援,其中正面阻挡邱清泉的是宋世伦第10纵队。
战斗开始后,正在追击华业第三纵队和第八纵队的邱清泉突然接到紧急命令:迅速返回援军区的守年兵团。 然而,在他转身之后,身后却是一片狼藉。
三纵队和八纵队紧追不舍,前面有十纵队,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邱疯子这个名字还真不是白叫的,打起来就像疯了一样。 到7月1日夜幕降临,战斗已经突破了宋世伦的两条防线,距离被围困的寿宁兵团只有5公里。
1948年,苏煜在豫东战役指挥所流传了一句“炮兵不动,就得十纵”的谚语,黄埔五期毕业的宋世伦擅长战斗和阻挡。 其实,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宋世伦决定歼灭敌人作为礼物,故意放开第二道防线,带敌人来打仗。
果不其然,邱清泉突破第二道防线后,正要向老江汇报好消息,他的两翼却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此时已是夜色,邱清泉知道夜战不是解放军的对手,只能撤退。 就这样,邱清泉损失了不少兵力,**白白浪费了。
7月2日,天还没亮,欧守年就对着收音机哭着向邱清泉求救,但声音却突然停止了。 此时,人民解放军已经突破了军团司令部在欧寿年的位置,他正准备乘坦克逃跑。 然而,几辆坦克相互碰撞,刚刚冲出包围圈。
勇敢的解放军战士已经爬上坦克,掀开盖子大喊:“投降与否? 如果你不投降,我就炸死你。 ”
一个颤抖的声音喊道:“投降.......”然后他伸出两只手,手里拿着一块白手帕。 几名身穿敌方将军制服的男子从坦克中爬了出来,其中一人说:“.我是欧守年,是你们司令苏羽的朋友,你不想杀我吗? ”
敌军司令官为什么说他是苏羽的朋友? 欧守年是广东人,南昌起义时任第11军第24师第70团团长。 当时苏羽是总部的警卫队队长,欧守年经常去总部,所以和苏羽有关系。
叛军南下时,欧守年和舅舅蔡廷凯脱离了军队,两人走上了分道扬镳的道路。 朋友肯定不算,但解放军一向有优待俘虏的传统,苏羽亲自会见了欧守年,并设宴款待他们。
吃完欧守年兵团后,华业的主力面临一个问题:由于连战,他们已经很疲惫了,但此时已经与邱清泉的兵团和黄柏涛的兵团南下密切接触,想要退出战斗并不容易。
苏羽又想出了一个聪明的举动:他下令克服一切困难,从各个方面对黄白涛的军团发起反击。 黄百涛一下子被两个团吃掉了,只好缩兵减,急忙向邱清泉求助。
邱清泉刚才被骗了,以为苏羽擅长围剿点,派出援军,这个时候围攻黄百涛的真正目标不就是自己吗? 通过象征性的运动,他缩小了部队,建造了防御工事,并准备战斗。
黄百涛遭到华业的猛烈攻击,他已经写了一封遗书,准备与人民解放军进行殊死搏斗。 但突然参谋进来报告说,解放军的进攻突然停止了。 黄百涛心想,这肯定是他们的总攻,立刻命令各部门组织敢死队,等待救援。
直到第二天天亮,黄白涛才发现前线的华业部队已经不见了。 原来,在攻打黄百涛的同时,苏羽下令不准穿插,整线于傍晚0:00撤离战场。 黄白涛发现华烨不见了之后,就已经进入了鲁南省的旧解放区。
豫东战役的胜利证明,解放军有能力在中原战场上大规模歼灭敌人,此时解放军完全接受了在长江以北地区歼灭敌人主力的战略构想。 回想起来,这个决定使解放军减少了大量人员,也使江南地区的人民减少了战争的痛苦。 **原计划是用5年时间解放全国,但最终用3年时间实现了。
从这一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区别:
解放军将领对大局和责任感非常强,从不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领导也从建议出发,能认真对待下属提出的不同意见,及时纠正政策。
另一方面,在内部,你经常因为利益而战斗到死。 在孟良谷之战中,同为一等军后人的李天霞,在见死时能够救下张灵甫。 作为最高统帅,老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经常坚持我行我素,甚至干涉前线指挥。
在这样的氛围下,下属自然不敢提出不同意见。 在后来的济南战役中,王耀武建议放弃孤立的济南城,撤退到长江以南休养生息,或者撤退到徐州与解放军决战。 可是被老江骂得不敢再提放弃,最后被打败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