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的一天,贡德林的战犯们聚在一起喝茶。 虽然曾经是不可或缺的“天子门生”,如今却沦为囚徒,在经历了反抗和不适后,逐渐适应了人生的转变,有的甚至成为了活动家,比如黄浦三期的王耀武。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依旧固执己见,比如黄埔一期的黄薇。
黄埔一期的三位战犯,在回忆抗日战争的经历时,都为自己的军队感到自豪。 杜玉明回忆了陕西军队在长城、淞沪、滇缅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宋溪莲则讲述了自己在淞湖之战、南京保卫战、澜丰之战、滇西之战中的经历,而范汉杰也自豪地提到了闸北之战、太行山之战、中潮山战役的胜利。
他们的记忆引起了战犯的共鸣。
在《大赦1959》这部剧中,王耀武是一个热心的人,总是想在热点话题中赢得一席之地。 “战败军的将军虽然不勇敢,但说到抗日战争,我百战百战,率领第七十四军从上海到南京、兰丰、万家岭、长沙、上高、常德、雪峰山,在乱年我指挥过三十万大军。 ”
黄伟瞧不起王耀武这样的“投降将军”,冷笑道:“王司令,如果不是红军在檀家桥作战,也许几年前,你还能混淆将军的头衔,荣耀家族。 ”
王耀武是江军中为数不多的懂事的将领之一,听到黄维义的话,不禁感到失落。 这时,一个不是黄埔府的将军开口了,他就是云南中将游击队司令沈醉。
沈醉曾是军将戴笠的能干将领,他的姐夫于乐兴是我党最早的成员之一,可惜后来叛逃了; 他的初恋叫白云,后来叛逃延安,改名莫野,写下了著名的《延安颂》。
沈醉本来有机会成为我军最早的一员,但命运的捉弄却让他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最终成为了重庆渣窟集中营的间谍头目。
听着黄伟的冷嘲热讽,沈醉有些失落,忽然一句话传了出来:“如果当初没有选错路,说不定早就当上了解放军的上将或者中将,可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
听着,不要只看我现在的样子,如果不是那次意外,我可能已经成为开国元帅,或者至少是将军。 一个声音从角落里传来,众人一看,竟然是黄埔一期第七十三军军长韩军。
他年纪大了,资历老了,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 黄伟好奇地问他:“你这底气是哪来的? 韩军盯着黄伟,不紧不慢的说道:“你知道董事长是怎么开始的吗? ”
王耀武在一旁搭讪道:“韩师兄,大家都知道这个,秋收起义。 ”
秋收起义的策划者除了***主席之外,还有两位重要人物,分别是陆德明和韩军。 一句话,让屋子里的人安静了下来,等待着韩俊的进一步解释。
面对黄埔校友的疑惑,韩军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这个故事有点复杂,说来话长。 ”
领导秋收起义的73军军长韩军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与主席同龄。 毕业于铁道管理学校,在湖北省师范学校任教多年。
黄埔军校成立时,学员大多在20岁左右,韩军在31岁时就成为学员之一。 虽然名气不如“黄埔三侠”,但还是凭借出色的表现加入了组织。
毕业后,韩军、陈庚等人担任黄埔第四学生队连长,赴苏联学习爆破技术和知识。 1927年2月,韩军回国,任**军校武汉分院学员团连长、陆军第11训练营营长,还参加了平息夏抖音叛乱的战斗。
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组建警卫团时,在**的指挥下,陆德明、辛焕文、韩军分别担任警卫团的指挥官、教官和参谋长。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警卫团无法参加南昌起义。
陆德明、辛焕文、韩军接到湖南省委的指示,南下寻找叛军。 在途经武汉时,他们遇到了湖北省委书记项景宇。
他向警察传达了“87会议”的精神,并指示他们返回军队,与毛政委一起发动秋收起义。 项景宇还任命陆德明为秋收起义总司令,韩军为副总司令。
临走前,项景宇还派了六名同志和他们一起回部队。 为了安全起见,陆德明、辛焕文、韩军三人分成了三组,每组带两名新同志。
然而,三方人却陷入了两难境地:辛焕文等人不幸全部阵亡,韩钧等人也被敌人发现,关进了铜城监狱,只有陆德明等人成功归军,参加了秋收起义。
后来,韩俊在朋友的帮助下重获自由,但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 直到1930年夏天,韩军推荐的导师邓燕达才回到中国,韩军和其他散居的黄埔校友聚集在他周围密谋反对蒋介石。
然而,第二年,韩军和邓燕达在上海**。 虽然蒋介石试图陷害旧部,但曾光清还是出面招募韩军等人入麾。
韩军将军和第73军是抗日战争中一支英勇无畏的抗日铁军,参加过多次战役,特别是雪峰山战役。 抗日战争结束后,第73集团军因其出色的战斗功绩而被改装为美国装备。
解放战争爆发后,韩军将军和第73军隶属于王耀武的山东第二绥靖区,在莱武战役中遭遇了歼灭的命运。
在莱武之战中,华业一举歼灭了3支敌军,俘虏了包括韩军在内的21名中将和少将,并杀死了2人。 韩骏在潍坊学习后,被派往北京公德林。
如果历史上没有意外,韩俊很有可能成为开国中将,甚至是开国大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韩军于1961年12月获得第三次特赦,1989年9月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