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月后,距离欧盟《数字市场法》(DMA)正式实施只有几天的时间。 作为DMA盯上的海外厂商,苹果酝酿iOS 17早已久4 正式版也有可能在 3 月 5 日发布,因此这使得 iOS 174正式版可能会因为DMA而成为iOS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除了万众瞩目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和可以在 iPhone 上使用 WebKit 以外的 Web 引擎的第三方浏览器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 Safari 不再支持苹果最初推广的 PWA。
PWA(渐进式 Web 应用程序)也称为渐进式 Web 应用程序,对于绝大多数国内用户来说可能并不常见。 因为随着国产智能手机和大量开发者的合作,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成熟得太快,APP生态在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了,所以Web APP的中间产品,介于Web和APP之间,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兼容性, 已被直接跳过。
PWA 是 W3C(万维网联盟)于 2014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使用 Service Worker 技术、现代 Web API 和传统的渐进式增强策略创建的跨平台 Web 应用程序。 它允许用户将网页作为应用程序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并包括三个主要功能:可靠、快速和引人入胜(即低门槛、快速和高可靠性)。 简单来说,PWA可以算是小程序的鼻祖,如今手机厂商推出的快AP就是它的变种。
PWA 的最大优势是其跨平台的多功能性和兼容性,它允许您作为本机应用程序运行并直接使用它,而无需通过应用商店或安装包。 与原生应用相比,使用 PWA 显然更容易、更快捷,还可以通过链接共享 PWA 应用。
事实上,PWA是通过Service Worker缓存的,直接将本地缓存的内容展示给用户,可以优化用户对弱网络和断线网络的体验。 当应用程序中有可用更新时,可以仅更新已更改的部分,而不是像本机应用程序那样强制用户进行热更新。
隐藏浏览器 UI 的全屏操作、操作系统级通知和警报、离线时的设备访问、本地数据存储和检索、在桌面上添加图标的能力以及对 LBS、相机、传感器、音频、Apple Pay 等 API 的访问,使 PWA 能够在 Web 浏览器中提供高性能体验。 这样一款与原生应用相似,但比后者更方便的产品,是谷歌和苹果首先推动PWA的关键。
当时,移动互联网还不如今天这样成熟,PC互联网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量开发者对用于编写Android应用程序的J**A,以及使用iOS应用程序的Objective-C和Swift并不熟悉。 PWA 的出现,让大量前端开发者能够使用 j**ascript 将网页无缝打包到 app 中,不需要编译或提交到应用商店进行审核。 然而,PWA不仅代表了苹果进一步繁荣iOS生态的愿景,而且其跨平台的性质也是当时追求生态统一的保证。
事实上,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同时在 Mac、iPad、iOS 甚至 Apple Watch 上使用,即使是 Apple 的“Continuity”也梦寐以求。既然如此,为什么 PWA 在随后的开发过程中没有一路走下去,而是变得晦涩难懂呢?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移动互联网的金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近十年来,学习Android iOS开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项目,但开发者的爆炸式增长,让应用直接进入了供过于求的状态。
其次,随着世界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内手机厂商的不断扩张,高质价廉的国产智能手机逐渐进入欠发达的印度、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这也使得PWA成为一种自然适应弱网环境和断线环境的产品, 越来越没用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小程序的出现占据了原本属于PWA的生态位。 毕竟对于用户来说,PWA最大的魅力就是方便,那就是不用打开应用商店,也不需要消耗太多流量。
小程序的出现,让国内的PWA生态还没发展起来就直接夭折了,但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得益于互联网行业较早的发展,本地网络生态更加成熟,又由于微信、抖音等超级应用的缺失,PWA成为欧美版小程序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DMA的出现直接改变了PWA的命运。 由于 Apple 需要允许第三方开发人员使用非 WebKit 渲染引擎来开发 PWA,因此此更改直接促使决定放弃对 PWA 的支持。
重要的是要知道 PWA 具有很强的 Web 颜色,这当然使它们比本机应用程序更轻,但它也带来了 Web 上的固有漏洞。 在网络环境中,PWA 应用程序更容易受到各种攻击和威胁,例如 QL 注入、跨站点脚本、重定向攻击等。 苹果公司透露,要使 PWA 符合 DMA 需要做很多工作,而且鉴于 PWA 的使用有限,继续投入资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作为消费电子行业最重视用户隐私和安全的公司,苹果为了遵守DMA要求,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再合乎逻辑了。 只可惜,随着苹果的退出,以PWA为代表的Web应用注定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