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白电三巨头的三位“舵手”很有意思。
格力电器的董明珠名气极大,早年的能力有目共睹,但近两年却出现了不少争议。
美的集团的方洪波相对低调,但能力极强,疑虑最少。
海尔智能家居易掌舵后不久,新任董事长李华刚目前并不为人所知。
而且,上任一年半以来,李华刚还没有拿出足够令人信服的成果,自然也没什么争议。 他就像海尔智能家居一样,是一家体面的公司。
董明珠、方洪波、李华刚都是职业经理人。
不同的领导风格造就了格力、美的、海尔不同的发展趋势。
比如风格犀利的董明珠,打造了盈利能力强的格力电器; 低调隐忍的方洪波打造了稳定高效的美的集团。
擅长“谈概念”的海尔智能家居,成为三巨头中盈利能力最弱的。
近日,格力电器宣布,2023年将创造利润290亿元,创历史新高,对应营业收入约为2050亿元。
海尔智能家居母公司海尔集团宣布,2023年集团全球营收为3718亿元,但全球利润总额仅为267亿元。
从市值来看,美的集团最新市值已达到4100亿元左右,格力电器、海尔智能家居均在2000亿元左右。
虽然海尔智能家居不是海尔集团的全部,但它也是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
2023年前三季度,海尔智能家居的营收是格力集团的130%,但市值基本持平。 海尔智能家居占美的集团收入的近70%,但其市值仅为美的集团的一半。
海尔智能家居的净利润不到美的的一半
2019年6月5日,青岛海尔发布公告,变更公司全称和简称。
公司名称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尔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简称由青岛海尔变更为海尔智能家居。
海尔给出的更名理由是:为更好地体现公司全球发展,推动公司物联网智能家居生态品牌战略的实施。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几乎每个家电企业都在提到它,但像海尔智能家居这样改公司名称的人并不多。
五年过去了,海尔智能家居的财报依旧充满了各种崇高的元素。 物联网、个性化、数字化、技术驱动、三翼鸟、场景、解决方案等术语经常被提及。
很难评估海尔的智力进步程度。
但要检验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那就是盈利能力。 更详细地说,有净利润、毛利率和利润率。
而这三点恰好是海尔智能家居的弱点。
2023年前三季度,海尔智能家居营收接近2000亿元,位列三巨头之列第二,比格力电器高出400多亿元。
但其净利润仅为1315亿元它不到美的集团的一半,只有格力电器的65%。
2023年前三季度,海尔智能家居的利润率(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仅为66%,远低于美的和格力。
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A股家电行业利润率为78%,海尔智能家居的盈利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不是 2023 年会发生的事情。 以疫情前的2019年为例,当年海尔智能家居的利润率为61%,同期,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利润率差不多。 4%。
2019年,海尔智能家居营收为2008亿元,与格力电器的2005亿元基本持平。 但当年海尔智能家居的利润却是1233亿元,不到格力电器248亿元的一半。
五年过去了,打着智能旗号的海尔智能家居发生了哪些变化?
海尔智能家居销售费用率比美的提高5%6%
在品牌号召力方面,海尔、美的、格力没有明显的差距。
在产品方面,这三家公司也各有优劣,格力和美的空调、海尔冰箱、洗衣机,各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海尔智能家居的盈利能力落后呢?
答案是管理能力。
如前所述,反映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是净利润、毛利率和利润率虽然海尔智能家居在净利润和利润率上无法竞争,但其毛利率却不甘落后。
例如,2023年上半年,海尔智能家居整体毛利率为304%;同期,格力电器制造业毛利率为344%,空调业务毛利率为35%7%;美的集团制造业毛利率为2675%,消费类电器毛利率 3199%。
显然,三巨头的毛利率没有明显差距。
导致海尔智能家居盈利落后的因素在管理、销售费用等方面。
2023年上半年,海尔智能家居销售费用率为143%,管理费用率42%。这两个数字都明显高于格力和美的。
对于整个 2022 年,这仍然是优化的结果海尔智能家居的销售费用率高达159%,2021年超过16%。
李华刚的“前任”梁海山自2013年4月起担任海尔智能家居董事长逾9年。
在他任职期间,他还希望促进销售和管理率的优化。 但结果也不明显。 2014年,海尔的销售费用率约为13%,到2021年,它将上升到16%,而不是下降。
同期,方洪波带领的美的集团销售费用率从1035% 降至 834%。
高昂的销售和管理费用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业务运营效率低下。
此外,这反映了公司管理能力的问题。
最简单的比较数字之一:
2022年,海尔智能家居10在 90,000 名员工中,有 1880,000 人是销售人员。
同期,美的集团16在60,000名员工中,只有大约9,000名销售人员; 7在 20,000 名员工中,只有大约 3,000 名员工。
做同样的生意,为什么海尔智能家居的销售人员比同行高很多? 这值得梳理一下海尔智能家居的管理。
事实上,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最初以管理能力著称。 但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海尔智能家居的管理层似乎没能继承优良传统。
新管理层可以提供很多东西
2022年6月,李华刚被任命为海尔智能家居新任董事长。
自1993年张瑞敏以来,海尔30多年只历过4位董事长,换届并不频繁。
李华刚是海尔的“老爷子”。 他自2009年起担任海尔电气集团首席运营官应该说,他对海尔的状态非常熟悉。
上任后不久,李华刚在海尔智能家居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到,他花了大量时间与客户、员工、合作伙伴沟通,也与包括海尔集团在内的重要股东进行沟通。
他深切感受到,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期待在本届董事会的领导下,海尔智能家居能够跨越经济周期,保持先进性,取得长远成功。
李华刚坦言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海尔智能家居将保持高于行业的增长。
这可以说是李华上任后设定的第一个目标。
事实上,对于海尔智能家居这样的行业龙头来说,高于行业增速应该只是一个基本要求。
不过,以目前海尔智能家居的运营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确实不容易。
海尔智能家居并非没有运营效率。
2021年11月,李华刚在参加脱口秀节目时,特别提到:内部效率至关重要。
李华刚表示,与其采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不如用数字化来重构企业流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数字化激发每个人的潜能。
去年9月,李华刚在一次会议上总结海尔智能家居取得的成绩时再次提到:海尔智能家居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企业首创效能。
多年来,海尔智能家居也一直强调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进行转型。
不过,从目前的财务表现来看,海尔智能家居尚未迎来预期的“质变”。
海尔集团5000亿元的4年目标能否实现?
留给李华刚和海尔志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20年3月,海尔集团召开会议,提出“4年5000亿元,新海尔”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海尔智能家居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2022年、2023年,海尔集团营收分别为3327亿元、3506亿元、3718亿元距离四年内实现5000亿元的目标还太远。
海尔过去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长期的并购。 海尔集团的并购战略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2023年12月29日,海尔集团宣布,将以125亿元的总价收购上海瑞亚斯血液制品有限公司20%股权共 26 个58%的投票权将成为上海RAAS的实际控制人。
海尔智能家居也是如此。
2023年12月14日,海尔智能家居宣布,将动用全资子公司加价约6斥资 4 亿美元收购 Carrier Worldwide 100% 的商业制冷业务。
这也是李华上任后海尔智能家居运营的首例重大并购。
但并购不是物有所值的购买。 集成度差会导致更严重的效率问题。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海尔智能家居商誉已突破240亿元。
背着沉重的包袱往前走,李华刚和海尔志佳担子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