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朴芳出生在战争年代,从小随父亲打仗、迁徙,历尽艰辛,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家奔京后,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蒲芳”这个名字是元帅***给他起的,因为他的绰号是“胖子”(在很多影视剧中,邓公都这么称呼他),所以刘帅取了首字母为“胖”的“蒲”字,结尾取了“方”字,所谓“蒲芳”就是希望他以后做一个朴素方正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邓朴芳的人生历程几乎和他的名字一模一样,父亲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一直过着像普通孩子一样的简朴生活。
1962年,18岁的邓朴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主修核物理。 他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在大四那年,也就是1966年,他迎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特殊时期开始后不久,他的父亲就被冤枉批评和挣扎,被免职。
在这种情况下,邓朴芳、妹妹邓琳、妹妹邓楠在各自的学校里受到错误的批评和控制,有的甚至试图从他们身上榨取父亲的“罪证”。
作为邓公的长子,邓朴芳成为那些人突破的焦点,对他施以更加残酷的**,不仅被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还取消了他预备党员的资格。
1968年8月,不忍屈辱的邓朴芳决定死。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了下来,却被腰部的一根钢丝拦住,导致脊柱第一腰椎和第十二胸椎骨折,下肢突然失去知觉,当场晕倒。
可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医院一开始不敢给他**,所以救护车把他拉到北大医院门口后就开走了,邓朴芳躺在那里一夜,没人理会。
直到北京外文印刷厂的一位名叫“王凤武”的工人出现,邓朴芳才有了好转**。
1968年9月,“思想宣传队”进驻北大,王凤武被派往核物理系邓朴芳班担任班长。
在此期间,邓蒲方的一个同学找到他,说他向邓蒲方借了20块钱,想让王凤武帮他把钱还给邓蒲方。
王凤武听了这话,立刻答应了下来。 经过多次打听,他才知道邓朴芳的下落。
当时,邓朴芳躺在空荡荡的病房角落里,发着高烧,身边也没吃什么药,这让王凤武很伤心。
和邓朴芳简单交谈后,王凤武转身出门找医生,让他们尽快给邓朴芳看病。
在王凤武的帮助下,邓朴芳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但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之后,校医院找到王凤武,坚持要邓朴芳出院,没过几天,宣传组就宣布撤销王凤武的“宣传组员”资格,他迅速离开北大,回到工厂。
王凤武对这个资格并没有太多的怀旧之情,唯一让他放心的就是邓朴芳,在他眼里,邓朴芳是个好孩子,一个有本事,对国家有用的人。 于是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治好他。
之后,他从工厂找来一辆平板车,拼命地拖着邓朴芳到北京各地求医。
但是,他们去过很多医院,但仍然没有收获多少。
在多次被拒绝后,王凤武只能另辟蹊径,他干脆给邓朴芳写了一份“声明”,向上级领导反映了自己的情况,最后一路反映到***。 ** 得知此事后,他立即指示时任公安部部长谢福志请他调查此事。
在上级的照顾下,邓朴芳获准入住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不久后被转入301医院。
在王凤武的不懈努力下,邓朴芳终于得到了一个好**,虽然最后还是没能站起来,但至少保住了性命,同时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
后来,通过不懈努力,邓朴芳也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不仅担任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党组书记,还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候补委员和常委。 而他的“恩人”王凤武,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
邓公回来后,特意找王凤武道谢,却没有收下任何好处,只是摆了摆手说:只是姿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