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庆华.
生活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凌乱,但也有段落。 不,我得把旧东西收拾整理,抖出一串串“稀有珍宝”,每一件都唤起一段回忆,咀嚼着隐藏在其中的生活滋味。
“手稿纸”与手稿纸
我在手稿上打了“双引号”,不言而喻,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稿纸,而是当年用来检修铁路信号设备性能的记录簿。 笔记本页的反面是我当年用过的“手稿纸”。
这些页面,至今仍能确认当年青年跋涉的足迹,正面记录着信号设备运行状态的测试数据,背面则记录着“写写刮擦”的文字草稿。
从略显模糊仍清晰可辨的字迹中,从沾满煤油滴的泛黄书页中,我看到了昨天的影子——一个年轻人在寂寞荒凉的小站工作区,旁边是土坯小屋旁的牧民和道路养护工人,伴随着煤油灯跳舞和闪烁的火光, 一缕缕油烟鼻子发黑,不知如何擦拭,专心书写青春的诗,与火车的汽笛声唱和声,对着静静躺在戈壁上的铁轨说话,表达着生命的情怀。想象一下未来的愿景。
年轻人的话语和年龄一样青春,字里行间表达的稚嫩浅薄的思想和情感,难免幼稚甚至荒谬,但却真实而发自内心。
小工位工作区缺纸缺墨,没有稿纸,只能在“废纸”上写字。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铁路支线的写作培训班,遇到了一位报社记者,并收到了一张带有正方形的信笺手稿。 第一次拥有稿纸,对小工位工作区的工人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份包含奖励、支持、鼓励、指导和希望的手稿。
我舍不得用这张稿纸,平时我都会写点东西,但我还是把它写在设备笔记本的反面。 就这样,手稿纸和“手稿纸”上的墨水像珍宝一样珍藏起来,被搬走的时候也不丢失很多次。 今天看到它,自然在我心中引发了万言万语和情感。
“猪肾”便当盒
因为饭盒的形状像一个“猪肾”,所以铁路工人的家人被称为“猪肾”。 这种饭盒非常适合工作流动性高的铁路行业,当年几乎人人都有,每个家庭都要有。 毫不夸张地说,“猪肾”饭盒就是铁路工人的锅炉和餐桌。 米饭冷了的时候,可以放在炉子上加热,没有开水可以放在炉子上烧,也可以煮小米粥和玉米酱什么的。
刚上路的时候,每次看到“老铁”驮着它,总是羡慕不已,觉得没有这样的饭盒,就不会像铁路工人一样,希望有一天会有这样的饭盒!
听师傅说,“猪肾”饭盒难买,要找熟人从“口”里拿来。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让人从沈阳买了个质地不错的“猪肾”便当盒。 我心中怀揣着美貌,终于看起来像个名副其实的铁路工人。
从此,“猪肾”便当盒就与我密不可分,陪伴我在工作区的小站里度过了漫长的人生。
后来我调了好几次,搬家频繁,也不知道扔掉了多少东西,但走到哪里,我都带着这个“猪肾”饭盒。
随着铁路行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使用“猪肾”饭盒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几乎看不见了,“猪肾”饭盒已经从生活的“主房”退到了该去的地方,不再出现, 但它的价值和它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丢失!
“猪肾”饭盒里装满了我一生的味道,见证了一代铁路工人的骄傲。
劳动布工作服
现在,人们可能已经不知道有一种“布”叫劳动布,更不知道这种布是什么款式的工作服。
所谓劳动布,就是像牛仔布一样结实耐磨的粗布,用这种布做成的工作服,夹克口袋上印有“X铁”字样和铁路标志。
新工装一般都舍不得穿,整齐叠好压在纸箱底部收藏,或在过年假期穿,或穿去探亲访友,有的还穿崭新的工作服遇见对象,作为荣耀,赢得女生的心。
劳布工作服是劳保用品,两三年换一套,一般都不差,只有油腻不能再洗了再扔掉。 当一个干净的女工穿上新工作服上班时,她也会穿上旧工作服来保护自己,而年轻男性往往做不到。
对劳动布和工作服的热爱,是出于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工人岗位的热爱。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体面的,做工人是骄傲的,做工人是美丽的,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追求和钦佩。
我甩掉几十年前珍藏的劳动布工作服,虔诚地穿在身上,端着一盒“猪肾”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这一步,走进了平静但仍然火热的岁月,找回了作为铁路工人的自豪感,并感觉更清晰了。
突然转过头,我看到了生命的真面目,一切来自劳动的礼物,劳动的果实!
作者简介:刘庆华(大华),中国铁路退休,高级政治工程师,曾任职于新疆哈密**社,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宣传部,《乌鲁木齐铁路局年鉴》副主编,乌鲁木齐铁路局文学协会会员,南京江北新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