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队翱翔的鹅中,领头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引领着整个团队的飞行方向,也决定着整个团队的未来和命运。 只有领头鹅的航向正确,才能让整群大雁扇动翅膀,无所畏惧地向前迈进。 在工作中,岳文彦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作为中冶京城工程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公司全体员工扬帆前行,推动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装备从北京走向全国、走向国外,覆盖世界多个地区。
时间拨回到2020年3月,岳文彦第一次来到中冶京城上任。 “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尽我所能做好工作,确保业务继续快速增长,不辜负人们对我的信任。 岳文彦说。 中冶京城是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的核心骨干子公司,是全国冶金建设队伍的排头兵,自成立以来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 面对行业发展竞争的加剧和机遇与挑战并存,岳文岩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不断培育和强化科技创新的动力,从而在长远发展和长期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2023年4月,由中冶京城与建龙集团联合开展的西港转炉烟气隔爆型中低温余热**项目顺利完成热调试并实现连续生产,实现稳定运行,颠覆性研发出全球首条转炉烟气全余热**安全生产工艺路线,多项技术为全球首创。 “这背后是我们在转炉烟气余热技术领域数十年的深耕。 岳文彦介绍,“这可以追溯到2005年中冶京诚承接了国内首个转炉汽化冷却技术集成项目,2006年国内首台燃气蒸汽过热装置,2010年全球首台球形蒸汽蓄能器等多项基础工程技术,依托雄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我们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 以新突破引领新发展。 ”
突破性技术的背后,是几十年的长期积累。 2020年以来,中冶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开展研发项目200余项,构建了“1+N”研发体系。 “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研究院'1'的核心引领作用,依托公司成立的技术研究院,开展共性技术和多专业协同、多学科研发项目,加强我们在'表面'的综合技术能力和实力。 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n'业务单元的专项业务技术研究能力,加强公司专项技术能力和单一业务点能力。 岳文彦说。
在“点对区域、面对点”的协同研发格局下,中冶京诚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自主研发的“柔性45ms高速钢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打破了国外垄断; “氢能开发利用工程示范工程”总体设计,投产后使炼铁碳排放量降低70%以上,是国内首套国产化率超过60%的氢冶金技术装备,在世界冶金领域率先开辟了能源转型之路。 自主研发的“难熔金属材料高效轧制技术与装备开发与应用”,开创了一种在温度波动范围内近乎恒温的轧制方法......50个,解决了严重依赖进口的航空级高端紧固件“卡脖子”问题
众多“世界第一”和“国内第一”不仅使中冶京城的工业装备体系更加完善,也给了它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去拓展全球市场。 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冶京城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已与多国达成战略合作。 “不久前,作为项目前期咨询、整体设计和设备供应商,我们成功帮助马来西亚在建最大的钢铁项目正式完工,将一家产能只有70万吨的老钢厂升级为产能270万吨的现代化一流钢厂,产品成功填补了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市场的需求缺口, 大大增加地方税收和国民就业。岳文彦介绍道。 土耳其、阿尔及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随着各类领先设备出口到不同国家,中冶精诚以“技术”为笔,谱写了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企业巨轮要乘风破浪,舵手就要以身作则,努力拼搏,务实“是岳文彦对中冶京城的承诺,也是他一贯的坚持。 在公司内部,岳文彦倡导打造企业“大家庭”文化,深入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持续开展“我为员工做实事”活动,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同时,公司先后培养了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5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4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着力打造科技人才新力量。
大雁乘着头鹅走了数千英里。 面向未来,他表示:“我们将继续提升原创性和领先技术的研发能力,突出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功能和产业控制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以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高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
编辑:徐毅.